山东 鲁 艺
高中政治必修模块易错易混点大盘点(必修四)
山东 鲁 艺
1.哲学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简析: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简析: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简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简析: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5.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
简析: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6.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简析:“两个对子”指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构成一对对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构成另一对对子;而“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简析: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8.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
简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9.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简析: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的抽象和概括,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简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
1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简析: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2.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规律,所以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简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
13.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也是主观的。
简析: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意识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14.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脑反映物质就像镜子反映事物一样。
简析:人脑对事物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5.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
简析: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16.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简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7.读书也是获得认识的来源之一。
简析: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读书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之一,要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
18.获得真理是人类认识的根本目的。
简析: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
19.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
简析:真理是客观的,但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0.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简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1.联系具有普遍性,就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简析: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是指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2.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简析: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3.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简析: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4.事物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简析: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5.事物有了量变就一定会有质变。
简析: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26.事物的发展就是从量变到质变。
简析: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的终结,质变又会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简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包含矛盾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8.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简析: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9.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简析: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30.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创新。
简析: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而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31.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简析:人们可以通过创新创造新事物,但并不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3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是同步的。
简析: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二者的变化发展不是同步的。
3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简析: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才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4.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阶级矛盾。
简析: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5.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简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36.价值判断就是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
简析: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仅仅是事实判断,而价值判断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37.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一成不变的。
简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简析: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根本的衡量尺度是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9.人的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
简析: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40.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
简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机遇”,但不能夸大为首要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更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青岛黄岛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