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常兴管理站灌溉效益衰减的成因及对策

2016-04-08 08:34魏昌昌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宝鸡管理站陕西宝鸡721000
陕西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管理站水费用水

魏昌昌(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宝鸡管理站陕西宝鸡721000)

宝鸡峡常兴管理站灌溉效益衰减的成因及对策

魏昌昌
(陕西省宝鸡峡管理局宝鸡管理站陕西宝鸡721000)

本文针对当前宝鸡峡常兴管理站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条应对措施,以期为当地灌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水利;农业灌溉;原因分析;对策

1 基本现状

常兴管理站地处宝鸡峡塬上总干渠98km险工渠段的末端,以工程管理为主的同时,兼有辖区内扶风县、眉县5个乡镇16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的农田灌溉,自上世纪末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灌区灌溉面积锐减,目前有效面积为1.1万亩,其中纯渠灌6100亩,渠井双灌5000亩,比1991年灌溉面积普查时的26017亩缩减了1.15万亩,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塬上总干渠26斗,1997年以后新打机井控制面积就达5981.4亩,涉及的四个行政村中的上塬村一次就出资打井13眼,多年以来,这条斗渠基本上没有放水,设施破坏致使受水面积减少1223亩,城建、道路、庄基占地1596亩,种植结构调整(主要是猕猴桃的种植)对灌溉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减少渠灌面积1180亩,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 存在问题

2.1斗口引水大幅下滑。

以1998年、1999年为例,全年斗口水量101万m3和168万m3,不及1997年的1/3(1997年351万m3),1998年对常兴站来说是个特殊年份,年斗口水量回落到1990年水平。再以2000年以后各年来看,多年平均用水量为90万m3,引水量下滑幅度大。不仅水量任务完成差,而且发动时间长,用水不集中,流量小,难度是这些年少有的。

2.2灌溉水费入不敷出。

按照宝鸡峡管理局多年来的经营管理办法,常兴站一直是水费定额上交或水费上交单位,但近两年来,水费收入连正常人员日常经费都难以维持,从表面上看,水费收入较2000年前大幅减少,但这是全局任务调整后形成的,管理站自身效益仍然很差。2.3斗渠维修资金缺乏。

按照宝鸡峡管理局经营管理办法,工资经费随水量任务完成提取,干斗渠维修费用也包含在其中,而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是基层管理费除发放段斗干部津贴外,剩余部分全部用于抵交水费,造成干斗渠维修费用落空的尴尬局面。管理站管辖的14km塬边渠道隐患成群,居高临下10条斗渠砼板破损严重。另外受连续欠产影响,管理站的经济十分拮据,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兑现,单位甚至连水电费都交不起,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无形中受到伤害,也为完成灌溉任务造成一定影响。

3 原因分析

3.1灌溉机井发展迅猛。

从1994年起,陕西省连续几年的“百日大旱”,使本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显得更加力不从心。全局性的上下游争水矛盾时有发生,迫使灌区政府和群众把单一依靠渠灌,转变为渠井双灌,群众称为“双保险”,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利用农发项目,对打井的村组和农户每眼补贴10000元,加之常兴管理站灌区地下水位高,打井投资成本小,一时间灌区群众打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管理站灌区机井达115眼,比2000年增加55眼,2000年以前井灌面积0.6万亩,2012年已发展1.1万亩。

3.2灌区基建不断扩大。

上世纪末以来,中央大力倡导搞活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民办企事业犹如雨后的春笋迅速崛起,基本建设在灌区内搞的轰轰烈烈,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乡村道路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村庄不断扩宽、改道,随着经济的发展,灌区群众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不满足低矮房屋和狭小院落居住,纷纷搬往村组开辟的新街,加之高速公路、高铁占地,从而使大量的有效灌溉面积被挤占。

3.3用水政策相对单一。

从调查来看,无论是1990年~1994年的稳步发展阶段,还是1995年~1996年的快速增长阶段,水价虽然两次上调,但群众的用水积极性不减,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水价在上调的同时,粮价也在不断攀升,群众灌溉积极性较高;二是灌区机井在电力上不能做到正常供应,机井水源无法得到保障,制约了井灌的推广;三是当时渠灌实行按亩承包,农户交足承包费后,用水多少不计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灌溉积极性。从表面上看,水价的两次调高,以及斗口水量任务的逐年递增并没有影响到水费收入,而实际上是按亩承包的供水方式,使得用水环境相对宽松,用水市场得到充分扩张的结果。1997年,水价再次调高,上级对管理站采取用水严格按照断面结算的办法,使多年扶持培育起来的灌溉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年夏灌亏损就达6万元。此后从2000年到2012年,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而灌溉水价却从0,171元/方提升至0.25元/方,比1993年上涨近乎三倍,迫使灌区群众把用水转向了水费较低、经营灵活的井灌。目前,井灌水价平均为10元/亩次~15元/亩次,且群众随浇随开,而渠灌水价为40元/亩次~50元/亩次,按现行宝鸡峡管理局配水办法,一旦开斗用水则全天24小时按量结算,而群众习惯白天浇地,夜晚不用水,从而使渠灌在井灌面前失去了优势。

3.4作物种植水质提高。

近年来,灌区内传统种植的小麦、玉米等作物价格波动不大,而群众种植作物的成本并没有降低,传统作物两料亩均纯收入仅为250元~400元,从而使群众把种植结构调整到投资大、收效高的猕猴桃种植,这些非传统性作物种值不集中,且对水质要求较高,而干渠行水不能做到完全与此类作物用水同步,更为重要的是,群众担心水质差影响作物品质,因此主动放弃渠灌,使用水质较高的井灌,使得部分灌溉面积自然丧失,这种现象目前还在不断扩大。

4 解决对策

4.1急需改变用水政策。

在制定用水政策时,充分考虑该区域的特殊性,宜采用按亩承包与按量计费相结合的办法,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群众灌溉,同时动员各村干部联合宣传,必要时采取让价等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群众灌溉,避免过了干渠行大水的时间,一些斗渠难以引到水的问题。同时,对用水启动、斗口上峰不规定统一的时限,应照顾差别,鼓励各斗根据各自情况采用具有特色的用水办法,保护灌溉市场。

4.2逐步转变用水模式。

按亩承包的合同供水模式,虽然能够起到吸引并促进群众用水的效果,但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管理粗放,甚至以包代管的现象,浇地时大水漫灌、跑、冒、漏等现象十分普遍,不利于节水增效。因此要从转变群众用水习惯入手,一方面对纯渠灌面积及用水积极性高的村组,逐步推行斗口计量、按量收费的用水模式。另一方面对渠、井(泉)双灌面积,在综合考虑渠水浇地面积、村组农户用水积极性、斗分渠设施的基础上,制定分年度斗口计量实施计划。对继续按面积合同承包供水的斗、村组,签订合同前,双方要实际丈量合同供水面积,正式签订合同时,明确承包面积、亩均灌水定额、亩均水费、引水总量、总承包费、交费方式、超引水量水费的收费办法等内容。合同供水承包期也应从年包、季包逐步过渡到一水一包。特别是在夏灌期间,要充分发挥渠灌引水量大、能迅速解除旱情的优势,引导农户积极实行斗口计量,通过努力,逐步实现灌区斗口计量、按量收费的用水模式。

4.3不断加强管理措施。

斗渠量水堰修建时标准低,计量不准,部分破损严重,要有计划地分期重新修建校核量水堰。详细统计各斗灌溉面积,实行计划用水,实现配水到斗口,落量到斗口。把斗口水量层层分解,落实到段斗和职工个人,并实行工资与灌溉效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能动性。积极引导农户平整土地,改进灌水沟畦规格(如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使灌水均匀,达到节水目的。

4.4不断延伸用水服务。

逐步建立送水到农户、收费到农户的供水管理机制,尽最大努力减少供水中间环节,切实减轻农户浇地负担。根据灌区精壮劳力多数外出打工,浇地劳力缺、用水难组织的现状,成立专业浇地队,通过用水一线为农户贴身服务,实现提升用水量目标。

4.5积极修复末级渠系。

灌区末级渠系为80年代方田建设时配套和改建,已运行20多年,斗渠破损淤积达50%以上,分渠及建筑物破损达65%以上,由于田间末级渠系破损严重,村组农户需要灌溉时无法引水,即使勉强引水入田,渠道也是到处跑冒滴漏,而斗口却在不断按时计量,因而无形中加重了农户浇地负担。如常兴站26斗,设施面积7400亩,为用水量较大的斗渠,97年末级渠系遭到破坏,10多年来一直未用渠水,造成灌区农户双方利益受损。据统计灌区因末级渠系破损及配套不到位的面积28500亩,因此应尽快实施末级渠系改造、配套及修复,使渠灌早日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5 结语

随着灌溉需求的不断发展,目前常兴管理站所采用的单一的按量计费的灌溉用水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灌溉进行优化调配,结合其所处地域的特殊性,采取按亩承包与按量计费相结合,以按量计费为主的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达到最终解决灌溉效益衰减问题的目的。陕西水利

(责任编辑:畅妮)

S274

B

猜你喜欢
管理站水费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宿迁市救助管理站:小团队如何撬动大社会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多个“第一”背后的秘密
没付水费
一次性用水
昭平台灌区实行农业水费包干的探索
试论加强农村水利管理站管理的措施
汉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