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龙
(张掖市甘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甘肃张掖734000)
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陈海龙
(张掖市甘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甘肃张掖734000)
摘要:甘州区作为河西走廊的腹地,积极落实黑河近期治理项目、盈科水利骨干工程改建、盈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等项目,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在充分分析甘州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存在的显著问题,并因地制宜的探索了甘州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途径,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
甘州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8.276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05亿m3,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2264亿m3。甘州区(2014年)现状实际水资源供应量为71236万m3,现状实际用水总量为74924.6万m3,缺水3688.6万m3。经分析,造成现状年缺水的主要成因是工程性缺水。因此,在建立节水型农业为中心的基础上,大力普及常规节水灌溉,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提高现有农田灌溉保证率,以改善和提高保灌面积为主,不再新增灌溉面积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甘州区坚持科技兴水方针,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强化节水意识,推进节水步伐,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应用,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有了长足发展。
随着甘州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逐年推进,其为发展“三高”农业、“绿色”农业、“设施”农业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一批批节水灌溉项目显著经济效益的带动下,农民对节水灌溉投入的积极性逐年提高,高效节水的优势和被接受程度逐步显示出来。
1.1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良好
自2012年起,甘州区开始实施以重点县、规模化、高效节水示范项目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列入《甘肃省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项目内容。2000年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至今,甘州区共发展高效节水面积47.303万亩;截止2014年底,全区共实施完成高效节水面积36.5225万亩,其中:①2012年以前实施的高效节水项目共完成面积28.53万亩;②2012年、2013年高效节水重点县项目(第四批),共完成高效节水面积4.05万亩;③2012年、2013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共完成高效节水面积1.8625万亩;④2013年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重点县第五批),共完成高效节水面积2.08万亩;2012年至今已建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运行良好。
截止目前,正在实施的高效节水面积10.7805万亩。其中:①2014年高效节水重点县项目(第四批),发展高效节水面积2.01万亩,项目即将完成;②2014年、2015年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重点县第五批),发展高效节水面积4.03万亩;③2014年、2015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重点县第六批),发展高效节水面积3.5855万亩;④2014年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发展高效节水面积1.155万亩。
1.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加大
为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甘州区农业灌溉条件,近年来,甘州区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先后实施了黑河近期治理、日协贷款节水灌溉等项目,仅2005~2013年共筹措资金约18605万元,衬砌渠道217.6km,配套田间工程19.38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53万亩。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年新增节水能力3856万m3,改善灌溉面积0.8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29.5万kg,增加效益4894.4万元。这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全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效的水利保障。
1.3 骨干水利工程改造基本完成
甘州区已建成6个灌区,其中:大型灌区3个,中型灌区2个,小型灌区1个。2001年至今,衬砌干、支渠渠道总数达到913km,其中干渠270km、支渠643km,干、支渠的衬砌率分别提高到66%、73%,初步实现了五级渠道节水化、渠路林田配套化,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农田骨干灌溉工程体系。至2014年底,全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93,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09。
1.4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成效
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持续发展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缺乏的矛盾,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据甘州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灌溉增效项目的统计数据显示,节水效益显著,项目区管灌平均节水365m3/亩,滴灌平均节水421m3/亩;增长效果明显,据实测资料,实施节水灌溉后粮食作物平均增产约145kg/亩,其中:沟灌增产8%左右,管灌增产25%左右。滴灌增产效益最为明显,制种玉米增产172kg/亩,增产率达到38%。
2.1 工程质量管理有待强化
随着甘州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推广实施,建设项目逐步增多、建设任务量增加,施工地点覆盖的领域广、施工难度增大以及高新技术的引用都给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了更好的要求。目前受传统的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建设项目工期短、任务繁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还难以保证,急需突破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难题。
2.2 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发展受到限制
农业布局的影响以及参与节水灌溉工程的农户主体类型限制了甘州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化发展。目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多应用于少数的大型农场和集中种植个体农户,而大部分农户都是分散经营的,通常种植的农作物结构也不相一致,进而导致灌溉的时间、灌溉的方式以及灌溉的水量都不相同。因此,如果不改变农业布局和经营管理方式,很难进行规模化发展。
2.3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经费不足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资金投入大,目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一是农业用水费逐年下降,水费难以保证高效节水工程的持续建设和发展;二是财政经费落实不到位,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经费比较薄弱;三是尚未形成有效的水价机制,市政府已经批准了水价调整方案,甘州区农业用水价格调整为0.10 元/m3,井灌区基本水费每亩每年按4元计征,水资源费、行业管理费按有关规定收取。但调整后的水价尚未达到成本水价。
3.1 合理规划设计
保证高效节水灌溉功工程设计的合理。功能合理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是建立在准确、齐全、可靠的基本资料和设备齐全、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节水设备之上的,它们构成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基本资料可以分为自然条件资料、生产状况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基本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才能为正确、合理的工程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因此,必须对项目区进行基本资料的实地调查、勘测、收集和整理,以保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引入生态理念。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灌溉的实用功能,也要考虑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3.2 突破技术瓶颈
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的研发投入,研制与甘州区农业经营实际相符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建设管理模式,由甘州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管理处负责组织招标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和项目监理单位,由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编制设计方案、生产材料设备以及工程运营调试等,提高了工程质量的同时也利于先进技术的引入。同时加强管网系统设计,与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有机结合;通过再创新,突破限制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广泛推广的瓶颈,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完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依托科研机构、民间智库、基层服务体系等广泛力量,通过对节水灌溉项目的指导以及后期维护管理,来完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使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最大效益,保证节水建设的持续进行,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需要。
3.3 探索有效的工程管理模式
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三分在建设、七分在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全区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应积极探索高效节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有效发挥建成的高效节水工程建后持续效益。目前“专业合作社+专管人员管理模式”、“农民用水者协会+专管人员管理模式”、“村组+专管人员管理模式”和“公司+专管人员管理模式”及“承包大户或私人农场自行管理模式”等管理模式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由于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分户使用、集体管理的特征,可以在明确产权主体的基础上,将管理权限进一步延伸,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将每一个基站所服务的区域作为一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推选一位站长负责基站的日常管理,按照“谁收益,谁管护”的原则,将区域内的管护责任与节水灌溉工程设施的使用主体有机结合,构建使用和管护均落实到户的有效管理模式。
3.4 完善工程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制度,将工程的管理落实到位,提高工程设施的使用效益;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人员工作制度,有效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年限;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加强知识技能学习,高效完成节水灌溉管理各项工作;确定首部水泵过滤器正确配合及操作程序;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系统管理制度;健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系统管网运行管理制度,定期对系统管网进行巡视,检查管网运行情况,保证灌水工作正常运行。
3.5 规范系统运行管理
区域农业布局、农作物的种类、灌区水源和电力供应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节水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效率。因此不仅在进行系统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在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合理规范系统运行管理流程,以保证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
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研究制定用水计划,并根据实际降水及来水情况适时修正,科学地编制及执行配水和用水计划,进行用水信息管理等。实施水肥一体化灌溉管理,制定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并根据农作物特点以及气候变化等及时进行调整。加强水源工程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水源的工程效益、降低用水成本的重要保证。加强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及时排除管网系统故障,保证高效节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及时进行灌溉设备维护,非灌溉期的维护是系统正常运行、达到设计灌水要求的保证,也是延长工程设施工作年限、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应该做的工作。
甘州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增大、建设经费需求增加、规模化发展尚未形成等诸多问题,只有理清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思路,才能保证其高效运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甘州区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要合理规划、健全管理制度、突破技术瓶颈、规范系统运行管理,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臣.金沟河农业节水灌溉对流域水资源配置影响与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12(02):23-25.
[2]袁先江.农田水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5):16-18.
[3]郑辉玲.甘州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及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4(02):97-98.
[4]刘志强.农田水利重点县灌排改造工程对设施农业的推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8):45-47.
[5]朱雷鸣.浅析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J].农业与技术,2014(03):55.
[6]甘州区水务局,张掖市甘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高效节水技术应用手册[R].张掖市,2014.
[7]王勇,邱象玉,王明光.北京农村给排水工程设计要点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9):83-85.
[8]邵坤.唐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效与作法[J].水利技术监督,2015(02):32-34.
作者简介:陈海龙(1979年—),男,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7-12
DOI:10.3969 /j.issn.1672-2469.2016.03.007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2469(2016)03-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