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超1,刘承军2(1. 聊城市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山东 聊城 252000;2.聊城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非转基因和转双基因猪生长性能的差异性研究
姜超1∗,刘承军2∗∗
(1. 聊城市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山东 聊城252000;2.聊城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252000)
摘要:为探讨猪外源pGH和IGF-1基因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精子介导纳米基因载体法获得转(pGH和IGF-1)双基因猪4头,非转基因猪6头。测定活仔猪1~6月龄的体重,4月、6月龄的体尺指标,100 kg活体背膘厚等数据,分析其生长性能的差异性。结果显示,转双基因猪在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等方面均比非转基因猪略有优势。从全期的生长来看,转双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1.31 %,育肥前期生长速度提高较快,达2.01 %,在育肥中后期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大,ADG为675.58 g/d,而非转基因猪ADG为669.50 g/d;就体尺来看,四月龄的转双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其体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月龄转双基因猪的体尺均大于非转基因;体重达100 kg时,转双基因猪的活体背膘厚小于非转基因猪。
关键词:转基因猪;生长性能;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本实验通过对非转基因猪及转双基因猪的生长性能的对比研究,以探索转pGH(猪生长激素)基因和转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猪的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转基因猪生长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有力依据,以确定一种更简单快捷高效的转基因猪技术。
1.1 试验猪的选择
4头转双基因(pGH和IGF-1)猪和6头非转基因猪,均来自于聊城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试*验基地。
1.2 试验地点
本试验所用的猪均在聊城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实验基地种猪场饲喂。
1.3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其中试验期为6个月。
1.4 试验猪饲料的营养标准
采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饲喂试验猪,各种营养组分如表1所示。
2.1 猪生长发育的测定方法
2.1.1体重指标的测定
试验猪分别于1~4月龄、6月龄时称重,要求早上8:00空腹称重(用磅秤),按耳号记录猪的体重。根据以下校正公式[1],对测定日龄的体重校正,得到1~4月龄、6月龄体重,绘制其生长曲线并计算各组试验猪保育期、育肥期及全期的平均日增重(ADG)。
校正体重=实测体重-(实测日龄-校正日龄)÷CF
校正日龄=测定日龄-[(测定体重-100)÷CF]
CF=(实测体重/测定日龄)×1.826 040(公猪)
CF=(实测体重/测定日龄)×1.714 615(母猪)
2.1.2体尺指标的测定
在4月龄、6月龄称重时测定体长、体高、胸围[2]。
(1)体长:从肩端到臀端距离。猪体长是从两耳连线中点沿背线到尾声根处距离。
(2)体高(髻甲高):髻甲顶点至地面的垂直高度。
(3)胸围:沿肩胛后角量取的胸部周径。
2.2 转基因猪背膘厚的测定方法
在测定体重达100 kg的日龄时测定其活体背膘厚,采用B超测膘仪测定距背中线4 cm处肩部的背膘厚,以毫米(mm)为单位[3,4]。
校正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F其中:
CF=A÷{A+[B×(实测体重-100)]}
A和B因测定品种而不同,具体由表2给出。
2.3据收集与分析
统计分析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后,使用SPSS17.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用平均数±标准误(X±SD)表示。
3.1 转同窝活仔猪生长发育的分析
3.1.1非转基因猪和转双基因猪生长曲线分析
根据各个月龄的个体平均重绘制出生长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转双基因猪在1月龄断奶之后开始出现生长优势,并从2月龄开始,转双基因猪的生长曲线斜率略大于非转基因猪的斜率,转双基因猪比非转基因猪的生长状况略好。试验猪在3~5月龄育肥期内的生长速度均快于哺乳期和保育期。在5月龄之后试验猪的生长速度略有降低,逐渐缓慢处于沉积脂肪阶段。生长初期以骨骼生长为主,其后肌肉生长加快,接近成熟时脂肪沉积增多,后期则以沉积脂肪为主。6月龄时,转双基因猪的体重比非转基因猪的体重略高。
3.1.2不同时期试验猪的生长速度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保育期,非转基因猪的平均日增重(ADG)为309.50 g,转双基因猪的ADG为309.44 g,比非转基因猪低0.02%。育肥前期,转双基因猪的ADG比非转基因猪的提高了2.01%,转双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比非转基因猪略高,育肥中后期各组猪其差异不大。从整个生长时期来看,转双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比非转基因提高了1.31%。
3.1.3活仔猪不同月龄体重的分析
由表4中可知,经方差分析,不同月龄转双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因初始转双基因猪的初生重低于非转基因猪的初生重,直接影响28日龄的体重,转双基因猪的体重均低于非转基因猪的体重。60日龄后,转双基因猪的增重速度则略出现优势,并且60~180日龄,转双基因猪的体重均比非转基因猪高。
3.1.4不同时期试验猪的体尺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在各个月龄时段,转双基因猪的胸围、体长、体高大多数均高于同月龄的非转基因猪。经T检验,试验猪中4月龄的体长,转双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之间差异显著。试验猪4、6月龄胸围、体高,6月龄体长,转双基因猪与非转基因猪之间差异不显著。
3.2 试验猪活体达到100 kg时的背膘厚分析
本试验所用的试验猪为10头幼仔猪均属于长白品种。根据校正公式计算:
校正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F
其中:
CF=A÷{A+[B×(实测体重-100)]}
A和B因测定品种而不同,具体由表2给出:
校正后转双基因猪的背膘厚为11.50 mm± 0.72 mm,非转基因猪为11.67 mm±0.48 mm。如图2所示。
校正后得到活体重达100kg时的转双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的背膘厚,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
本试验研究通过对转双基因和非转基因猪在生长速度、体尺指数及活体背膘厚等数据的测定,分析外源pGH和IGF-1基因对猪生长、发育和胴体的影响。试验选择了4头转pGH和IGF-1双基因猪和6头非转基因猪,对于一些性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差异显著的指标较少。
4.1体重测定方面
体重方面可能与试验猪育肥前中期处于冬季有关,尽管有火炉取暖,但气候较为寒冷,会影响其正常的增重,采食后大多用于产生热量维持体温;除圈养环境以外,能否保持饲养养料的营养、是否喂给足够的饲料,也是营养猪体重增长的重要因素。
4.2体尺测定方面
体尺测定方面,有时候测量会因为操作或偶然因素出现偏差。猪的体长测定是从两耳连线中点沿背线到尾声根处间的距离。猪应处于站立的自然状态,头低下或抬高,都会影响到体长测量过程中的测量数据。猪的体高是猪的肩部顶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猪的站立姿势影响到提高的测定。猪的胸围的测定是沿肩胛后角量取的胸部周径。肩胛后的测量部位出现偏差时,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3背膘厚测定方面
背膘厚测定是采用B超测膘仪测定距背中线4 cm处肩部的背膘厚。背膘厚操作过程中确定测量部位,于测量部位剪毛(尽量剪干净,必要时用温水擦洗去痂),探头平面及猪背测量位置涂上菜油,将探头平贴置于测量位置上,使探头与猪背紧密连接,然后观察测量出的数字,待数字稳定后,并记录。在测定背膘厚时,距离背中线的位置的选取是否准确,在用B超测膘仪测量背膘厚时,探头与猪背之间是否有空隙等,也是影响背膘厚能否准确测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有关转双基因猪与非转基因猪生长性能的比较研究有待进一步进行多样本或连续数代的分析。外源pGH和IGF-1基因相互作用,pGH控制着IGF-1的合成与分泌,而IGF-1则反馈抑制pGH释放的调控机理,并且pGH基因对体内生长激素分泌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血液中表达水平的研究极具意义,还有待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作出尝试。
通过上述试验可得,转双基因猪的生长、发育及胴体品质均比非转基因猪略有优势。就生长速度而言,从全期来看,转双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比非转基因猪提高了1.31%。并在育肥前期生长速度提高较快,在育肥中后期的ADG达到最大;就体尺指数方面,转双基因猪和非转基因猪4月龄的体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月龄转双基因猪的体尺都略大于非转基因猪体尺,但差异不显著。就100 kg活体背膘厚来说时,转双基因猪比非转基因猪背膘厚薄,瘦肉率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4篇,略)
作者简介:∗姜超,男,硕士研究生学历,助理兽医师,聊城市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
收稿日期:2016-01-19.
中图分类号:S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3-0027-04
∗∗通信作者:刘承军,男,本科学士,高级兽医师,聊城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