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重人格

2016-04-07 10:34张辛欣
上海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卡夫斯蒂夫人格

张辛欣

傍晚,斯蒂夫开着车,我看着闪过的黑色树枝想一个故事。

“好故事。”我听到斯蒂夫喃喃说。

“故事?”我回头问。

“他的妻子有十七重人格。”

收音机里一个男人一直在说什么,当我追问的时候那个声音消失了,那个故事讲完了。

哦,我继续看窗外分心想道,那位妻子的分裂人格比如,通灵者、心算精、同性恋、嗜血狂……我又回到和我在编的故事纠缠。

“这男人说,”斯蒂夫说,“从前他听到谁的孩子死了的故事,哀虽哀,但是不觉着跟自己多有关,不久前妻子去世了,他感受到了。还是约会时他就发现她有多重人格,他是心理学家,觉得这女人好有趣,妻子的十七重人格多数是孩子的,各种各样的孩子(随斯蒂夫的叙述我想像那些孩子的不同性格,调皮的、古怪的、探险的、自闭症的、贪嘴的、嚼舌的、小花痴的……)。妻子去世了,他感到哀伤,更感到寂寞,因为那些不同的孩子也跟着她一道去了。”

我看一眼斯蒂夫,看他开车的侧面,昏暗中看不清表情,但能够感到听一个男人失落的那份怅然。我默默着,又一次想到,写小说的家伙有多少分裂人格呢?我有多少分裂人格?我在想一个故事,同时还想几个故事,这故事想着,那故事跳出来,每个故事少则几人,多到……天哪,我究竟有多少重分裂人格?没有算清,先就撼了自己!

“那女人有十七重分裂人格,属于平常吗?我的意思是,就分裂人格而言一个人有十七重人格属于比较多的吗?一般有几个分裂人格?”我问,口气特别平稳,觉得需要藏一藏精神病患的自己。

“一般是两三个。”斯蒂夫回答。虽然斯蒂夫没有拿心理学学位,但是他从五岁就开始看心理医生。据他自己说,他会突然暴怒,打弟弟出气。父亲就送他看心理医生。他躺在咨询床上,人太小,床太长,当心理医生研究他的时候,他也研究心理医生。在心理学方面,可以说斯蒂夫出道颇早。他似乎在飘过小时候的回忆,因为我看到他的嘴角露出一丝调皮的微笑。

“一个人的分裂人格,也许互相知道存在,各有名字,‘哦,你说玛丽啊(斯蒂夫学女生说话),她这会儿不在。患者会自问自答的。有分裂人格的人占十万分之零点一。”看来斯蒂夫老爸没有浪费治疗费,他得到这么多心理学数据。

我热切地问:“有的分裂人格是暴力性格的,就好像《血迷宫》连环杀手那种,如果在分裂人格暴力状态下杀了人,受到法律保护吗?”

律师斯蒂夫是刑事案老手,手上过杀人案的。

“不用负责。”

“不负责!”

“著名案例比如……”斯蒂夫引经据典(好啦,杀人不必负责,等到需要索引时再来查维基百科斯蒂夫不迟,我记住结论),“结论:分裂人格者杀人受法律保护,不判刑,进疯人院。”

“我的问题!”我追问,“写小说的分裂人格和分裂人格患者,有什么不同?”问了,我立刻自答,“他们是动作派?我们是白日梦意淫?是不付诸行动的?”

“分裂人格患者,不知道自己还是另一个人,而你们写小说的知道是在写小说,换句话说,心理学认为,你们和写的人物是有距离有意识的。”斯蒂夫高中时候写过小说,念法学院时做校刊主编,编过小说。最近看乐透奖钱数翻升,说要是中奖,立刻放弃当律师,改写小说。

“那么,写小说的人,和对墙壁影子说话的,跟假想的朋友玩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儿童心理学家斯蒂夫您以为?”

斯蒂夫耸肩,意思是那不算数,“随着长大,正常孩子的幻像会消失,而分裂人格症终身跟随。起因也不同,分裂人格的人小时候受过异常刺激……”车进车库了,引擎还没熄灭,我跳出车,来不及脱外衣,跑到地下室工作间,抓起一支炭画笔,在画纸上开列,我必须看看我携带多少重人格——我的小说人格。

我正写的电影小说要比《两杆大烟枪》人物还多,“大烟枪”因为人多在电影史占一笔,二十二个人分为五帮,而我的分八帮,人物50+,我被这么多人久久困扰,困了八年,终于地,刚刚地,我演绎好一个中心人物,其余人,男女老少,各种年龄,不同来处,这些人都是我!OK,电影是我之爱,这么多跟电影有关的人,我能承担。

但是《IT84》呢?是科幻,一对主角“老大哥”和他的数码女武士 + 高科技女工(6个) + 新一们 = 多少人 + 超人?它的续集,真正小说在袭来,量子力学时刻人类走回开头,沿途作者我不惜杀掉我建设的心爱人物!光是超人有多少?

还有,百年女皇和我,我的家人,算女皇的情人们,看近百年人物和我的地下联盟,多少人物?写出一半的杀手和侦探,多少人物?写好放着的《呼吸的死者》,毒呼吸下残存的人(刚好塞入一辆救护车);《火星鲁滨孙》二次元代我,设计者马克斯,多少特选宇航新殖民者,全体死在月球!剩下我和星期五——是?无法跟自己剧透,几个可能,还没想好;多少想法,来的,去的,写的,涂掉的,八百年前的聂斯托利教僧侣,伊萨贝拉博物馆的盗贼……

很难算清楚,说我有一千零一重人格,不很过分?

早上醒来,奔向田地——纸面——电脑屏幕,农人一样埋头耕写;晚上睡下,还想着你的人物,故事和场景融化在安眠药里,多少年了,这是后天的个人生命习惯?所谓白日梦,也是黑暗梦,也是病吧。就是服用治疗深度沮丧药物的半梦之下生出《龙的食谱》的,住在我脑子里的小宅男,他白日梦的小女生,小镇人一代代变龙把物质吃完,包括肉眼不见的创作,吃到我的宅男和他心中小龙女时候我加入,飞无人之境,我在自知梦的边缘告诉自己不能醒,我害怕脑子里的小男孩醒来看到大孤独。

我有些奇怪,无数人格跟随我,我居然还没有吓到人?

而那些职业作家,以编造为生的文疯子,又有多少重分裂人格?

而携带各种人格的人,远比我们沮丧地认为超级不景气的小说要多得多?那些曾经写小说的人,那些读小说和曾经读如今不再读小说的人,其实揣着好多小说人物的自我替换?多少人携带着十七种一百零八种一千零一种个人存在?

这是一个迷人的——迷我的问题,我早就看见我摇头晃脑着许多形象,现在我看到人们摇头晃脑着无数形象!隐约地,我听到斯蒂夫在说,真正具有分裂人格的人很罕见,人可能假装分裂人格,他在法庭就看到为逃避罪责假装分裂人格的。心理学认为,有些人表演分裂人格是为了提起注意。

我唯一见过的有分裂人格的,是美国喜剧演员安迪·卡夫曼,准确说,是吉姆·卡瑞演的他,他1984年死于癌症,活了三十五岁。据说卡夫曼第一次闯入公众视线的机会是,他让收视率极高的星期六晚间直播节目制作人相信他是“自弹自唱歌手”。卡夫曼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了,制作人慒了,这家伙两手空空,一件乐器也没拿,瞪着一对圆溜溜的天真无邪的眼睛,一声不吭,呆呆站在舞台中间。直播现场观众坐立不安,观众烦了,就在这时,卡夫曼打开留声机,喇叭飘出一段流行卡通歌,模样羞涩的卡夫曼努力,再努力,终于发出声音来了,他唱歌了,他模仿那支卡通歌,他歌喉完美!惊喜的观众为他鼓掌助威,突然之间,他的才华和勇气消失了,他又变成哑巴了,呆呆地站在舞台中间。

喜剧演员都会玩花招,但是,卡夫曼的表演让人们一再相信他是另外什么人:是说一口破英语的立陶宛移民,是专跟女人对打的职业摔跤手,是鼓手,是夜总会吊儿郎当的歌手,他还是“猫王”再世!卡夫曼愚弄的人太多了,乔装的人太多了,当他说自己就要死于癌症的时候,弟弟犯嘀咕,父母双泪长流,妹妹愤愤说,装什么呀你!摔门走了。妹妹坚信哥哥拿自己得癌又制作了一个病态人格。

卡夫曼不是扮演角色而是完全变成角色,他以好多天沉浸在角色里出了名,他甚至说服自己的经纪人他同时是两个演员,一个是温和的、吃素的、烟酒不沾的卡夫曼,而这个卡夫曼喜欢一个家伙,那家伙是谁见谁讨厌的粗俗歌手。卡夫曼坚持让粗俗歌手在自己主演的电视剧里有戏份,坚持粗俗歌手有个人停车位,有自己的化妆间,而这位大爷在演播现场对所有演员和导演进行人身攻击,大打出手。大爷嫖妓、灌威士忌、大嚼肥肉、吃相恶心,唱歌糟到观众全体起哄。卡夫曼当大爷的时候,一连几星期保持自私霸道的状态,然后,突然地,大爷消失了,卡夫曼重现了,这是一个喝豆粥、打坐冥想、对女朋友忠贞不渝的卡夫曼。

给卡夫曼写脚本的作家(也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最近在访谈中说,卡夫曼有精神病,他短促的生命承受着人格分裂。一张卡夫曼在精神病院的照片可以证实,他被绑在紧身衣里,两手不现,两只眼睛圆溜溜的。也许吧。也许卡夫曼伪造了各种人格?也许他还伪造了自己的死亡?因为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卡夫曼伪造了自己的死亡,认为他还活在世上。

我爱卡夫曼!可惜我没有卡夫曼的能耐,虽然我使用各种艺术手段(我称为“伪造”)混在世上。

我很想问卡夫曼,你在各种人格之间感觉被折磨吗?我可感觉被折磨。我要用极大耐心对付自己的体力,对付自己的思维,我得等待清新再来,好继续对待携带的各种人格。被折磨到太烦的时候,并非没有了断自己的想法。遇到全麻手术的时候(肠镜、脊椎钢针),当药推入静脉,冰冷一瞬间,完全睡去之前一瞬间,内心是庆幸的。

然而,醒过来了,缓过来了,还是会继续自我检查,那些人格你还在吗?

用一千零二的人格看自己,时刻焦虑各种人格,发现人格之间新关系,杀戮人格(我刚杀掉“女皇”整个线索,比宫廷政变改朝换代的真实,更猛烈更果断),而我的脸像,看起来是寡然的?是的,我不在意自己,头发好几个月不打理了,没功夫啊,衣服几件来回换洗,看微信上女人自拍下午茶,看作我的人物素材。从大学时候就这样的,让会做饭的男生帮我假想一个条鱼如何做出三种吃法(我写的人物在物质贫乏余波的“新时期”),我一直站着吃饭,像行军战士吃罐头吃压缩饼干,一次做一堆饭,在写作之间,剥一头蒜,切一把葱,写不动的时候做饭,如此散步、健身、画画,都在准备写小说时候的清新感?连这种做法的感觉我也没有浪费,给了我的“老大哥”(《IT84》新生代老大哥),我让他发出如此为人的哀叹,有读者注意到吗?备注,吸人血养活不真实的人物,是一个不错细节?是一个短篇小说?为什么写小说还有道理?小说的生活,对于我,是更真实的生活?而自己的真生活包括他人的(甚至斯蒂夫的)是素材,是不那么极为真实的?十二岁少女我读《红楼梦》读契诃夫开始滋长小说比身边日子更真实的分裂人格?多动症让我不能很久(也就五天吧)停住一种气氛,我得换到完全不同的故事和气氛对付一群另外的人格,直到另一个故事另外的人格冒出来(突然地),这就是说,我的分神是极其多重分裂的,而不压迫到这步,内部日子好像不够烦躁不够有力?

这种自我分裂从什么时候严重起来的?把小说当发表“事业”的时候?那么,当小说极度退化的时候,小说是圈子循环、研讨会、获奖生存的时候,我,一个彻底局外人,必须分清小说对自己究竟是什么,看我的焦虑的分裂,活活是一种惯性的可笑的自作的格外病态?

用一千零三的观点看“小说”这玩意儿。在上上世纪成就极个别人的谋生手段,在上个世纪发展到顶峰,这么多人宣称写小说,大学教小说写作(系统化制作分裂人格患者),但是在21世纪时候它绝对萎缩了。小说,把向无数方向扩展的真实大千世界缩小着说,说出什么来了?小家子气,手段有限,21世纪除了评委编辑什么人读小说?网写奇幻网读?我能装嫩吗?我不读网络小说,我不读纸媒小说,我读小说书评,只读最好的批评家的,读推荐的好小说,一看穿小说怎么玩的就读不下去了,就您这点玩意儿?中文小说要为大痛点设置小说?简体中文尤其不成立!哪儿都不在的我为什么还活在小说人格?小说作者的人格分裂不是永恒现象,随着小说市场萎缩而消失,人会正常起来?

我的分裂会萎缩的,我在挣扎,是收拾活儿的最后挣扎,然后,我会好的,我用小说态度看人世,有时心里描绘场景、人物、故事,对人心对人物对关系的描述分析不同于世俗真较量,至少我是这样过日子的,放弃小说这门过时手艺,是健康的行为,我在走向隧道尽头的路上了,我看到光了。

很晚才意识到我是不正常的。一位近亲的女儿需要上艺术学院,她一口一个姐,跟着孩子一起尊长。女儿入学了,她一脸明快对女儿说,你千万不能跟她学,她不正常。

过了比半辈子还多的日子,第一次,面对“不正常”的诊断。

我们曾经都那么不正常。上世纪80年代,我在戏剧学院念导演系,从早到晚排戏,同时和戏文系同学谈小说,站在食堂谈,宿舍楼梯拐角谈,蹲在厕所谈小说,在如今浮躁、焦虑、势利眼、被害妄想、被各种媒体分割成碎片的正常时代,看那时候的我们,连我都觉得不正常,我回看,我想,从事艺术,真的,是不正常的行为。

我逃窜,躲入密林深处,知道自己是一个怪物,我不与人来往。

写算什么呢?我怀电影梦想,我一个人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既演罗密欧,也演朱丽叶,还演神父、奶妈、两家仇拚男生。如果不是一辆车迎面撞我,那梦如何发酵?我画巨大神怪,一手画,一手拍,我在自己的裸体上画着自拍,斯蒂夫帮我浇红颜色,浇黑颜色,我要浇出一个婚礼,一个葬礼,一座古老都市颜色流淌;我和考古队一起拍了乡间婚礼,乡间葬礼,回头我用绿背景叠起来就是,我独自手工,用纸折叠一座城,在我的地下室地上铺开,开着贝多芬第七摇拍纸城。这不是疯狂,一个人演几个人的戏剧电影有榜样的,而数码时代,手段都给你了!这不是疯狂。

我画小人书,画彩色的,买了印照片机器,再买彩色油印机器,斯蒂夫帮我搬运,因为太沉了;我想要数码画板,斯蒂夫送我一个生日礼物;我想要“苹果”做剪接,斯蒂夫再送一个生日礼物。礼物都没有用好,我又做数码书,做到有一天一只眼睛瞎了一会儿,耳朵听不清声音了,我慌了,不知道失去哪个更糟,是眼睛还是耳朵?至少一只眼还可以看,而听不清,所有的音乐,所有的旋律,这个世界顿时全都糊了,我没有任何可能当聋子作曲家,我生疏五线谱。和我一起做书的大学师兄悄悄给斯蒂夫打电话了,请他留神我,师兄说不知道我是这样的。斯蒂夫回答,她一直是这样的。斯蒂夫告诉了我。

“她一直是这样的。”我像是在听在看一个别的人,惊讶那时候我和师兄破衣拉撒,他穿棉大衣画画,大冬天我穿着短衫踢腿吊嗓子,半夜同学都睡了,我戴着耳机写小说,那个遥远时候。

我,一直这样?

我是疯子吗?

我对疯狂,非常惧怕,我怕我根本不够格。

疯狂,那是普通人比如我可以够到的天界吗?

我是残缺而已,和人在一起,我假装和人家一样,我微笑,我不笑,因为我本性是大笑,疯子才这么笑啊。

我离群索居,为的是藏起自己,藏起人觉得的不正常,藏起我的羞愧,羞愧我比正常底下。我怕听到谁说我不一般,觉得自己在一般之下,心理学上称为“自卑情结”,而我觉得,总是觉得,我真的什么地方错了,是高于道德的然而是智商与灵性的错与底下,一个对别人来说一定是很简单的问题,我为什么要绕走这么漫长的圈子?所有困惑我的问题都是“创造”问题。我想,我的错,我的笨,跟我受正常教育太少有关。我只上到小学六年级,没有受过数理逻辑训练,没有做够习题,于是我的思维,我的道路,磕绊——我老是摔倒,膝盖涂紫药水,刚结痂,又被心急的我抠出血了,岂止膝盖,胳膊肘,我头破血流。

坏孩子我带坏人啊,我带坏了弟弟。弟弟本是药剂师,离开军队离开药房,也想着闯荡,跟着我做创作,弟弟开发了简繁体横版竖版转码软件,改进翻译软件、剪接软件(都是相当早的)!而我的创作没有任何结果,弟弟没有挣到任何,他接受了我是不正常的诊断。我还带坏一位南京“80后”,我们一起做数码小人书语音,我在美国地下室一页页说过去,他在公寓在睡着的一岁儿子身边做剪接,加音响,一页页送回来。要加一个惊堂木,“80后”他看漫画没有听过惊堂木,他拿菜刀把,拿钥匙链,拿手机到处敲,送给我听哪一个是“惊堂木”。他老婆叫起来,“疯了你!看吓醒了孩子!”我们隔海做,没有见过面。我还带坏北京“70后”,摄影爱好者,我自传小说的最早读者,他想读他出生前的北京,一次一次他去拍我小时候生活过的胡同和小街,我没有给他带去任何名声。我带坏上海“90后”,电影英文翻译,日文翻译并日文版小人书数码制作者……人家都帮我帮一个过气独行者,难道他们不知道吗?为了什么呢?在这个越发正常的世界,我只好豁开想,这些家伙不正常!

我还骚扰爸爸。小时候纠缠爸爸给我买笛子,买二胡,买口琴,到要钢琴的时候停了,一来太贵了,二来“文革”来了。到我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我自己买摄像机,还动员爸爸也买一个摄像机,帮着我在中国那边拍素材。爸爸爱捣鼓摄影,小时候我跟爸爸在家做简陋暗房冲胶卷,洗照片,后来我无法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我看着爸爸用那部摄像机,拍这里,拍那里,后来,爸爸走了,那些画面,那双眼睛看到的,永远停在带子里了。爸爸走前曾对弟弟说,他对我失望,我不抱怨,爸爸说得对。

我若无其事,就像做错事的混账孩子,我假装不在乎。

好像任性的孩子,突然地,就扑上一个新玩意。

突然,我热衷“秒拍”,手机软件一分钟长度,不能剪接,不能另加叙述和音乐音响,OK,斯蒂夫,你的手机存好《星球大战》主题音乐链接!公演首日我手机拍观众,斯蒂夫手机放主题音乐,美国自由持枪热议,OK,拍一分钟枪店,赞者上万,观者三百万。呵秒拍,我一手翻片一手拍口讲小人书!在短促的视觉时代一分钟怎么讲好故事?有得练!我给软件技术问题写反馈,写心得,写建议,软件不理睬,我才看清楚,这APP声称为“恶搞”的。去你的吧。

还是写,写到电脑崩溃,连续崩溃两部,我在崩溃电脑找一份旧稿。

地下手工阵,巨大画板,喷染头发和身体的颜料,彩色印刷机,拍摄灯和架,绿屏幕(铺开够一个游泳池),在混乱的我中间找昨日,再一次感到惭愧。

我回到旧邮件搜索那份稿子,看信件看到我和一个人的交流:稿子(一稿一稿又修几个字又一稿),插图(一版一版又一版),小人书英文译中文(每天那边的清早这边的傍晚送一页),做数码书,简直不忍目睹,连其他创作挣扎也分享——分享抱怨,活活一面镜中我,小镜子就这么一直接着我?!

“镜子,镜子,”我说,“我觉得自己是疯子,一路拖累人。”

镜子出字:“不疯魔,不成活,对吧?”

我凝视四维空间的穿越,想到身边斯蒂夫。

斯蒂夫看我,是一个多重人格的疯子吗?他讲那男人的故事时候,有着对病患我的关照?这些年,斯蒂夫一路陪着我玩了多少啊。

“你觉得我疯狂吗?”

我终于问。

一秒钟停顿没有:

“当然。”

我有一点放松,因为他也说出来。我到处藏,对斯蒂夫也蛮小心的,总是觉得自己有罪,结果——我叹了口气,说:“对不起。”

“对不起什么?”

“你和疯子过了这么多年,我刚跟镜子抱歉来着,镜子说,疯魔才成。”

“镜子说得对,”斯蒂夫点点头,“艺术家是疯子,不疯子不艺术,虽然疯子不等于艺术,得有孩子气,可惜我长大了,孩子气不再了,于是写不出来从前写的了,而你一直有孩子气……”

“我有吗?!十七个吗?!”

“呵呵,比十七个多,不减不退,”

“是的,是的,我也发现,反而增加呢!你知道吗,创作过的人物也不走的,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全都跟着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增加呢。你看得见我带着多少人格吗?等我走了,等我离开这个世界了,你也不会寂寞的,你听啊,听啊,我会在你耳边悄悄地说……”

我凑上前,张牙舞爪,诡怪大叫:

“哇呀!”

“哇呀!”

斯蒂夫赶紧把脑袋藏入枕头。

猜你喜欢
卡夫斯蒂夫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拿烟斗的男孩》为何被天价拍卖
卡夫收购联合利华告吹
木炭鱼
漫画之页
“人猿泰山”的传奇人生
为爱一生只说“我愿意”
危险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