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庆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谈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
王 庆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分析了非测绘专业中测量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强化教师培训、促进学科交流、教材编写等方面,提出了测量学教学的改革建议,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测绘能力。
测量学,测绘技术,教学改革,教材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工程测量学作为测绘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1],已经成为各类工程、工业以及国防、城市和资源开发等建设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测绘保障的重要支撑学科,其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非测量学专业学生的工程测量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
为了提高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教学质量,适应市场对非测绘专业工科学生的需求,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将结合本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工作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调研发现,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矛盾、单学科与多专业的矛盾、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1)新增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空间技术、信息技术、3S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测量仪器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自动化、实时化方向发展[4,5]。随着测绘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内容需要穿插到教学中去,并且教学质量要提高,但学时数却在不断减少。虽然采取了不断压缩教学内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占用课外时间等措施,缓解了这个矛盾,但仍难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无法满足各专业对测量学教学的要求。
2)传统测绘技术与新技术的矛盾。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宽,为深化测量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向。测绘新技术、新方法,在测绘教学中需要及时反映。由于非测量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接受能力有限,将与测绘相关的新技术知识增加到教学当中去,就要删减掉一些传统测量技术的知识。怎样去增加新知识,增加哪些新知识,删除哪些传统技术知识,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单学科与多专业的矛盾。本校牵扯到测量学的专业有十几个,专业的数量较多;不同的专业对测量学的要求不尽相同,各有侧重,整体较为杂乱。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分别对待,开设不同课程;还是统一安排,开设一门课程;是围绕专业教学,用什么讲什么;还是作为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教学。单学科与多专业的矛盾对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精力的分散较为严重。
4)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改革中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尽量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教学所使用的教学设备较为陈旧,很难与教学中增加的新技术内容相匹配;由于教师缺乏相关经验,对适用于新技术的新设备较为陌生,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关教学工作。尽管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及教学条件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有较大的改善,但是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较多类似问题[6]。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学的相关应用需求的质量和数量都有较大提升,测量学的相关教学工作正面临严重的挑战。我们必须意识到,只有合理化的深入推进测量学相关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新形势下的工程人才。通过长期积累非测量专业相关教学及其改革经验,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2.1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更是教学改革最有利的推动者,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团队是顺利实现教学改革,提高综合教学水平的保证[7]。
在长期的常规教学活动中,面对巨大的教学压力,授课教师渐渐失去了知识创新的意识,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参加业务培训、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2.2 争取学校的重视,促进学科交流
教学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学校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是高质量完成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8]。
在非测量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改革开始的时候,由于很难得到相关部门和经费的支持,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来提升教学质量,拿出教学改革成果。通过举办科研活动,加强学生实践,突出展示教学改革成果等方法证明测量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同时要增加非测量学学生对测量学相关课程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改革进行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组的相关交流工作,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的效果,以加快高校教育的改革步伐。
2.3 因材施教,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教材
目前适合高校使用的测量学教材较为繁多,但基本上都是通用教材,缺乏相应的针对性[9]。教材伴随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考前复习、工程应用等过程的重要因素,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10]。
为了增加测量学教材的针对性、适用性,统筹计划各个专业所需的测量学知识点,合理优化测量基础、测量应用和现代测绘技术三部分课程及其教材,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材的建设。
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面临着新增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矛盾、单学科与多专业的矛盾等问题。本文以多年实践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争取学校的重视,促进学科交流;因材施教,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教材等改革建议,对非测绘专业测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段贻民,杜国标.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4(5):58-60.
[2] 汪祖民.对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2(8):59-60,65.
[3] 龚振文,王 庆.农科院校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5,41(4):238-240.
[4] 何立恒,鲍其胜.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测绘工程,2003(2):59-61.
[5] 胡菊英,朱良文,姚德新.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总结与思考[J].山西建筑,2013,39(34):247-248.
[6] 王永东,艾 晏,吴德勇.浅谈农林院校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J].河北农业科学,2008(4):155-156,158.
[7] 梁栋栋,陆 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测量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512-515.
[8] 张红娟,朱增峰,祝文华.独立学院地籍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3,39(12):226-227.
[9] 姚志强.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3):134-136.
[10] 黄桂平,孟俊贞,马开锋.浅析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22-23.
Discussion on surveying teaching reform for non-professional mapping
Wang Qing
(College of Hydrology, Yunnan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Kunming 650201,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major problems existing in surveying teaching of non-professional mapping, and puts forward surveying teaching suggestions from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eachers training,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 and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ation, with a view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mapping abilities.
surveying, mapping techniqu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aterial
1009-6825(2016)12-0239-02
2016-02-16
王 庆(1967- ),男,硕士,副教授
G642.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