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4-06 09:00张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写语句情境

张静

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环境,以问题为中心,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倡导“思维无禁区”。比如,在地图版教材第二册《JAVA语言循环结构》一课中,有学生提问:“While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和do……while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有相通的地方吗?两个语句执行时,循环体的循环次数又有什么区别?”我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并且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我笑容满面地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当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的评价。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涉及面广,有的甚至是与教学无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营造切适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捕捉适合学生的东西,当学生被巧妙设计的教学情景和内容所吸引的时候,会自然地产生疑问。比如《网上获取信息渠道》这一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购物情境:张丽同学到大中电器行买一部手机,购买程序学生已经对答如流,我接着提问,如果要在Internet上购书也是这样做的吗,这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提出了各种问题:网上电器商铺也能像在实体店铺一样选择吗?价格比实体店铺低很多吗?会不会上当受骗?有产品三包和售后服务吗?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又该如何同商家交涉?如果是品牌产品,是否有全国联保呢……总之,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自觉地提出问题。

激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立即做出分析判断,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想法。教师要延迟判断,给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时间。以地图版第二册《JAVA程序分支结构》为例,在尝试操作过程中,有学生提出:“语句“int a=5”中,“int”的首字母“i”在IDE环境中是不是应该和“System.out.println(“###”)”的字母“S”一样要大写?”此刻,教师没有立即判断并回答,而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尝试中总结。学生们经过探讨实践,找到了最佳答案:字母“i”不用大写,小写字母“i”并没有语法错误,程序顺利执行,而“System.out.println(“###”)”的首字母“S”一定要大写,否则程序编译时就会报错。这样的评价,给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在不断发现、校正直至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中,学生对JAVA语言的语法结构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给学生多试多动的体验机会

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将外部操作活动内化,由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再转化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尝试实践的氛围,让学生有机会实践中寻找问题、提出和解决问题。比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我设计了一个“模拟攒机实战”的学习专题,在专题的开展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走访实体店铺调查收集计算机硬件报价、性能,以及当下热门配置,让学生自己制定配件选择方案,自己动手攒机。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如何选择主板,选择哪个品牌的,如何达到性价比最优,Intel方案和Amd方案、Ati方案区别是什么,又如何取舍,如何利用等。学生不仅考虑了机器性能,还考虑到了硬件的价格,就连电源质量的优劣这么细微的问题学生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在这样一个自由操作、探讨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不断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方法。地图版第一冊第二单元的“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五彩斑斓的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等这类实际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编辑 肖佳晓

猜你喜欢
大写语句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做一个大写的“我”
大写的厉害:“00后”少年自制火箭成功上天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重点:语句衔接
“大写”与“大些”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个大写的pink 该入手的都来了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