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经验的审美体验——埃德蒙·伯克的崇高论

2016-04-07 13:49张钰
美术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埃德蒙伯克崇高

文/张钰

感性经验的审美体验——埃德蒙·伯克的崇高论

文/张钰

英国美学家埃德蒙·伯克对于崇高的论述,是对古典主义崇高理论的一种突破,让崇高美的对象范围更广。本文着重对埃德蒙·伯克的崇高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去感受感性经验的审美体验。

崇高论;埃德蒙·伯克;审美体验;感性经验

崇高的美学概念,起源于古希腊,这是非常重要的哲学辩论的主题。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他从自身角度探讨怎样创造崇高风格,而伯克和康德则真正从美学意义上来探讨崇高。上述三位学者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不同的意识形态以及理论构建对崇高的美学概念进行阐述,伯克则是试图运用经验主义和经验心理学来发展崇高的美学概念。

一、埃德蒙·伯克的崇高概念定义及其起源

“它给予我们想法去思考我们自身的安全”这一概念,常用在作家创作同崇高相关的文章之中,埃德蒙·伯克在《论崇高与美丽概念起源的哲学探究》中全面地阐述了这一概念。伯克在论崇高一节中提道:“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痛苦或危险观念的事物,即凡是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或是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我相信痛苦远比带有快乐的情感更具有冲击力。”因此伯克认为在可怕的环境中,在痛苦与危险不能伤害到人类自身(或者有所缓和)的情况下,产生一种心灵能感觉到最强烈的情感,那就是崇高。

伯克崇高概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在论悲剧的作用一节中伯克提道:“当我真真假假地为他人莫名的痛苦乐滋滋前,绝对有必要让自己远离潜在的危险……我的无灾无难是我为这样或那样的灾难感到欣喜的原因。”伯克在前一节同情中已经表露了他的这种自我保留的观念。

由此可见,伯克的崇高论继承了前人观点的同时,高度承认悲剧性的崇高感,并且“任何东西可以激发痛苦、危险等观念的特质……都是崇高的来源”。

二、对崇高论中不具有普遍性的观点进行探讨

伯克希望通过人类本质的一致性,来阐释普遍存在的崇高性,并且有迹可循。伯克希望从探究的事物中能找出或总结出一条线索,并按照定义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伯克希望这些规律能够适用于万事万物,于是他试图用经验心理学来研究人自身与生俱来的客观属性。伯克的观点饱受诘难,在当时引起众多非议,并被批评家们纷纷反驳。在这里,笔者仅对伯克关于“崇高的色彩”这一节发表不同观点。

笔者不否认光线的突然变弱甚至突然消失而产生的巨大黑暗会引起人的生理机能的巨变,从而带来痛苦,这一点无可非议。正如一篇杂志上提出:“瞳孔扩张时,眼色素膜肌处于放松状态,实际上它就是在休息状态,肌肉的休息状态也可以促发崇高。”但是仅以人面对黑暗而产生的一种生理感受来做定论,显然是欠缺的。若以此推理“阴郁的深色调”才会产生崇高,并且在没有研究白色或其他颜色的装饰材料对人是否产生崇高感的状况下,得出这一理论稍加牵强。由此可见,伯克这一理论已不具有普遍性,也违背了他希望事物能顺其自然发展的初衷。况且,这篇杂志后面还有一句话“肌肉的休息状态也可以促发崇高,就如同紧张一样”这篇杂志论述了产生崇高的其他可能性,更加旁敲侧击地指出伯克的观点具有片面性。那么笔者是否可以推断,不仅只有阴郁的深色调会促发崇高(尤其是建筑装饰材料中的深色调),那么在装饰材料中极其光亮的颜色同样会促发崇高,例如白色。笔者认为光与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上述是藉以光促发的崇高感来推敲色产生的崇高感。

德国考古学家、艺术学家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的评价“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极力推崇希腊时期的雕刻。《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美学意义就是对“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最好的印证。这种残缺和悲剧性的雕塑无可厚非地表达了崇高。从而再次对伯克的“建筑装饰材料,就不应该是白……”表示质疑,因为希腊的雕塑大多使用白色大理石来雕刻。

三、埃德蒙·伯克崇高论对康德的影响及其与康德观念的不同之处

其一,伯克认为“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痛苦或危险的事物,即凡是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或是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本文第一节提到伯克认为痛苦与危险在并不伤害到人类自身(或者有所缓和)的情况下,激发心灵从而感觉到的最强烈的情感,那就是崇高感。康德同样认为,“如果在直观我们面前可怕的、破坏性的和毁灭性的力量时,我们本身处于一种无危险的状况,那么,在我们身上产生的就不是恐惧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我们经验判断中被认为是崇高的。”①可见,康德对伯克关于崇高来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肯定与继承。

其二,关于巨大是崇高感的来源之一。伯克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解释眼睛受到巨大的光线刺激而产生的生理痛苦进而产生崇高感。可见,伯克是从人的感官方面探索崇高;康德则认为某些巨大物象不可能真实存在于自然中,致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但同时又唤起人某种超感官的能力,人们此时意识到自我内心产生的崇高。虽然伯克与康德所阐述观点的角度不同,但是对于巨大东西被称之为崇高的这一来源如出一辙。

结语

伯克沉浸在他对崇高与美的研究之中,他将自己的个人体验与学识归纳总结,站在经验主义、生理学的角度对崇高和美加以分析,从真正的美学意义上来探讨崇高。伯克首次提出了“激发痛苦、危险等观念的特质……都是崇高的来源”这一首创性的理论。伯克的理论有着深厚的根源,艾迪生以心理学来解释崇高,直接影响了伯克的经验心理学的研究路径。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悲剧论与尼采的哲学也间接性地影响了伯克对崇高的研究。伯克的研究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不少丰富素材,但是以个人的经验主义来研究具有普遍性的审美体验,终究有些狭隘和片面。尽管伯克的崇高与美的探讨饱受诘难,也有不少理论家、研究者受到伯克观点的影响,康德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康德对伯克的一些观点大加否定,但是二者仍具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巨大是崇高的来源之一等观点。康德站在了与伯克不同的制高点上观看崇高的深度、长度、远度。但不可否认,伯克的观点让我们看见了事物另一面存在的可能性。

注释:

①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张钰,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埃德蒙伯克崇高
第七页 知识点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
新高 特雷·伯克
无名的崇高
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
英国 拍卖
橡树作证
情感与社会
伯克的隐喻观研究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