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2016-04-07 05:54娟,
四川建筑 2016年2期
关键词:空间分布传统村落研究进展

王 娟, 刘 扬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4)



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王娟, 刘扬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通过对近10年来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查阅与整理,从阐释传统村落的特定概念、本质内涵出发,对国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历史的主要见证[1],是地域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文化传承的载体[2],具有较强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等[3],[4],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同时期、地域、民族的文化信息[5],它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顺应自然,为我所用”而形成的,且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聚居空间,其空间分布必然是一个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的综合反映[6],而一个区域内村落的空间分布往往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和空间上的固定性,这与中国传统社会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使这种空间分布呈动态发展,也就是说,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记录了自身形成及发展的历史,反映出区域自然环境及文化特征,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产力综合作用的结果[7]。而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成、分布与特征是深入研究传统村落的必经之路。因此,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对于传统村落的整体把握与后期的保护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传统村落概述

1.1传统村落的特定概念

“传统村落”源起于20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一个词汇——“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设,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虽然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8]。2012年,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它的传承意义和文明价值。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和文物局四部联合印发的开展传统村落调查通知中明确指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9]。这是组织开展传统村落调查、遴选、评价、界定、登录和制定保护发展措施的依据。”

“传统”一词在中国汉语里特指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和行为方式等, 是历史发展继承性的表现(辞海编纂委员会,2000)。“传统”一词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强调文化和文脉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它是能保持一定相对稳定状态的过程。由此可见,传统村落概念是对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古村落所作的界定,更有利于体现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所以对那些始建年代久远,经历了较长历史沿革,至今仍然以农业人口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保留着传统起居形态和文化形态,而且有一定量的民俗宗族信息传承的村落,用传统村落的概念来界定,比仅以历史年代表述古村落,在体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上更贴切,更深刻[10]。而区别与传统村落的其他村落主要是现代村落,其特征是延续时间短,无历史特色建筑的存在,无民俗活动和历史性生活行为的存在,空间格局与尺度不能体现传统农业生产的耕作与生活方式。

1.2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

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现存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即在村落中应该拥有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传统建筑,同时要求历史遗存的文物古迹和建筑物、构筑物布局集中紧凑,用地面积达到保护区内建筑总用地的70%以上;建筑的形式、高度、体量、屋顶、墙体、门窗、色彩等基本保持着传统的地方风格和风貌特色。

二是村落选址和格局保持传统特色。也就是村落的演变和发展基本延续了始建年代的堪舆选址特征,仍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蕴含着古代先民的天地人和哲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风水理念,以及儒家礼制规范和伦理道德;村落的各类建筑布局、路网格局大体保持着传统的空间结构、空间肌理和空间形态。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也就是村落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富有生命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鲜活的起居形态,以及依托传统方式和形态,在历代生息繁衍中创造的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的口头文化、体型文化、造型文化和综合文化等。活态传承尚须拥有经国家和省相关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

2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就目前而言,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当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但针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而且存在研究区域不平衡,宏观尺度多,中观尺度少等问题[11],对省域或市域空间尺度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规律和形成机制的探讨更少。

2.1不同学科角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研究

2.1.1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的研究

善在双重意义上是“最高的理念”:在“使……可能”的层级上,它是最高的,同时,在一般的某个存在者自行显示的地方,也有它的某种闪现。[5]228相应地,对“最高的理念”的观看一方面是最困难的仰视,另一方面,一旦看到最高的理念,就会发现,这种理念是到处都可以被看到的——因为正是它使得一切无蔽者得以显示出来并且得以被看到。

历史文化的积淀程度是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疏密的重要原因[12]。以《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以北京延庆地区为例》一文中,郭阳从北京地区传统村落的历史中截取对村落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方面,从不同空间层次分析传统村落的分布,并总结出其分布的规律与特征[13]。卢道典,曾娟的《增城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与空间分布特征》中则以增城古村落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基础,结合宏观文化空间角度从增城古村落空间分布来看,得出村落总体上呈现出 “广府型密、客家型疏”的民系文化空间分布特征[14]。叶珍在《京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研究》中提出区域空间分布的演变轨迹并非是偶然的,在复杂纷繁的表象下,存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该文以大量史料为基础,以京西传统村落的演变轨迹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其演变的轨迹做了较为完整的历史性研究,总结出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子、演变特征及演变规律等,并且进一步探索了空间分布演变与自然、文化、经济技术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京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的演化机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宏观上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分布形态成均质离散特征;二是京西传统村落是以原有形态为基础,分阶段推进,并呈复合螺旋发展状态[15]。

2.1.2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角度出发的研究

方志远,冯淑华的《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则是从流域、地貌以及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状况,对江西赣派、徽派及客家等三大类型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详细比较分析,论述了它们在旅游开发上存在的异同点,找出开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思考[16]。方磊,王文明在《湘西地区古村落资源分布与旅游开发研究》中从水平和垂直方向两个维度,分析湘西地区古村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空间分布研究的基础上,从整合与培育古村落资源、构建武陵山旅游圈、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方面探讨了湘西地区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对策[17]。侯晓飞,邵秀英在《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对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启示》中通过对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形成背景因素的分析,阐明了古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不同区域古村落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从而以期为古村落因地制宜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促进其古村落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6]。

2.1.3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的研究

基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传统村落的形成、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逯家桥和王莉在《徽州古村落空间特征及其保护导向》中以古村落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依托,分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密度,在此基础上将古村落的空间格局划分为三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古村落的特点及特质性,提出相对应的古村落保护导向[18]。严赛的《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中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村落的分布出发,综合考虑当地人们的保护意识和当地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19]。而席丽莎,曹磊的《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中单就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分析了京西传统村落的的形成,并分析得出村落空间分布密度与海拔成反比的关系、传统村落的分布与河流古道的关系[7]。骆茜,陈波的《岭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利用地理学中的空间结构分析法,分析村落的空间分布概况、类型,揭示其空间结构特征,并发现其空间分布规律呈凝状型分布,分别以梅州、广州和潮汕为中心[20]。

2.1.4从空间信息技术角度出发的研究

2.2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的模式

目前,收集到的关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研究模式。

2.2.1研究案例地的现状、问题及提出对策的研究模式

此类模式的研究有侯晓飞,邵秀英的《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对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启示》[6]、卢道典,曾娟《增城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与空间分布特征》[14]、方志远,冯淑华的《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16]、方磊,王文明的《湘西地区古村落资源分布与旅游开发研究》[17]、逯家桥,王莉的《徽州古村落空间特征及其保护导向》[18]。典型的研究成果是郭阳的《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以北京延庆地区为例》[13],作者分析了北京延庆地区村落的人口分布、村落面积、地理环境等现状对村落的形成产生的影响,进而阐释了延庆地区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与规律。该类研究模式在国内出现较早,也是国内学者较为熟悉的一种研究方式,学者们多为选择历史、文化、流域、地形地貌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对传统村落的形成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落进行分类,进而提出相应的保护发展策略或旅游发展对策等。

2.2.2应用相关理论和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数据的研究模式

此类研究是利用交叉学科的优越性,利用地理学中的空间结构分析法,从空间分布类型、空间格局以及分布密度等方面解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中得出空间分布状况、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分布规律等结论。这里面包括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窦银娣的《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11]、骆茜,陈波的《岭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20]、刘大均,胡静,陈君子,许贤棠的《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21]、佟玉权的《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研究》[22]、佟玉权,龙花楼的《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23]、辛亚,王晓军,霍耀中,白钊义在《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研究》[24]等。这些研究中大多数主要以ArcGIS、GeoDa等地理信息技术为平台,借助空间结构分析法综合多种数据来源,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综合深入分析与探讨,最后获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除了分析获得空间分布特征之外,其中佟玉权,龙花楼的《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中还从地形地貌、坡向、海拔高程等自然因素,民族构成、中心城市、人口、经济发展等人文条件上探索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及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几点建议[23]。而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窦银娣的《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则进一步分析了地形、交通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对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11]。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传统村落空间研究的总体程度上,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研究思路逐步拓宽,研究意义不断被认可与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1)方法上缺乏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因素的综合考虑,不能完整有力地揭示村落空间分布深层结构的动因。(2)研究的出发点主要集中历史、文化等方面,涉及人文要素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作用以及地理环境要素对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的研究较少。(3)从较大尺度上的研究多为揭示空间分布特征,鲜有对不同属性、类型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4)很少学者触及传统村落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地域特色、具体文化内涵等微观内容。若从以上方面进一步提升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形成机理的诠释力度,可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丹丹.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34):3-4.

[2]陈晶,周涵滔.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传统村落更新与新民居建设研究[J].建筑学报, 2012(4) :109-114.

[3]陈甲全, 张一丰, 陈美景. 古村落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23) :10103-10105.

[4]刘亚美, 何俊萍. 云南乐居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发展策略[J].华中建筑,2013(5):173-175.

[5]吕晶, 蓝祧彪, 黄佳. 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J].广西城镇建设,2012(4):71-73.

[6]侯晓飞, 邵秀英. 山西省古村落空间分布对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启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14,28(4): 112—114.

[7]席丽莎. 基于人类聚居学理论的京西传统村落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刘致平.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M].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6.

[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EB/OL]. [2012-04-16].

[10]胡燕, 陈晟, 曹玮, 等.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 10-13.

[11]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等.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经济地理, 2015, 35(2):189-194.

[12]熊梅.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4, 16(5):153-158.

[13]郭阳. 北京地区传统村落分布与特征研究——以北京延庆地区为例[D].北京建筑大学,2014.

[14]卢道典, 曾娟. 增城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与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名城, 2014(2):63-67.

[15]叶珍. 京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演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16]方志远, 冯淑华. 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4(8) :220-223.

[17]方磊, 王文明. 湘西地区古村落资源分布与旅游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 29(5):550-552.

[18]逯家桥, 王莉. 徽州古村落空间特征及其保护导向研究[J/OL].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8) .

[19]严赛. 中国传统村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 2014, 13(9):25-29.

[20]骆茜, 陈波.岭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11):4915-4916, 4919.

[21]刘大均, 胡静, 陈君子, 等.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4):157-162.

[22]佟玉权. 基于GIS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4(4):44-50.

[23]佟玉权, 龙华楼. 贵州民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J].经济地理, 2015, 35(3):133-137.

[24]辛亚, 王晓军, 霍耀中, 等. 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5, 27(9):138-142.

[作者简介]王娟(198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通讯作者]刘扬(1975~),男,满族,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选择与配置、传统村落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空间分布传统村落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白龟山湿地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江苏省臭氧污染变化特征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