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銮芹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需要建立完善的物理教学方案,制定物理课的课程规划,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物理上课效率。不仅能使物理实验教学任务完成度增大,还让课堂知识传达得更为广泛,实现了课堂知识教学的最大化。更替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很大成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
1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边缘化,师生间缺乏合作,学生兴趣度低
在物理老师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的物理课堂上显得非常沉闷、枯燥,导致学生在复杂繁琐的物理公式面前只知结果不晓得过程。并且學生自主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们之间的观点交流很少,缺乏课堂参与性,甚至学生和学生之间在物理实验课上没有合作,实验课堂没有一种活跃的氛围,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代沟、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有隔阂,上课过程中没有理念交流和观点碰撞,只是刻板地进行,非常影响课堂整体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不能把书本上要求的知识全部讲解,产生了压堂、滞后等问题。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高度重视,这三科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对来说多出很多,造成了学生对语数外学习积极、对其他学科比如物理来说学习兴趣度就很低的现象,不够重视物理学科,造成了物理课在教学模式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1.2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度不一,分离脱钩
初中物理的教学课程是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二者相结合的,在进行新课标改革之后更是如此。物理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来源于生活,而教材的讲授只是传授给学生理论。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将其运用于实践。假如在课堂上忽视了教学的实践,那么学生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的物理学习很难达到最初的目的。然而,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模式、升学、学校资金分配等问题的左右,当前的物理教学实际上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而忽略了实践。笔者以为,该类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良。不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理论和实践不能合二为一的话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只懂的表面,不懂得变化的原因和过程,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1.3 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二者矛盾冲突
各个学校的实际教学计划会根据教学目标不同、教学任务不等而大不相同,这就形成了物理课时会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增减的情况。就以初三年级的物理课为例,每周三节物理课来算,整个学年就有六十节的物理课时,各个学校还会因为生源不同、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等,对于物理课时有增有减,然而一般来说初三年级的物理课时要达到七十课时才打到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所以普遍来说,绝大部分中学都不符合物理课时正常完成。造成了老师辅导时间太短、教学内容过多、学生课后作业任务重、教师作业批改和讲解工作量大,甚至临近期末还会造成教材进度不能圆满完成的情况,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低下。
2 初中物理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创新策略
教师在物理课上创建教学情境,导入实时的当前课堂内容进行情景再现,利用不同的讲解将学生带入到关于物理的一片知识海洋中。通过奇妙的自然现象引申到物理规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学习氛围和状态,让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谈论的话题,增加兴趣度。另外,更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更为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如今这种多媒体教学更为普遍,在物理课上对物理现象进行描述时,传统的语言形容和黑板画图很难让学生动态化地了解,然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机械的物理运动进行360 度的旋转直观的观察,加深学生记忆,并衔接书本的理论描述,在理论知识上理解得更通透,提高课堂效率。
2.2 教师要提高物理教学观念,着重提高学生整体的物理知识素养
在创造一个高效率物理课堂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前提条件。在新课标的教学任务要求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有不同于陈旧教学模式的新手段,现代初中生的思维逻辑性很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思路更要范围广、有深度,至少要保持和学生思路的同步甚至更为超前,才能保证教学的先行性;其次,教师要注重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慢慢引导,直接灌输概念化的知识是很烦闷枯燥的,也会降低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树立一个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求解的观点,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光是要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一些物理规律涉及到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生物知识、数学运算等多方面的延展知识也应该有条理地告诉给学生。使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学习阶段上,不仅仅是学懂了课本的内容,对于课外知识也广泛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理解,提升学生整体的物理思维和综合素养。
2.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教学规划上来说,物理课在教学中属于入门基础课,之所以作为基础课来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对学生在高中理科的学习有很大衔接作用,是一门启蒙教育。初中物理让学生知道物理这门课程是关于什么,解答了从小就耳熟能详牛顿与苹果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物理的重要意义,物理知识能回答生活中哪些日常问题。对于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塑造性是最高的时候,不论是哪个学科、哪个物体、哪件事情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都会努力求解。因为当学生们处于好奇的心理状态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待问题大脑都会思索得很快。因此基于这种状态,在物理学科上来说,首先要让初中学生们体会到物理这门课程,难度适中、涉及面广泛、应用度强,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并且抓住他们产生好奇心的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对知识的吸收。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体,让他们感受到在课堂上人人没有差别,言论自由,对于一个物理现象要有自己角度的理解,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2.4 把握物理教学进度,增加实验课
老师在讲授物理课时,应把握好度,切忌揠苗助长; 开通不等于无节制的开放,对理论的把握和学习也显得十分重要。老师要把握好物理教学的度,比如在讲授杠杆原理时,不应引申得太远,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老师应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领航人”,只有掌握好“舵”,才能带领学生在物理的知识海洋中任意遨游。与此同时,老师在教学时还应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攻克物理课中的重难点。增加实验课,就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操控中掌握课程的重难点。如此,学生既能领悟所学到的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进而为素质教育奠定好基础; 又能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愿学乐学。老师应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的物理学科方面的人才,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以及物理操作技能。
3 结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应具备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它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颠覆,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它是一把双刃剑,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初中物理教学也在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唯有老师、学生和学校通力合作,不断探索和进步,才能解决问题。显而易见,物理教学也应结合学生和学科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此,才能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此外,老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秦坤哲.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4.6:67.
[2] 刘春生.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新课程(中学), 2014.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