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教育契机收获无限精彩

2016-04-07 19:18张正茂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幼儿

张正茂

光怪陆离的科学现象,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我们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捕捉每个科学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有效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并从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一、开通探索渠道,提升幼儿的探索价值

1.预设的科学活动。

所谓预设的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幼儿自然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开展的幼儿科学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要准备充分,开展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要强。

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能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和欲望,他们在贴近生活的题材中学习探索,主动性更强,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漂亮的雨伞》中,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大塑料盆、喷壶、各种各样的伞、记录单、各种材料的纸等物品,孩子们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充满了好奇,积极地进行操作探索,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积极主动,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学会创造,学会发掘,从而使材料的价值更充分地发挥。因此,选择幼儿熟悉的材料作为教育内容,不仅可以为幼儿获得理解科学知识的经验提供了前提,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活动的探索乐趣。

2.偶发的科学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向为幼儿提供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所以,教师要在重视预设的科学活动的同时,更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经常关心、观察幼儿在各个教育环节中产生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保护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科学其实并不神秘,就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可能就是他们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例如,自由活动时,幼儿喜欢将磁铁在黑板上一块一块地排队,其实是他们对磁铁有所发现并在探索,教师就应因势利导,扩展成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从中不断丰富幼儿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知。

二、培养探索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并使活动得以维持,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在提高幼儿兴趣的同时,首先必须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环境的创设。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静静地发挥着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设置了科学活动区、自然角等有益操作的环境,使幼儿能时时处于观察探索的环境中。在自然角中,选择一些常见易于种植的花卉,还可以饲养一些小金鱼、小乌龟等,让幼儿经常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幼儿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新情况,增长新知识。在科学活动区中提供了各种材料,幼儿在摆弄这些材料时,不仅了解到材料的特性及其产生的许多科学现象,而且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材料的投放。

《指南》中指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提供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在“奇妙的电池”的科学活动中,我给幼儿准备了电动玩具各种型号的电池,在装电池时,有的幼儿把正负极装反了,可我并没有去阻止他们,而是等他们试过以后不行,再向全班幼儿提问:“为什么不行?出了什么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讨论,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当电动玩具在桌子上走来走去时,幼儿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拍起来手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电池的特征用途,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支持、引导孩子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三、优化探索方法,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探索,而探索是非常有趣的。”可见,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教给他们正确的探索方法,幼儿的探究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全面。

1.创设情境、大胆猜想。

在科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通过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的提问,教师和幼儿确定了探究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大胆假设和猜想,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幼儿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推测。对于幼儿的想法不予确定性的评价,在接下来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建构新的认知,这样孩子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个性和思维能力。

2.产生疑惑,提出问题。

疑惑,是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寻找并解决问题的语言,通过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为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天地,使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幼儿发展提供可攀援的“脚手架”。教师作为活动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促进者,在赞赏的同时,适时的疑惑将有效地增强幼儿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促进探究的持续进行。例如,在《沉与浮》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幼儿知道什么东西能沉下去、什么东西能浮上来。孩子们产生了疑问,接下来的操作过程才是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的过程。

3.动手操作、尝试记录。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一般都让幼儿先作预想记录再作实验记录这一方法来开展活动的。活动前的预想记录就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与猜想,并记录下来,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运乒乓球》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探索不直接用手运乒乓球的多种方法,猜想并记录。教师提供了乒乓球、纸杯、绳子、吸管等材料,设计了一张记录表,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其思维创新的过程,教师对幼儿记录结果的肯定,又使幼儿体验了创新的快乐。

4.深入讨论、探究升华。

教师要引导幼儿把实验的现象,结果向同伴讲述,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幼儿深入理解和认识,让幼儿在集体讨论中听取别人的意见,用事实说明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相当具有艺术性,提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重点是让幼儿参与,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幼儿深入探究,获得新经验。

对于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要做的事,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既是他们今后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让幼儿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取广泛的经验,积极引导幼儿自由、大胆地进行观察、操作、实验,自由自主地探索。让幼儿从小就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未来的科学家将在我们的身边诞生!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幼儿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