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媛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
深层文化价值导向的城市空间营造
李源媛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结合中国城市文化与空间建设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历史文化的空间物化方式,以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为例,从中央绿肺规划、规划格局、规划理念等方面,阐述了文化空间的营造方案,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城市文化,空间建设,规划方案
1.1中国城市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非修其冠正其袍而所谓饱饮文墨,城非濯其表重其妆而所谓广蕴史迹。
中国经济体过去的暴力生长模式,加上全球化带来世界文化的加速涵化同化,导致中国城市建设流水线化。
2016年,国家将关注点调整至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内生需求。2015年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要求“强化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
1.2城市文化与空间建设
本文以笔者个人职业角度与此次论述方向为出发点,强调城市属性与地域特色,引用秦启文先生的定义:城市文化是指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对象化活动中,所共同创造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或城市特色)的典章制度、观念形态、知识体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技术和艺术成果。
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服务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空间是城市文化的外化对象之一,是公众对城市内在属性与外显活力、历史积淀与发展导向的综合感知和具象表达,是蕴藏着特定文化价值并且能够激发人们特定思维与行为活动的场所。
所以城市空间建设是实现城市品牌化的重要手段,能够强化城市内部民众的精神归属感、价值认同感,提高城市外部民众对城市的认知度,强化城市整体印象。
以历史事件、文化遗存为源营造城市空间,历史文化实景复原的意义甚微,文化精神与价值的重现才为空间注入文化灵魂。
复原历史文化实景,其劣势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历史资料缺失。
现今众多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皆为古建、古街、古院,但由于资料的不足,往往造成对历史文化形态的歪曲,对历史文化关键信息的遗漏,对历史文化真实价值的淡化。
第二,价值评判偏颇。
文化的演进是历史片段的连续堆积,规划建设过程中常常出现通过删减一个历史片段来复原另一个历史片段的情况,在这个评断过程中,因为忽视了多方面的价值权衡而导致结论的偏颇。
第三,先期成本较高。
历史文化建筑的工艺,往往要求较高的人力、时间、资金成本。
第四,环境代价较大。
历史文化空间规模越大,要求的改造程度越高、建设量越大,往往带来越多的负面环境因素。
空间的核心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否能够体现它所反映的精神文化社会的核心价值,它是否能够凸显它所展示的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特征,它是否能够唤醒它所纪念的历史人物事件的精神记忆。
3.1东华门遗址
始于2013年10月的挖掘工作,把“东华门遗址”带入公众的视野。
遗址以直观的物质遗存记录了时代变迁对城市空间格局、文化技艺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同文简意赅的城市史卷铺呈在公众面前。
3.2中央绿肺规划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远期规划中,囊括东华门遗址在内的图示区域,共同划为城市中央绿肺公园。
东华门遗址的发掘事件提供了一个规划切入点,而城市空间远期发展规划则提供了长期的法律政策支撑,成就了这样一个契机:以城市空间作为二维载体,展现三维剖开的层层历史文化断面。
3.3规划认知与态度
历史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连续的整体。历史不是少数人的秀场,而是大众的舞台。可持续的历史观为未来发展留下空间和平台。
3.4规划愿景与定位
一个展示城市发展史的窗口,一个承载大众公共生活的舞台。它是成都人的时代公园,成都的城市年轮。
3.5规划方案演化与实施
1)整体规划格局。
抽取文化要素,表达历史空间意向而非实体。实现场地的开放共享,避免连续实体界面。尊重城市现状,降低改造成本与生态影响。
轴线:尊重现有南北轴线格局,通过抽象的景观序列强化皇城的沿轴对称空间,展示明清等级严明、规整肃穆的帝王空间形制。
水域:以“意向摩诃池”水岸空间界定公园核心区,区划空间功能的同时提高公园的开放共享性。
结合摩诃池的东南角池基,原地筑造观景台,作为对历史的空间回应,同时赋予其现实意义。
宫殿场址:利用广场、水池与景观群的空间表达,强化轴向及对景空间,表达原轴线蜀王府主宫殿和贡院主宫殿所体现的空间理念。
2)分步实施-1。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利用建筑与景观的整体格局对城市历史演进的空间特征进行强化。重视遗址的展示性,避免过度保护。建筑外观简洁轻巧,重视其与场地的融合度。
布局:顺应现有遗址的主要布局,利用博物馆建筑强化正南北的空间趋势,利用景观强化北偏东25°的空间趋势,放大呈现历史空间的演化过程。
展示:“回”字形展览流线组织博物馆整体功能空间,遗址展示采用覆土或加盖玻璃屋顶的建筑形式,外立面材质轻巧,色彩低调。
3)分步实施-2。
体育场馆改造:纵向拓展原有功能,横向响应新的功能需求。尽量保留及合理运用现有空间载体。提高场馆的开放性与展示性,重视建筑与场地的融合度。
功能:全面考量体育场馆原有空间设施的充分利用、公园功能的补充提升、开发商的盈利需求、中心城区的环境承载量。提出以下功能建议:时装展示、产品发布、小型演唱会、轻量级体育赛事、商业配套服务。
空间:保留建筑主体结构,通过部分围合面的拆除与场地的景观塑造,形成对公园南北轴线的空间回应,加强内部空间的东西向联系,提高公园整体性。
4)分步实施-3。
轴线序列强化:利用景观格局的东西对称、节点对景强化自明清延续至今的城市南北中轴线。关注对轴线两侧公园空间的有机缝合,提倡高科技、高效率、低污染、低成本的造景方式。
缝合空间:通过软性景观缝补手段强化公园的整体性,同时保留现有空间的公共性。道路两侧通过景观呼应强化立体空间的延续,通过地面铺装弱化道路的视觉割裂感,并对车辆驾驶者形成警示。
缝补历史:充分结合基地现有的道路格局,通过景观放大明清时期的皇城空间特征,以轻建设的方式展示历史的全景。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进行景观塑造,增加展示内容、提升空间活力以及挖掘附加价值。例如:以夜空为幕,以水为介质,通过声光秀,展示历史文化影像、推送公益短片以及播放商业广告。
5)分步实施-4。
摩诃池的意向复原:以景观水构成的软性空间界定公园的城市界面。结合功能需求的契机,抽象再现摩诃池,唤醒城市记忆。以水为线索组织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
边界:边界形式拒绝视觉的空间割裂感,采用相对平面化的、柔和的水域空间,来标示功能的转换,又不破坏城市空间的整体性。
文化与功能形态:采用维护成本较低、亲水性较强的景观浅水形式,再现摩诃池,并沿水构建丰富的活动空间。
6)分步实施-5。
公共空间的梳理与联通:保留基地内部现有公共空间,不断释放新的共享空间。通过带状空间串联块状空间,形成完整公共空间网络。公共空间形式以草坪、广场为主,提供参与度高的市民活动场地。
7)建设弹性。
规划应该是设计、实施、管理,并在规划原则下不断调试的全过程。
随着城市发展,政策、资金环境,区域的功能需求,社会的价值取向,公众的审美情趣,建筑的拆除、改造、保留成本等等内因外境都在改变,我们不能以当下的标准去封堵未来城市年轮公园中空间构成的多种可能性,我们的规划应该给未来再规划及实施留下空间。
我们希望,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要导向、以单一群体情趣为评价标准的城市空间产品化营造模式之后,大众能够以一种更谨慎的态度对待城市历史,对待城市文化,寻求一种更客观、更包容、更能体现真实文化价值的方式去创造我们的城市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西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成都市城市设计中心.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Z].
[2]肖平.地上成都[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
[3]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城坊古迹考[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9.
[4]秦启文.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梁勇.清代四川移民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科学版),2011(4):48-49.
High cultural value 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urban space
Li Yuanyuan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Ltd,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and space construction in China,the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ic and culture space materialized approaches,and illu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for the cultural space from the central green lung planning,planning allocation,and planning ideas by taking Donghuamen Relics Park concept planning in Chengdu as the example,so as to reflect the cultural value of cities.
Key words:urban culture,space construction,planning scheme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09-0035-02
收稿日期:2016-01-18
作者简介:李源媛(1987-),女,助理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