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探究

2016-04-07 17:08
四川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成都市成都

黄 超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

成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探究

黄 超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崇州,61123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府之国”成都,自古因水而兴,因水而荣,以其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当前,成都正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力争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

成都 水生态文明 建设

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首先,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其次,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再次,水是生态环境得以形成与改善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同土地、能源构成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条件。本文主要依据水对于成都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探讨成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意义。

1 水对于成都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天府之国”成都,自古因水而兴,因水而荣,以其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历史上,成都的繁荣昌盛曾在全国遥遥领先,在汉代其繁华程度超过素号“天府”的关中,从而使“天府之土”、“陆海之乡”的美称转移到了成都平原。直到今天,四川仍继承了之这一桂冠。汉代的成都成为全国除京城长安以外最大的五都之一;晋代把成都称为“一都之会”;到唐代,成都更成为有“扬一益二”美称的大都会。此外,“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在成都发明的;成都的丝织品名扬天下,并由此开辟了远销海外的南方丝绸之路,成都也由此有了“锦城”的称谓。所有这些,究其原因,是与成都城市之中的水分不开的:“织锦灌其中则鲜明无比”的清澈美丽的锦江河水,“门泊东吴万里船”所显示的发达的河道航运业,“水绿天青不起尘”的自然条件……由此可见,水的确是成都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摇篮。没有水,就难以有成都城名、城址2300多年不改,成都先民就难以生存繁衍,也就没有清初大量移民来四川生活、定居、创业。因此,成都人对城市主要河流府河、南河有着特殊的感情,并称之为“母亲河”,是不争的事实。

成都的水网河湖一如江南水乡,天然发达通畅,城内沟渠纵横。从今日尚存众多桥名,如青石桥、桂王桥、高升桥、三洞桥、玉带桥、半边桥、落虹桥、七星桥,可见成都过往水资源丰富的历史。目前成都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50多条,全长1500多km,河网密度高达1.2km/km2,水体总面积达426km2,占市域面积的3.5%。河流水系总体可分为岷江水系、沱江水系。

水与城,城与人,人与水,在成都这个城市和谐交融。为此,在城市的规划发展上,成都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来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城市生态发展和规划建设同步,不吝巨资,在城区及成都以外的区域大规模进行城市生态系统建设,逐渐将这座浑然天成的亲水之都建设成宜居、宜商、宜人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2 水生态文明建设及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坚持节约与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促进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要实现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生态修复和保护。2013年,水利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及纲要,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原则及主要工作内容,强调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组织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水和谐、科学发展、保护为主、防治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因地制宜、以点带面”为基本原则,为进一步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水生态文明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法则和要求建立的,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在城市发展中的具体体现,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有机融合。

当前,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意义重大。

3 成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意义和实践

成都市向来十分重视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可谓走在全国的前列。当前,在成都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对于全国尤其是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作用。

2007年,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国家生态市建设工作,并开展规划编制。2009年,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15)》,市政府主持制订了《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并先后编制实施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成都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成都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规划,引领生态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2年初,“环城生态区”正式命名,成都提出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的设想,包括依托现有的府河、清水河、江安河、东风渠等水系,实施“六湖八湿地”工程,重塑城市水系。“六湖”,指成都依托现有的府河、清水河、江安河、东风渠等水系,规划建设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安靖湖、北湖、青龙湖6个湖泊。“八湿地”,是在“六湖”周边及成华区龙潭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布局8片集中水生作物区,包括安靖湿地、北湖湿地、龙潭湿地、青龙湿地、三圣湿地、锦城湿地、江安湿地和金沙湿地。六湖八湿地,就像一串精美绝伦的翡翠项链,将成都中心城区环抱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在“六湖八湿地”全部建成后,成都市的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将由7%提升到21%。

2013年8月,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水利部随后组织专家对《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2014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成都的《实施方案》。随后,成都市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构建河湖生态水网、塑造城乡水生态风貌和弘扬蜀水文化,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打造两山水源生态屏障区、城市生态景观功能区、现代农业生态水利区、协调发展生态提升区等,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

当前,成都正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造蜀水文化品牌。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网三圈、四区六廊”的构建,将力争形成功能完善、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系统总体格局。“一网”是指安全、高效、优美的活水网络。即以岷江、沱江水系为主要载体,构建互连互通、联动联调、丰枯互补、管理高效的生态型水网。“三圈”是指布局有序、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护水圈层。一圈层着力梯度蓄水、增加水面,打造亲水滨水空间;二圈层着力生态修复、河湖连通,筑牢城市防洪屏障;三圈层着力蓄水屯水、水源保护,提供充沛优质水量,促使成都全市水系更加完善,水景更加优美,水韵更加悠长。四区则是指四大生态建设区,包括两山水源生态屏障区、城市生态景观功能区、现代农业生态水网区和协调发展生态提升区。六条生态廊道则是指近期以“金马河、锦江、南河”为重点,远期以“湔江、西河、沱江”为重点,梯次推进的六条生态廊道建设。

成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总体要求,是以“保护生态、塑造形态、彰显文态、提升业态”为基本理念,以强化水管理、增进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通过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构建河湖生态水网、塑造城乡水生态风貌和弘扬蜀水文化,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打造两山水源生态屏障区、城市生态景观功能区、现代农业生态水利区、协调发展生态提升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将成都建设成为水安城兴、水活河畅、水净物丰、水美人怡的水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大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都市所塑造的生态风貌已先行一步,透过一处处水源涵养区、水生态动感区、水生态湿地,我们看到的是独具特色的大都市湿地,还有龙门山、龙泉山两山环抱的生态屏障,感受到的是“八十公里环城绿廊”,还有绿意盎然、水韵悠长的人居环境。

水,已然成为成都之魂,成为“美丽蓉城”建设“中西部文化之都”自觉和自信的软实力!

〔1〕刘祯贵.没有水就没有成都——重视对成都城市水文化的研究.城乡建设,2004,(07).

〔2〕张建云,王小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思考.中国水利,2014,(07).

〔3〕王文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思考.中国水利,2012,(23).

〔4〕郭水水.成都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水利,2014,(03).

黄 超(1982-),男,经济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水利经济与生态文明、创业与创业教育。

TV213.5∶X

B

2095-1809(2016)04-0067-03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成都市成都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文明城市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