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财政政策的消费功效分析

2016-04-07 04:20卢瑶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辽宁省

卢瑶

摘 要:财政政策消费功效的充分发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还可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辽宁省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下,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消费的重大作用。但是,当前辽宁省财政政策的消费功效在发挥过程中仍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首先对辽宁省财政政策消费功效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分析辽宁省财政政策在发挥消费功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完善辽宁省财政政策的消费功效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辽宁省;财政政策;消费功效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75-04

马克思曾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1]消费的需求决定着生产的程度,如果没有消费,那么生产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可见,消费对于生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的消费能够直接推动生产的发展。居民通过消费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也符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然而,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并不否定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市场失灵的领域恰恰是财政发挥作用的有效区域。因此,笔者以辽宁省为例分析其财政政策的消费功效。

一、辽宁省财政政策消费功效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消费仍处于低水平阶段,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不平衡。总体趋势是消费率下降,投资率增加。消费率从2001—2013年(除个别年份)总体呈下降趋势,由61.4%下降到49.8%。投资率从2001—2013年(除个别年份)总体呈上升趋势,由36.5%上升到47.8%。“重投资,轻消费”的格局不利于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因此,需要不断改善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改变消费偏居市场经济舞台一角的现状。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我国相似,处于“投资热,消费冷”的格局。一方面,从2001—2013年辽宁省最终消费率(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56.19%下降到2013年的41.42%。而投资率在这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32.3%上升到2013年的62.58%。与此同时,在这十三年中投资的年平均贡献率为65.7%,消费的年平均贡献率为41%,多出24.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从2001—2013年,辽宁省居民消费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9%,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6%,居民消费的增长比生产总值的增长慢1.7个百分点,也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在减弱。以上两方面表明,辽宁省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十分严峻。因此,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辽宁省的省情可以看出,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消费功效。

调整税收是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方面,2013年辽宁省税收收入增长速度相比上一年稍放缓。2013年辽宁省与东部各地区税收额及增速相比,2013年辽宁省的税收收入2 521.62亿元,增长率8.8%。与全国相比,低于5.1个百分点,在东部11个省市中居于最后一位,与增长速度最高的福建相比,低于7.1个百分点。税收的增长速度过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动辽宁的消费增长。另一方面,适度的减税可以还利于企业,让利于人民。辽宁省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中发挥了税收的消费功效。辽宁通过与同属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增幅方面相比较,辽宁通过适当的减税,在促进居民消费、释放消费空间方面做的比较好。2013年辽宁的营业税增长速度为8.3%,比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少了4.1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减轻了辽宁中小企业和私营个体的税收负担。辽宁的企业所得税增长速度为3.4%,比上一年减少了3.3个百分点,少于吉林6.2个百分点,有利于间接增加辽宁居民的工资收入。在个人所得税方面,2012年辽宁省的个人所得税增速为-20.8%,而2013年增速为5.3%。总之,辽宁的税收消费功效在东北地区充分地显现出来了,但仍存在诸如2013年营改增促进消费的潜力远不如2012年、2013年个人所得税增速上涨不利于促进工薪阶层消费等问题。

在辽宁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方面,辽宁省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 197.42亿元,较上一年增长速度为14%,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与东北地区相比,辽宁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分别高于黑龙江和吉林7.8个百分点、2.9个百分点。充足的财政支出可以为辽宁居民消费提供保障。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主要是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支出。从教育支出看,辽宁省的教育支出从2006年的193.1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669.48亿元,约是2006年的3.5倍,辽宁省2013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2.88%(见图1)。辽宁省一直重视对教育方面的支出。通过教育经费的投入带动教师、学生等消费主体的消费热情,而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情况却不是很理想。

2013年辽宁省无论是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金额方面,还是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的方面,都是财政支出中支出最多的部分。2013年辽宁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824.0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15.85%。与全国及东北地区相比,大大高于全国4.28个百分点,略高出吉林和黑龙江2.73个百分点、0.29个百分点(见图1)。从就业方面看,辽宁就业形势较好。2012年辽宁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并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扶持就业的政策。2013年辽宁就业从业人员达到2 518.9万人,增幅3.9%。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8—2013年分别为3.8%、3.9%、3.7%、3.7%、3.9%和3.9%,总体上保持在3%左右,辽宁的城镇居民失业率连续六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就业形势的好转,辽宁省最低工资标准从1994—2013年共经历了8次上调。最近一次调整是从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全省一、二、三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分别由2011年的1 100元、900元、780元调整为1 300元、1 050元、900元。有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消费。从社会保障方面看,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或政府调节居民收入的一种手段,必然会通过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预期而影响居民的消费[4]。辽宁的社会保障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发生可喜变化的同时,消费水平也不断地增强。辽宁的社会保险制度趋于完善。新型农村居民社会保险,简称“新农保”比国家计划提前了一年实现全面覆盖;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辽宁省是在全国继广东、浙江、江苏之后较早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省份。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标准。2014年辽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由月人均1 839元提高至2 03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85元。

二、辽宁省财政政策消费功效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收入部分指标不合理

辽宁的税收消费功效发挥作用的同时,财政收入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其发挥消费功效。财政收入对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能力减弱。从下页图2可知,从2001—2013年辽宁省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370.4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3 343.8亿元。但是,2013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却是十三年中最低的,只有7.6%;作为财政收入一部分的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比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86.4%下降到2013年的75.4%,那么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相应地呈上升趋势,由于大部分非税收入还要返还给征收部门,导致辽宁省可用财力相应地减少。政府用于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的支出减少,也不利于促进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总之,辽宁省财政收入的减少不利于其发挥促进消费的功效。

(二)医疗卫生支出有待提高

从医疗卫生支出看,辽宁对医疗卫生的支出过低,不利于调动居民消费的热情。2013年辽宁医疗卫生支出229.5亿元,占辽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仅为4.42%,是辽宁财政支出项目中占比最少,而且低于国家水平的2.43个百分点。与东北地区相比,是东北地区占比最低的,低于吉林2.19个百分点、低于黑龙江1.23个百分点(见图1)。辽宁对于医疗卫生支出的重视度不高、投入少,会影响财政政策消费功效的发挥,会使人们的健康没有保障。试问,居民没有健康的体魄谈何消费?消费动力、消费热情从何而来?

(三)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存在问题

在就业方面,辽宁省财政政策通过增加就业的方式来促进消费的功效发挥得并不好,归因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重化工业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但是,辽宁省第二产业处于高增长低就业的局面,重视第二产业的投资却不能有效拉动就业增长,很难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投资少的第三产业却能有效拉动居民就业,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带动居民消费。辽宁产业结构带动就业呈“三一二”产业趋势,就业人数的产业比例第三产业从2005—2013年总体处于上升状态,由2005年37.8%上升到2013年的44.1%,而第一二产业总体呈下降状态,第一二产业分别从2005年的34.1%、28.1%下降到2013年的27.1%和28.8%。在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辽宁人口老龄化使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存在缺口。相关数据表明,辽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45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的10.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1.43个百分点,若不考虑省际青壮年迁移人口的影响,仅从自身人口年龄构成而言,辽宁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之首,预计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863万,约占总人口的20.24%[5]。2011年养老金缺口是156.4亿元,2012年养老金缺口是187.2亿元,而2013年辽宁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 422.2亿元,基金支出1 251.1亿元,剩余171亿元,缺口逐年增大的趋势略有改善。要想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消费功效,促进居民消费,辽宁养老金存在缺口的问题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四)中低收入者生活补贴相对不足

辽宁省对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支出相对不足,使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较高,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偏低,不利于消费功效的发挥。具体问题表现为:其一,辽宁属于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应该占中等收入群体的大部分,但实际上中等收入群体多数是集中在公务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岗位。其二,辽宁中、低收入群体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非工资性收入,如财产性收入占比仍然很低,可以看出辽宁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压力较大,不利于促进消费。其三,辽宁省内不同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较大。中等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等相对发达的城市。一方面,说明辽宁老工业基地没有发挥提高收入的优势;另一方面,说明辽宁省用于职工和居民生活补贴的支出不到位。

三、辽宁省发挥财政政策消费功效的对策思考

(一)合理调整财政收入各项指标

辽宁省财政收入各项指标不合理体现在税收收入占比少,非税收入占比大,导致财政收入可用财力相应减少,不利于辽宁省财政政策消费功效的发挥。因此,可以采用开增遗产税的办法。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捕捉所得税漏掉的税源,补充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财富归社会所有,增强政府收入分配的能力,把征收上来的钱通过支出转移给低收入人群,用来扶持低收入者的生活,拉动低收入者进行消费,或者也可以通过对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提供消费支出,减少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支出,从而间接扩大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能力。而针对辽宁省2013年“营改增”带动消费的潜力减弱问题,应该加大对营改增落实的监督力度。“营改增”解决的是重复征税的问题,可以促进低附加值行业和产品转型升级,更好地增强辽宁经济发展的活力。

(二)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力度,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辽宁省对医疗卫生支出重视度不高,投入少,影响财政政策消费功效的发挥。因此,要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支出的投入力度,使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看病难”的状况。实现城乡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化和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分配。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看病贵”的现状。要求政府加大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加强对药品的安全管理和整治,严厉打击并依法惩处各种制假售假、危害居民健康的非法行为,禁止对居民看病、买药乱收费,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减轻居民消费的负担。居民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消费动力和消费热情。

(三)充分发挥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作用,弥补养老金缺口

充分发挥辽宁省产业结构对于促进居民就业的作用。第三产业一直是辽宁省的短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服务业发展滞后,占经济总量38.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使这样,第三产业比第一、二产业为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平台,使居民有了固定收入来源,从而稳定居民消费支出。可见,第三产业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潜力非常大。一方面,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来拉动居民消费。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或延长节假日来带动消费需求;推进促进消费的网上购物新型消费方式;开发旅游、健身、娱乐新的消费热点。政府也可以将财政支出用于支持大众传播媒介,将农村盛产的特色品牌进行推广,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加消费总量。另一方面,在目前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拉动消费的暂时性方式可以采用发放消费券,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手段。消费券能很好地把抚恤和消费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给人们带来实惠,也能给辽宁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活力。针对辽宁省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日益增大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增加就业而得到改善。具体建议如下:第一,由于辽宁养老金支付存在较大压力,所以,辽宁应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资金转移支付的力度。第二,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三,建立“全民参保”的社会保障机制,变“缴费”为“免税”。第四,加强对养老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上缴,建立养老金收支预算机制,为辽宁省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财政基础。

(四)努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促进居民消费

针对辽宁省中、低收入者生活补贴相对不足的问题,要求辽宁省要努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坚持“富民优先”原则,从而更好发挥财政政策的消费功效。首先,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尽快出台相关财税扶持政策,提高低保群众的财政补助、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收入。可以通过税收减免、小额贷款、提供政策支持等服务鼓励自主创业,努力为低收入人群和下岗职工提供税收支持,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其次,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帮助中低收入群体拓宽工资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渠道,从而提高非工资收入比重。最后,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高居民最低工资标准,使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辽宁省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