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康生
(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石宝镇站,重庆 404300)
生猪特异性皮疹病的治疗
周康生
(重庆市忠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石宝镇站,重庆404300)
在生猪养殖中,特异性皮疹病是经常发生的一类病症,严重将导致死亡。为了能够降低该病症影响,在本文中,将就生猪特异性皮疹病的治疗进行一定的研究。
生猪;特异性皮疹病;治疗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生猪发生了一种皮疹病,既在猪的大腿、耳廓以及腹背等位置出现芝麻甚至黄豆大的圆形红色丘疹。在发病初期,其并不会对猪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发展一定时间后,则会逐渐发展并对猪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死亡,进而对猪养殖造成较大的影响。对此,就需要能够做好该病症的特征,以科学防治措施的应用进行处理。
生猪特异性皮疹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在5~11月出现几率最高。发病对象方面,主要为架子猪以及断奶前后仔猪,肉猪也有一定几率感染该病症。在发病后,猪皮肤将呈现出略红的特征,具有较轻痒的感觉或无感觉,丘疹先从背部以及腹部开始,从芝麻大小逐渐增大,到绿豆、黄豆大小后向前胸、后躯、腹下以及臀部扩展,严重者甚至会达到耳部外廓,形成一个以毛孔为中心的突起,一般呈现为圆形以及一定的不规则形,且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互相间融合,在使皮肤形成一定褶皱的情况下如同苦瓜皮一样,严重着会出现水肿以及增厚情况,同正常耳廓相比要厚出0.5~1倍。同时,病猪眼睑肿胀、耳朵无力,少数生猪在四肢丘疹以及嘴部位置将出现发绀以及淤血情况,精神不振,喜卧、不食或少食,体温升高在40℃以上,尿少色黄,个别呼吸困难,生长发育受阻,死亡率一般在10~30%之间。
对于该病症来说,其是动物在一定条件下,使半抗原以及抗原再一次进入到肌体当中所引发的异常剧烈反应。如果抗原抗体在血流当中结合,且抗原数量同抗体相比要高,则将对可溶性复合物进行形成的同时使血管活性物质能够得到释放,在使血管通透性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导致皮疹出现。而根据复合物沉淀部位的不同,所引起的病症类型也将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别能够引起关节炎、脉管炎以及心内膜炎等。经过相关研究发现,在当养猪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对霉变饲料进行采食,感染到蓝耳病毒、细小病毒以及圆环病毒等,则可能因此导致该种病症的发生。
对于该类病症,要以燥湿排毒、疏风清热方式进行处理。对此,可以使用加减消黄散进行治疗,并根据猪体积大小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加减,在同稀粥饲料调和后喂食。在该方中,栀子、黄连、白药子以及银花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为药方主药,郁金凉血散瘀,功善消肿,白芷散风消肿,丹皮清热与凉血,活血行瘀,木通利尿降火。同时在饮水中对紫锥益毒清粉进行加入,并口服补液盐,以此实现体液的补充以及病毒的抵抗,在避免猪出现脱水情况的同时实现酸中毒情况的控制。而如果此时猪已经呼吸困难,则可以注射盐酸林克霉素,以此实现继发感染的控制。同时,该病症在患病初期,主要在皮毛方面存在病症表现,并逐渐表现咳嗽、恶寒以及皮肤发红等情况,并逐渐在体表上出现米粒大的皮疹。此时,则可以清热解表,在消黄散的基础上减少丹皮以及郁金,以此实现疏风解表功能。如果经过观察发现精神沉郁,经常卧在地下不动,且食欲废绝,全身布满黄豆大至蚕豆大的皮疹,有的眼脸肿胀,耳部皮肤增厚水肿,有的在耳部、四肢、臀部丘疹皮肤出现瘀血、发绀,此时需要及时清热解毒,通过消黄散的应用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口服补液盐以及紫锥益毒清粉进行配合性的治疗。
为了避免该病症的发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日常工作当中的预防:第一,加强环境消毒。当养殖户购进仔猪后,则需要及时做好其生活环境消毒。对于该种方式来说,虽然不能够对病症的致病菌进行消灭,但却能够在对环境中有害病菌活力以及数量进行降低的同时减少猪群患病概率。在消毒工作开展中,还需要充分联系工作要求做好药品的喷洒以及配置,保证药品的效用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第二,做好通风降温。夏季天气较为炎热,是猪病症发生的高发期。如果猪舍温度较高,就很可能因此导致病症的发生。对此,就需要能够做好通风方面的控制与把握,通过空调的安装或者植树方式的应用为猪舍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在猪舍顶部对开窗进行开设,以此使猪舍当中空气能够及时排出,更好的实现空气同猪舍间的流通;第三,做好疾病监测。要定期做好养殖户、屠宰场以及养殖场的监测。通过定期监测方式的应用,能够在对生猪发病几率进行降低的同时获得其免疫力的提升。在监测工作开展中,需要在养殖户、交易市场以及养殖场等区域做好监测,保证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能够进行处理。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生猪养殖的规模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在生猪养殖中,生猪特异性皮疹病可以说是经常出现的一类病症,并对养殖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上文中,我们对生猪特异性皮疹病的治疗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能够把握重点,以科学方式的应用做好该病症的治疗与防治。
[1]常晨,张道华,唐波,等.南京地区1株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江西农业学报,2016,(6):66-67.
[2]栾培贤,肖建华,王洪斌.猪瘟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3):111-112.
[3]高琦,王琦,倪宏波.猪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J].现代畜牧兽医,2016,(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