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丑 周六
众人皆知,我和我老大素来“不和”。这种不和更多不是关系上的,而是思想上的。当初刚进公司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与他对运营的理解就有偏差,理念也不一致。
我思想更激进,更前卫;他则有些保守,不太敢突破。
因为我接触新媒体比较早,喜欢玩病毒营销,想靠用户主动分享去传播,然后再从大量用户中培养相关受众;他则更倾向于一开始就从目标受众做起,一点一点慢慢积累,一点一点稳步扩大。
当然我能理解他,因为传统的教育行业转型很慢,并没有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他稳扎稳打一步步走来,做得也很不错;很多时候他可以用经历来压人,我却无话可说。
而在他眼里,我可能也是冒失的,癫狂的,这我也清楚。
于是,我俩在会议室里吵架是常有的事。因为意见相左,或者态度不对,爆粗口也时常发生。
我很少用感叹号,但我们对话的语气,除了这个标点我想不出其他的。每次我们基本总是在同一个观点上争执,来来回回就那几句话。
争执时常是好事,说明彼此重视。可常常如此,的确心烦意乱,没有心情做事。时间久了,我自然表现得有些消极。
不久,就被老大发现,于是又被拉出来单练。
“最近怎么不跟我吵了?”他瞄了我一眼,试探性地随口一说。
“吵有什么用?吵了也不被重视。”我顺着话茬,想要借机发气。
“没用就不吵了么,你的价值呢?”他反问。
“如果是你呢?你的意见不被采纳,你怎么做?”他反问,我也反问。
“我会继续坚持。因为我必须在团队里体现价值。”他这么说,其实我早有预见,促进员工积极向上嘛,谁不会?我心里暗自不服。
“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的反感。我又不是没在你这职位上待过。”还没等我的逆反心理酝酿彻底,他则当头一棒:“我跟你一样,上头也有人盯着,我的绩效跟你差不多。我的策略其实常常也是上头的策略,我有时也想尝试一下你的想法,但常常上头决策说不冒这个风险,那我有什么办法?”
他看了看我,突然语气又平和下来:“你以为咱这个钱是这么轻松挣的么?我们都不是决策者,所以实话告诉你,你挣得这些钱里,公司买的不单单是你的能力,还有你的忍气吞声。”
老大直截了当的两句话,让我立马熄火,无力反驳。
嗯,嗯,我频频点头。我知道有些话是在安抚民心,不能全信;但他的这些,的确是亲身感悟,戳人肺腑。
原来我们都是一枚棋子,不是那下棋的人,更不是观棋的人。
许多道理我们可能平时也懂,但这种“懂”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尚未通透。
我不断思考这句话,越想越觉得他这句话说得太对。我以往自信满满,觉得公司选我,无非是看重个人能力,想要通过我的能力为他们获利。所以我才敢吵架,敢任性:你能把我怎么样呢?
可单凭我一人,真的有力挽狂澜的本领么?
没有,除非你是决策者。
那么企业找你来做什么?
做事,而且按照企业想要的方式去做事。
企业是靠流水作业生存的,越大的企业越是,每个人更像是一枚小小螺丝钉,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你保证运转正常,不怠工,不生锈,也就够了。
而能力嘛,呵呵,匹配即可。溢出来的部分,更多是为你自身增姿添色,体现你的个人价值,对于公司的整体运转,波动不大。
我曾做过的某家公司,整个营销团队内乱,三十多人的团队基本上只剩三五人做事。
当初商量好一齐跳槽的人,都以为集体的负能量至少可以撼动集团。可到头来呢,不出一个礼拜,公司又引进一个新的团队进来,虽然整个月的业绩受到了影响,但整个季度的利润却丝毫没变。
后面才知道,早在这次“内乱”之前,人力就已经准备“换血”了。
当然我不是说能力不行,只是你个人的能力,的确有太多的局限性。
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太容易高估自我的能力,而忽略其他。这种过于自我的优越感一旦形成,便容易偏激,容易傲慢,最终误了自己的前程。
能力是基础,但相比于能力,很多公司更看重的是员工的执行力。这一点,小公司不明显,越大的公司越是看重。
而说到执行,这里面必然夹杂了太多的不情愿。包括工作量爆表,包括任务分配不均……包括上面的做事方式与态度,也包括你的意见与上级领导的相左。
等等这些,你所承受的苦与累,劳与怨,仇与恨,都应该算你工资的一部分。这部分薪水,就是要你去克服你的负面情绪,往白了说,就是花钱买你心情。
放眼周围,包括熟识的出版年轻编辑,都在工作中揣着隐忍,只因尚没有任性的资本。
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忍耐一些,理解一些。至少我现在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说走就走、走而无悔的地步。
我脑后一块反骨,生性不受约束,唯有寄托给岁月和见识,一点点去磨砺去安抚。
嗯,教人妥协的我,是一个极其偏执任性的顽童。
因为任性,我吃过太多的亏,我深知倔强害人之深,所以才不想让你们如我一般,不着待见。
老总监一句话至今记得:你这种人,生来骄傲,是别人眼中的刺;但你也有你的路,只不过一定要比别人更拼更卖命才行。
嗯。想要任性,就再拼命些吧。但愿如今的忍耐,是为了将来游刃有余的改变。
那些看似嚣张的人,经历的妥协比谁都多
这两天,因我的一篇《人总有认怂的时候》,大伙儿发生了一些争论。支持者是多数,觉得社会上妥协无处不在,但也有些人会说,这种认怂的态度不对,毕竟年纪轻轻,为什么要对别人低三下四。
是啊,敢说就说,敢为即为,这样的人生态度多么销魂。愿意上班就上班,不愿意上班,写一封任性的辞职信就滚蛋,多酸爽。
我也曾有过大胆任性的时候。
第一份工作,主要负责集团的新媒体运营,考核微博的粉丝量和转发数。
我是最早玩微博的一批,对微博运营自然是信心满满。但当时除了扫地大妈,我算是公司里最底层的员工了吧,所以中途的一些事情,却不得不令人低头。
比如今天这个老总打电话过来,让我在微博上发一条广告;明天那个分公司经理在群里找我,想要一个推广位。
我直接越级找我们总监谈话,直截了当跟他说:如果想做好微博,就必须给我自主运营的权限,不管层级怎样,这个地方我做主。
总监仿佛被我的气势汹汹吓住了,想了半分钟才缓过神问我,假设给我特权,能做到什么样。
我信誓旦旦,保证一定比原来定的标高。
高多少,他问。一倍,我赌气回应。
话音刚落,总监就爽快拍了下桌子,事后又郑重地发邮件,抄送给各区域、各领导,声明我在微博管理上的自主权。
邮件一出,压力瞬间扑面而来,仿佛整个集团的领导都在盯着微博看,有时微博上的某些错别字,也会被人揪出来放在群里公示,拐着弯向我讽刺。
那段日子,我像是埋在土里的种子一样,被无数人踩在脚下。
幸好,一个季度下来,保证的绩效虽然没有完成,却比原有的绩效高出不少,对上有了交代。然而即便这样,今后的日子也并没有多好过。我必须不断地用能力去抵挡非议,去争取更多工作自由。
你想任性地去做事,不受人指使,不被人管制,就必须要有任性的资本,否则就得付出任性的代价。
人们崇尚英雄,更愿意听到有关英雄的传说,讲述他们不妥协的故事。
就好像许多人都希望团队里有一个起义者,不低头不认怂的榜样,每当有事情的时候,他都可以出面代表民意,为民申冤,奋起反抗。
可不妥协的是英雄,最先倒下的也是英雄。一旦英雄倒下,众人皆走,无人问津。
老实讲,我现在的做事风格,早已不是当年英雄的模样——尖锐、锋利、盲目逞强。
经历这些年的历练,我开始能够理解那些圆滑,也逐渐体会了“力不从心”这四个字的无奈;我也知道,有时我有能力为我的不妥协撑腰,但有时候,也不能。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前一家公司两大领导闹纷争的时候,众员工各自选择靠山,站队表态。
有几人很抵触这件事,不想妥协,于是拎包走人。
当时我问大柱,你想走么?
大柱使劲儿摇了摇头,冲着我一顿吐槽:你学他们干吗,人家走的都是提前把工作找好了,你不投简历不面试,跟他们学干吗?
所以要不要认怂这件事重要的是,现实中的你是否有资本有能力,去为你的不妥协善后;即使放手一搏,你也是否准备好为自己的骄傲出代价。
“你要学着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是当年给我特权的老总监,在我离职的时候送给我的话。
“现在的人坏着呢,那些看似嚣张的人,经历的妥协比谁都多。”这句话,也是他跟我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