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规划区水源自然修复及综合治理措施探析

2016-04-08 10:13王振忠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规划区面源梯田

王振忠

(辽宁省鞍山水文局, 辽宁 鞍山 114039)



辽宁省规划区水源自然修复及综合治理措施探析

王振忠

(辽宁省鞍山水文局, 辽宁 鞍山 114039)

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应查明规划区的居民分布以及土地利用情况,并从土地结构以及资源结构等方面来判断水源保护区污染来源,为科学管理水源地及水源保护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区; 泥沙面源污染; 措施

1 规划原则及目标

1.1 规划原则

a.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现有天然植被和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对湖库型水源地内实施的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规划相应的监督执法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管理的监管,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带来新的面源污染。

b.稳定水量,保护水质。以保护水质、稳定水量为核心,从拦泥保库湖、滤水汰沙,正本清源等方面,建立水源地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c.因地制宜,控制污染。根据各地区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规划措施。

d.统筹规划,协作整合。水土保持是多部门跨行业的一项工作,应统筹考虑水利、环保、林业、农业、国土和扶贫等部门的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多部门齐抓共管,在协作基础上做到有效整合。

1.2 规划目标

近期(2015年):优先对列入国家级重要湖库型水源地进行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明显减少入湖库泥沙和面源污染。

规划区农田化肥农药及有机物带来的面源污染、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带来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远期(2020年):湖库型水源地规划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水力侵蚀量减少70%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大幅减少入湖库泥沙。

2 湖库型水源地规划范围

此次规划涉及全省湖库型水源地27处,重点是供水人口5万以上的20座水库。规划范围主要为各水源地的准保护区及主要汇流区,以及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规划面积1948.54km2。

3 规划区及泥沙面源污染基本情况

3.1 自然情况

规划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81~1200mm之间,其分布趋势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季风影响,降水在年际和季节之间差异很大,在一年中,6—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5%~79%。

区内全年平均气温为4.6~10.6℃,最高值区在辽东半岛南端,低值区在新宾。年平均气温:沿海高于内陆,辽河平原高于东西部丘陵山地。年均无霜期为125~212d,年平均风速为2.35m/s。

规划区内的主要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和褐土。棕壤广泛分布在辽东、辽南,而且比较集中;褐土集中分布在阜新、葫芦岛、锦州地区。同时还分布有草甸土、水稻土、滨海盐土、盐化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碱土、粗骨土,在辽北还有风砂土、砂质潮土。

辽宁省植被覆盖率在33.18%~82.0%之间,植物区系属于华北植物区系和长白山植物区系。辽宁东部植被较好,主要代表植物有赤松、油松、麻栎、栓皮栎、槲树、辽东栎、刺杨、大叶朴、刺榆、黄背草、野古草、结缕草等。辽宁中部植被比较单一,主要为农业植被和草甸区,主要代表植物有油松、辽东栎、小叶朴、大叶朴、糠椴、蒙古栎、百里香、白羊草、黄背草、酸枣、碱蓬、玉米、高粱、水稻、谷子、大豆等。辽宁西部植被较差,多为人工种植植被,主要代表植物有油松、辽东栎、槲树、槲栎、元宝槭、荆条、酸枣、蒙古栎、大叶华北绣线菊、小叶腊白树、花木兰、白羊草等。

3.2 社会经济情况

2014年规划区总人口23.67万,其中农业人口15.16万,农村人均收入900~3836元/年。

规划区总土地面积1948.54km2。耕地面积366.40m2,占总土地面积的18.80%,其中坡耕地146.06 km2;林地1054.26 km2,占总土地面积54.11%;园地80.23 km2,占总土地面积4.12%;草地65.38 km2,占总土地面积3.36%;荒地221.18 km2,占总土地面积11.35%;其他用地161.10 km2,占总土地面积8.26%。

规划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两种,其中水力侵蚀是规划区土壤侵蚀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地貌特点,规划区有平原区、漫川漫岗区和丘陵沟壑区。规划区中部属于平原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东部丘陵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中度为主,西部丘陵区土壤侵蚀以中度为主。

3.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从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看,耕地占总规划面积的14.1%,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52.3%,林地占规划面积的58.7%,荒地占总规划面积的12.30%,其他用地占总规划面积的14.9%。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前提下,实施以水平梯田为主的坡耕地治理措施;将现有荒地改造为林地;林地中增加水土保持林比例;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少数立地条件差、人口密度大、25°以上陡坡耕地一时退耕有困难的地区,可采取搬迁或粮食补贴等措施。

以上调整原则为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的调整原则,规划区内具体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应由当地政府统一制定。

遵循上述原则规划区域的土地结构,将在规划年内结合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进行结构调整。规划区采取的自然修复措施主要为生态修复措施。在水热条件能满足植被自然恢复的荒山,实施封禁治理,土地封禁的时间为5年,使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具体措施为:用垒石涂白做标志;有专人管护;有乡规民约;有补植、抚育措施;有检查监督制度。

4 自然修复措施及综合治理措施

此次规划在自然修复区域内。自然修复面积为227.19km2,占总治理面积的35.0%,需铁丝网围栏133.191km、封禁标志牌267个、牲畜舍454个、沼气池1131个。

规划区此次主要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有:坡面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梯田工程和坡面拦蓄工程,梯田工程为机修土坎水平梯田,坡面拦蓄工程为水平槽;林草措施主要包括水保林。

4.1 坡面治理措施

4.1.1 梯田工程

梯田是改造坡地、保持水土、全面发展山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兴修梯田不仅是水土保持坡耕地治理的主要措施,而且对于规划区内人均耕地不足3亩的地区,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群众温饱、治理坡耕地的重要工程。

梯田的配置原则和管护:选择地形稳定,土层厚度在1m以上,土质较好,坡度在25°以下,距村庄较近,交通方便,集中连片,便于经营管理的地方优先修筑梯田;无论陡坡、缓坡,梯田地块都沿等高线布设,有灌溉条件的梯田,按流水方向保持1%左右的坡度,以利于提高灌溉效果。在地形比较复杂,坡面有浅沟处,采取“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避免弯曲度太大不便耕作;以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为依据,有利于农、林、牧业协调发展,根据当地人口增长速度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确定梯田建设的规模、数量和进度;梯田田埂建设就近取材,此次梯田工程主要用74kW推土机修水平梯田。

4.1.2 水平槽

干旱和土壤贫瘠是影响造林成活和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水平槽整地可以改变产生水土流失的局部地形,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又可以起到消灭杂草,改善土壤养分和通气条件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水平槽配置原则:在规划区水土保持林营造区域内适当配置水平槽;对于重缓坡地采用水平槽措施。

水土保持林营造区20%的面积修水平槽,此次规划坡面治理面积152.55km2,占总治理面积的23.5%。

4.2 水保林

水保林具有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并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和林付产品的作用。

水保林的配置原则: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水保林树种,尽量采用乡土树种;按照因害设防的原则进行配置,以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水保林的配置要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缓解饲料、肥料缺乏等问题。

5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首次将全省有限的水资源通过现有及规划的水源工程进行合理化配置,并且配置到全省各市、县、镇,规划范围广、涉及面大。规划实施后,可为2015年、2020年、2030年城市生活和工业发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规划的实施及规划工程的建设均将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5.1 规划工程建设期

由于水资源配置规划多为水源工程建设,水源工程的实施涉及永久征地、临时占地、房屋拆迁、移民等问题,会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水源工程施工时,大量的建筑物资和人员流动、项目资金注入及施工队伍消费等因素将直接推动项目区的经济发展。隧洞爆破等施工噪声和扬尘会使施工现场周围的局部地区出现短时的空气环境、声环境恶化,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开挖土石方产生的临时弃渣若存放不当,多雨季节易产生水土流失;施工运输车辆的增加和施工占用道路,会对当地交通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给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5.2 规划工程实施后

规划工程实施后,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充分考虑流域上下游之间及各个流域之间的水量置换,因此规划工程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农业供水条件,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实现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水资源优化配置,水量置换后,彻底解决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工程实施后,辽西北地区重度缺水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已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但由于缺水停滞的大型工业项目如朝阳鞍凌集团2000万t精品钢项目、阜新的煤化工和电厂建设项目、葫芦岛的中石油1000万t炼油项目、铁岭的煤基烯烃及电厂扩建项目、法库县的陶瓷产业基地等将得以实施,可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综上所示,规划实施后,可以彻底解决缺水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滞后、人民贫穷、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有效提高各市特别是缺水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辽宁省国民经济永续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6 结 语

水源保护区划分后,可明确各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和管理要求,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将限期整改,并禁止新建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可有效保护水源保护区水质;准保护区内通过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实施水源地保护措施进入水源地的污染物量将明显减少,同时通过采取面源防治措施,也可有效减少水源地上游来沙量及污染物量,经初步估算水库上游可减少入库泥沙量206万t,从而减少氮流失量307t、磷流失量61t。进入水体的氮、磷减少后,水源水库水质将向好的趋势发展。

[1] 李明生,董小涛,李宁.区域供水水资源论证特点与分析实例[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3).

[2] 王省山.荷花种植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与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2).

[3] 李玉臣,吴雪梅.北京城市重要水源污染预警系统应用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8(7).

[4] 路奔.辽宁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5(7).

Analysis on water source natural repair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in plan area of Liaoning Province

WANG Zhenzhong

(LiaoningAnshanHydrologyBureau,Anshan114039,China)

Inhabitant distribution and land use condition in the plan area should be investigated aiming at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plan area scope.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zone pollution source should be judged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structure, resource structure, etc., thereby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water source and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decision-making.

plan area; sedim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easures

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4.008

TV213.4

B

2096-0131(2016)04- 0025- 04

猜你喜欢
规划区面源梯田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山区修梯田》
秀美梯田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梯田之恋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要点研究
城市规划区重叠现象的几个法律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