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钰
中英教育体系有更多相似之处,而非差异性
◇钱 钰
对于中英教育的差异,参与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老师感受更真切。
来自武宁路小学的数学教师杨雪芹指出:“在英国课堂上,我能感受到上海教学的优势,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安排得很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但总感觉我们似乎什么都为孩子安排好了、设计好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太顺利了,欠缺了一种英式课堂的探究味。”杨雪芹坦言,英国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化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尽管之前中英教育的比较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认为。“在对比中,我们并不在于发现自己的短板,而应该更多地看到我们的发展,追求的目标也应是多元的,甚至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存的。这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思考孰优孰劣,而是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去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博航特中学现在将科学课进行拆分,而在中国,由于分科过细,一些学校在尝试做整合。在了解了中英教育的相似和差异后,有人会说,希望中国的教育系统更偏向于英国。但在惠灵顿公学校长朱利安·托马斯看来,这是个非常具有讽刺意义的观点,因为很多英国人正希望向中国的方向靠拢。真相就在于,两国的教育体系之间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而非差异性,包括大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是共同的。
中西教育如何寻找一种平衡?在国内,一些学校也在进行中西教育融合的探索。“肯定要看到对方好的地方,但仅仅是做成‘盖浇饭’肯定是不够的。”在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看来,中西教学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可调和、此消彼长的过程。但有责任心、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两种体系中为孩子寻找较好的组合,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不打架,还能互相帮忙”。
(节选自2016年4月18日《文汇报》,有改动)
信息与动态
好消息:免费的杂志导读与交流即将开始
你想知道骨干教师们是如何阅读《小学教学(数学版)》的吗?
你想知道 《小学教学 (数学版)》的作者是如何写成文章的吗?
你想与同伴交流阅读《小学教学(数学版)》后的心得体会吗?
免费的 《小学教学 (数学版)》导读与交流即将开始!
从2017年1月开始,每月5日晚上19:00--21:00,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将率领他的一课研究团队成员,在线为广大订阅《小学教学(数学版)》的读者,做上一个月出版的《小学教学(数学版)》文章的导读与交流,并不定期地邀请《小学教学(数学版)》的作者,与读者对话,回答问题和交流写作体会。欢迎订阅《小学教学 (数学版)》的广大读者,加入阅读交流QQ群,让我们在交流与分享中,感受到专业的成长,更加开心快乐地学习与工作。
QQ群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交流群。
QQ群号码:569114618。
加入QQ群的读者采用实名制,请注明:真实姓名+单位名全称。 样式:×××(浙江杭州小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