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2016-04-06 22:39:03谭福红刘换霞
陕西中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尿潴留胃肠功能灌肠

陈 梅 谭福红 刘换霞 审 校 李 楠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文献综述·

妇科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陈 梅 谭福红 刘换霞 审 校 李 楠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咸阳 712000)

妇科疾病常见三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两大常见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证)以及五大急腹症。在上述众多妇科疾病当中,绝大多数必须行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应激、麻醉药物、手术创伤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妇科围手术期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极大的肯定了中医药在妇科围手术期的疗效。但是妇科围手术期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众多,尚未形成规范,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的一段时间。 妇科手术后患者常出现术后尿潴留,胃肠功能紊乱,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延长了术后康复时间。本文就妇科围手术期中医病因病机、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及中医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妇科围手术期并发症中医病因病机

1.1 病因病机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云: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手术属于金刃所伤,损伤脉络,加上术中出血,血溢脉外,形成离经之血,因此术后患者多正气受损血虚与血瘀并存,呈现出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特点[1]。

1.1.1 胃肠功能紊乱:妇科腹部手术创伤作为一个新的致病因素,中医各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各不相同,大致包括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等。吴燕平[2]认为,妇科手术后,胃肠积热,瘀血内阻,腑气不通,以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且术后气血亏虚,运化不利,胃肠传导功能失司,加之术中伤及皮肉筋骨,致血溢脉外,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机主要为:胃气不降,腑气不通。

1.1.2 尿潴留:膀胱位于骨盆腔前部,女性膀胱后有子宫和阴道,妇科盆腔手术进行膀胱输尿管剥离时,容易损伤膀胱神经,引起膀胱功能障碍,使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受到影响,发生尿液潴留,另外还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及输液量、麻醉药物、切口疼痛、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3]。尿潴留在中医属于“癃闭”范畴,纵观近年文献其病因病机多与气滞、气虚、湿热、肾虚等因素有关。

1.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中医“股肿”、“脉痹”的范畴。陈氏[4]对其所在科室多年来中医药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经验和研究进行总结,认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气血亏虚、络伤血瘀、水湿停聚”。

2 妇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2.1 胃肠功能紊乱

2.1.1 中药内治:罗雁等[5]用开胸顺气胶囊(牵牛子、槟榔、陈皮、木香、厚朴、莪术、三棱、猪牙皂),选取100例妇科手术后早期肠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6h、18h给予开胸顺气胶囊3粒,对照组:术后6h、18h给予曲美布汀3片,观察患者服药后排气排便时间以及下腹部胀痛及伴随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陈氏[6]将106例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增液胃肠复原汤(大黄、厚朴、肉苁蓉、枳壳、木香、桃仁、丹参、玄参、麦冬、生地黄、金银花)术后8h后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4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3.02%,对照组有效29例,无效24例,有效率为54.47%,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1.2 针刺与贴敷:彭华丽等[7]用吴茱萸热奄包治疗妇产科术后腹胀,治疗方法:吴茱萸500g,纳入布袋,加热50~70℃,置腹部热熨,可明显缓解腹胀程度,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孟宪萌等[8]在通腑散经中药透皮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中,将通腑散(大黄、芒硝、枳实、丁香、高良姜、莪术、苏合香、厚朴 、肉桂)研细末,加生姜汁调糊状,外敷神阙、关元及气海穴,敷无菌纱布,再以神灯照射30min,2次/d,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1.3 中药保留灌肠:叶元林[9]对清腑颗粒(大黄、枳实、炒白术、赤芍、丹皮、甘草、陈皮、芒硝、当归、厚朴、黄芩、莱菔子)保留灌肠法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将68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清腑颗粒保留灌肠;对照组: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对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清腑颗粒灌肠能改善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状态,缓解术后腹痛腹胀等症状。郑氏[10]用益气通腑灌肠方对妇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将13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术前给予温生理盐水灌肠,研究组:益气通腑方(芒硝、莱菔子、虎杖、栀子、龙胆草、大黄、当归、黄芪),煎煮250ml,术前12h保留灌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对照组术后胃肠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12%,对照组发生率为5.88%,且益气通腑汤对手术操作及麻醉无影响。

2.2 术后尿潴留

2.2.1 针刺埋线:根据王朝辉等[11]针刺治疗手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方法,可在短期内缓解痛苦,长远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肾和膀胱的功能。梁氏[12]在穴位埋线(取双侧肾俞、膀胱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防治宫颈癌子宫全切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中发现,术前穴位埋线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2.2.2 穴位注射:钟氏等[13]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进行了临床实验观察。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穴位联合硬膜外组(双侧三阴交注射新斯的明0.5mg,硬膜外自控镇痛: 0.1875%罗哌卡因+芬太尼 2μg/ml,关闭腹膜后启动镇痛泵,自控镇痛每次泵入量 4ml,锁定时间 10min,镇痛持续 48h), 穴位组(针刺双侧三阴交),对照组(双侧三阴交注射1ml生理盐水),临床观察结果:穴位联合硬膜外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2.2.3 艾灸疗法:冯氏[14]对隔姜灸关元穴及双侧归来穴治疗产后尿潴留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实验组采用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臀大肌注射新斯的明1mg治疗,结果显示:运用隔姜灸效果明显优于肌肉注射,且使用安全,操作简便。

3 结 语

中医学认为,围手术期相当于“金刃伤”范畴,围手术期的表现是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术前术后多因素介入,如麻醉、手术创伤、术中出血、抗生素使用、液体疗法、绝对卧床等对患者正气、脾胃功能、气血运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围手术期证候存在必然的影响并使证候特征呈现复杂性特点。纵观近年文献,虽然中医药对妇科围手术期干预在术前提高患者免疫力,术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起到了积极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中医药对妇科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案尚不完全统一,在治疗疗程,疗效评价方面亦无统一标准,且目前大多停留在临床总结方面。在庞杂的围手术期综合证候群中,如何客观地把握围手术期证候的动态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与手术各阶段相结合,制定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形成有效的中药干预。

[1] 左海红.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的中医证型分析[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 谢 琼.自拟通腑顺气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3] 刘反平.妇科术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J].2014,18(5):650-651.

[4] 陈波涛,杨 利.温经通络汤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科杂志,2012,20(2):22.

[5] 罗 雁,赵 艺.开胸顺气胶囊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肠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草药,2015,46(6):878-880.

[6] 陈小江,张耀军.增液胃肠复原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2):105-106.

[7] 彭华丽,梁 瑜.吴茱萸热奄包治疗妇产科术后腹胀48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6,37(2):36-37.

[8] 孟宪萌,陈 维.通腑散经中药透皮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消化杂志,2016,24(2):128-129.

[9] 叶元林.清腑颗粒灌肠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3-4

[10] 郑 娟.益气通腑灌肠方对妇科手术患者胃肠系统恢复的影响及护理[J].环球中医药,2015,8(1):4-5.

[11] 王朝辉,许 娜.针刺治疗手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1):2816-2817.

[12] 梁凯雯.穴位埋线防治宫颈癌II型全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24):3699-3700.

[13] 钟桥生,王文勇.穴位联合硬膜外注射新斯的明对剖宫产术后PCEA患者尿潴留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8):699-700.

[14] 冯海清.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收稿2016-08-10;修回2016-09-05)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13-JC013)

妇科疾病 围手术期 中医药干预

R271.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6.12.056

猜你喜欢
尿潴留胃肠功能灌肠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3:04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3:08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7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