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万佳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哈尔滨市长青公园纪念性空间的设计表达
谷万佳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介绍了哈尔滨市长青公园红色主题纪念性场所的设计理念,从空间设计的功能、景观、文化三方面入手,阐述了纪念性空间的设计方式,旨在加强公园的纪念性意义,提升城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和传统美德。
关键词:公园,纪念性空间,文化景观,红色文化
哈尔滨红色文化积淀丰富,有东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塔、东北抗联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多处文化历史遗迹,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拟将哈尔滨市长青公园作为举办大型公祭活动的空间场所。长青公园内的东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塔已被定为重要的省级文物,同时也作为重要的地标景观(见图1,图2)。
图1 东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塔
图2 烈士纪念塔身浮雕
长青公园借助现有的环境资源,抓住毗邻的八区体育场搬迁契机,将打造成主题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和谐、配套设施完善的“红色”主题纪念性空间,挖掘城市的“红色”文化源,打造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文韵曼延、人景融合和时空拼贴三个方面。
文韵曼延理念。红色文化的引入增强了环境的文化气氛,通过慢行系统将各个功能分区有机结合,使红色文化在各功能内相互渗透,延续地域文脉形成具有文化价值的特色景观。
人景融合理念。为人们举行公祭活动打造的纪念性场所,提供休闲的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遵从人景融合的理念,能使人们与纪念性景观相融合,更能追求精神层面的感受。
时空拼贴理念。时空拼贴主要指意识上的拼贴和空间上的拼贴两个层面。长青公园地段的改造中,保留周围部分文体设施,并增建纪念性场馆,展示东北革命往事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引导人们走进时空穿梭的回忆,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与冲击[1]。
长青公园作为红色主题的纪念性空间,依托合理的功能布局实现纪念性意义的表达。具体可以体现为纪念核心和文化核心。
纪念核心。在纪念区以纪念塔作为文化景观标志物,其两侧布置弧形的纪念景观墙,展示红色文化历史;红色纪念场馆则布置在纪念广场两侧,每逢纪念日,在纪念性广场上组织大型公祭活动,突出展现“缅怀先烈、爱我中华、勿忘国耻、民族复兴”的文化主题。
文化核心。在文化区拟建红色文化宣传基地,提供爱国教育和观影历史的场所。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文化科普教育,营造精神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和传统美德,发展文化旅游促进红色文化传播,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综合竞争力。
纪念性景观是能够引发人类群体联想和回忆的物质性或者抽象性景观,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的物质性或抽象性景观[2]。
3.1景观系统分析
长青公园景观系统主要包括纪念性的公园景观、人文性的文化景观及活动性的广场景观。核心空间景观主要是由长青公园、纪念性广场以及纪念性场馆组成,核心空间景观的塑造采用“点、线、面、体”相结合,这种构成形态能够引起最直接的视觉感受。长青公园的纪念碑是设计中的核心控制的“点”,也是人们的视线焦点;纪念主轴线运用带有方向感的“线”,成为纪念空间的组织联系纽带。核心纪念广场是设计中“面”采用规整形式,以传达空间的严肃性,同时围绕着核心广场的布置建筑体,界定空间界面,丰富空间环境景观系统。
3.2景观轴线分析
长青公园采用强烈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以“纪念塔”为中心的十字轴线,在主轴线依次布置入口广场、纪念塔、规则对称式的水系、纪念广场、林荫大道以及主体建筑形成了整个景观的序列,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建筑的布置应注意高度、体量、尺度之间的协调,同时配合特色景观雕塑,结合硬质铺装的布置、水系的引入以及植物的配置,通过铺装的导向性,引导人流到达指定的空间。明确轴线的控制景观序列,组织重要的景观节点,限定游览路线和视线通廊,烘托出纪念主体的肃穆和庄重感。轴线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整体空间效果,特色景观的秩序感和连续性的传达纪念精神[3](见图3)。
图3 纪念性景观轴线
3.3景观视线分析
现代景观要求视线具有时间流动性、空间复合性,因而在空间营造时,更应该注重视线设计,通过适当的视线设计将游客有目的的引入某种空间,而景观对象应该尊重并且满足人的视觉要求,否则,视线在空间的连续性将无从表现。纪念区的设计运用了古典园林的对景、借景等布局手法,引导人们的视线,利用远近高低形成层次对比,在主体纪念区通过纪念塔和通透的景观墙,结合绿化、铺装的配置,使视线能够随着人流线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3.4景观小品设计
主题明确的“红色”纪念公园内部应设置尺度亲切、造型具有纪念意义特征的景观小品,长青公园内的纪念塔,形成强烈的标识性;长青公园入口纪念性景观墙,不仅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也可以加强和完善空间细节,提升纪念空间品质,能够展现出哈尔滨长青公园的红色纪念主题,充分展现出哈尔滨城市的红色文化精神风貌和悠久的革命历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唯一性的红色纪念场所。
特色主题鲜明的纪念性空间,要因地制宜结合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肃穆和纪念的氛围。有开敞的场地和教育活动的氛围,有相关的行为活动的策划,有政策的支持。
4.1自然人文要素结合
通过自然环境与人文要素的适宜结合,作为纪念性意义传达的物质载体,通过人们的理解和感知、逆推和联想,实现不同的纪念效果[4]。自然因素。地形的起伏变化对纪念性公园影响较大,凸地形容易产生一种尊敬和崇拜感,而凹地形有封闭性和向心性,易给人带来一种安宁感;水象征着万物生生不息的源泉,能增添不少生机和活力;植物在纪念性空间中起到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作用,通过植物造景发挥植物的亲和性,满足总体环境气氛需求。人工因素。园路可以划分纪念性空间,起到组织空间与序列、营造意境的重要作用;雕塑是纪念性公园里的艺术要素,在重要景观节点可设有战争历史内容的雕塑和浮雕墙,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被纪念的人物或者事件的发生[5]。这种连续性的主题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加深了公园的红色纪念性意义。
4.2文化活动策划
为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组织纪念性的大型活动,开展红色历史文化宣传活动,让人们接受红色历史文化知识的熏陶和教育。根据红色历史事实,通过说、唱、演、讲等多种宣传方式,深入人们的内心;宣传活动项目包括革命历史编剧影院、歌曲演唱厅、宣讲厅、朗诵厅,以及舞蹈厅等。有利于体现哈尔滨地域文化特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促进红色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
哈尔滨红色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崇高的精神信仰。加强公园纪念性意义,与城市特色景观相结合,丰富场地内的文化内涵,延续中国传统的红色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红卫,王向荣.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0(17):9.
[2]李君.城市纪念性公园改造初探[J].绿色科技,2012 (15):2.
[3]刘婷.纪念性景观的情景营造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4]黄鑫.革命历史纪念性景观的氛围营造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5]韩东.浅析纪念性公园的景观设计元素[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2(2):60-62.
The design expression of Harbin Changqing park commemorative space
Gu Wanjia
(Harbin Sixth Middle School,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 concept of Harbin Changqing park red theme commemorative places,from the function,landscape,culture of space design three aspects,elaborated the design ways of commemorative space,to strengthen the commemorative meaning of park,promoted the urban landscape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to carry forward the patriotic spirit and traditional virtue of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park,commemorative space,culture landscape,red culture
作者简介:谷万佳(1998-),女,在读高中生
收稿日期:2015-10-23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1-0211-02
中图分类号:TU986.5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