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冉,曹荣第
(宁阳县河道管理局,山东宁阳 271400)
宁阳县大汶河生态湿地植被现状及保护
苏冉,曹荣第
(宁阳县河道管理局,山东宁阳 271400)
介绍宁阳县大汶河生态湿地建设中植被的选择与配置情况,从生态湿地自身、大汶河的季节性、采砂、环境污染、资源的不合理利用5个角度分析大汶河生态湿地植被成长面临的问题,从拦蓄水源、转变观念、控制污染、科学研究、综合治理、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生态湿地植被的保护对策,以期对于未来生态湿地建设及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宁阳县;大汶河;生态湿地;植被
为充分发挥大汶河湿地作用,宁阳县按照建设“安全、生态、景观”汶河的总体思路,结合泰安市大汶河梯级拦水总体规划着手打造大汶河生态湿地。
1.1 岸上水边植被带
岸上水边植被带主要为耐水植物,宁阳县在生态湿地建设之初就与沿汶河一带村庄签订滩地承包协议,引导村民种植耐水植被,以兼具生态、经济、景观效益的竹柳、垂柳等经济林为主。
1.2 近岸水际植被带
近岸水际植被带主要为挺水植物,在大汶河生态湿地主要的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菖蒲、芦竹、水芹、纸沙草、水葱、茭白等类,其中芦苇和香蒲为先锋物种。
1.3 中部水中植被带
中部水中植被带包含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两类。大汶河生态湿地种植的浮叶植物有菱角、莲、芡实和睡莲等,以莲和睡莲为先锋物种,沉水植物主要有金鱼藻、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菹草等,以金鱼藻、苦草和黒藻为先锋物种。
2.1 人为配置的先天不足
改革开放前,大汶河河道植被生态状况基本保持原始状态,随着多年的河道资源开发及环境污染,大汶河原始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河道内湿地植被多为人工种植,堤防和岸滩种植了垂柳、青桐、法桐、竹柳等经济观光林及少量草皮护坡,水生植物基本上是为观赏目的而种植形成的莲群系、睡莲群系、菱群系、菖蒲群系,以及为净化水体而种植形成的香蒲群系、芦苇群系和凤眼莲群系等的窠臼,各种湿地植物之间难以形成自身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大汶河生态湿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了一定数量的外来湿地植物,有些不适合在本地河道生态环境中生长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本地原生湿地植被的入侵,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2.2 大汶河的季节性河流属性
大汶河年均雨洪资源10.7亿m3,但由于大汶河属季节行河流,汛期流量占了80%,非汛期河道径流基本上属于半断流状态,有限的雨洪资源都拦蓄在上游河段,大汶河下游河段,非汛期河床大半干枯,河道湿地消退,湿地植物大量消失。
2.3 传统河道治理理念的影响
在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堤防岁修工程中,大部分都采用传统的浆砌石、混凝土、水泥砂浆板等工程形式,忽略了河道工程的生态效应,阻断了河道湿地效应向堤岸的正常延续,造成水体与陆地环境恶化,降低了河道湿地的自净能力,特别是对河道湿地植物的生长延续起到了抑制作用。
2.4 河砂资源的过度开采
大汶河砂资源的开采量不断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河砂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大汶河河床下降,河道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加速了区域水土资源的流失,大汶河湿地植被遭到破坏。
2.5 流域内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大汶河流域有众多的工矿企业及居民聚集地,两岸生活、工业排污以及农业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均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大汶河的环境污染,湿地植被净化能力有限,污染物的过量吸收和积累就会影响湿地植被的生长和发育,造成植被的死亡或单一物种的疯长,影响了湿地植被的数量和多样性。
3.1 拦蓄水源,加大河道拦蓄工程建设
有效措施就是实施河道拦蓄工程建设。目前大汶河宁阳段现有拦蓄工程有琵琶山坝、堽城坝、砖舍坝、汶口1号坝及刚刚建成的汶口2号坝。在大汶河干流规划了桑安口水库、辛庄坝、高桥坝、大周坝4处拦蓄枢纽工程,其中桑安口水库工程已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回水长度可达5.6 km,形成湿地水面333.33多公顷,并与上下游的堽城坝水库、琵琶山水库水面连接,使原来非汛期干枯的河道有水源保证,形成大面积长久湿地水面。辛庄拦河坝、高桥拦河坝、大周拦河坝已列入“十三五”规划。
3.2 转变观念,形成生态河道治理新理念
根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中从传统的工程治理向生态治理转变,在保证河道防洪安全的基础上,采用生态护坡、生态绿化、生态浮岛、沉水植物修复等河道生态治理的新技术,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使河道治理工程与河道湿地植物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3.3 控制污染,加强支流入河排污口治理
大汶河宁阳段共有大小支流9条,沿岸工矿企业、生活废水主要通过支流排入主河道内,因此加强支流入河排污口治理力度非常必要。2015年,宁阳县河道管理局组织实施了海子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通过河道清淤疏浚、建设4座溢流坝,形成了66.67 hm2水面,拦蓄水量40万m3;通过种植芦竹、芦苇、香蒲、睡莲和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并进行优化配置,由此建立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湿地生态系统。海子河人工湿地建成后,可以有效削减海子河的污染物质,可削减CODCr总量约255.5 t/a、NH3-N总量约44.7 t/a,日处理污水规模3.5万t/d,对流入大汶河干流的水质实现有效净化,对大汶河干流湿地植物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3.4 加强研究,提升湿地的自我发展能力
对湿地的类型、特征、功能、利用与保护现状、湿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研究、保护和恢复技术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根据大汶河生态湿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天然湿地的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模型为模板配置多种、多层、高效、稳定的植物群落,并有计划地开展湿地植被采集和引种工作,以持续的工作推动生态湿地植被向天然湿地植被方向发展。
3.5 综合治理,形成多部门湿地保护合力
在大汶河季节非汛期及枯水年的湿地水资源匮乏需要发挥水务部门在蓄水用水工程方面的调节作用,形成人为补水;为减轻采砂造成的湿地植被破坏,需要砂资源管理部门合理规划采砂范围和规模,并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消除水资源污染对湿地植被的影响需要环保部门加大治理和执法力度,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流域层次上统筹考虑湿地的保护管理问题,应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多部门协调机制,以实现保护管理的政令畅通和良性互动,以形成湿地植被保护的合力。
3.6 提高意识,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广泛地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从科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了解和认识湿地植被与人类的关系,特别要加大警示宣传的力度,同时,关注宣教对象的不同,注意与“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相结合,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宣传效果。要将宣传教育的目标群体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把湿地及其植被保护与合理利用知识传播到全社会每家每户,湿地植被生态效益惠及人人,在湿地及其植被的保护上也需要人人参与。
(责任编辑 张玉燕)
S157
B
1009-6159(2016)-12-0046-02
2015-11-18
苏冉(1990—),女,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