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2200)邢海燕
群体性预防接种是在指定范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员有组织地集中实施的预防接种活动[1]。它与常规预防接种相比具有工作量大、受种人集中、时间紧、接种对象范围大、接种地点变更等特点,同时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参与和配合。2015年10月15日~2015年11月30日,我科进行了7次共计2510人的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并探讨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15日~2015年11月30日,我科承担流感疫苗群体预防接种7次,接种对象:6岁~18岁中、小学学生2510名。所接种疫苗为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产品批号:FL20150637。
1.2 方法
1.2.1 接种前的护理干预 ①为保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度流感疫苗工作能够依法、有序、安全、高效开展,根据《昌平区2015年流感疫苗接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要求,结合我中心工作实际制定应急预案。②承担接种的医务人员必须为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并经过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疫苗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试合格。明确本次接种疫苗的性质、对象、途径、部位、剂量、禁忌证、注意事项及疫苗反应的观察和处理。③学校设立临时接种点应符合要求,由学校负责接种时组织管理疏导工作。每个接种点应在显著位置张贴相关的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品,做好接种前咨询工作。对受种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学校保健医生及教师等向学生进行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告知本次接种的目的、对象,哪些人不能接种及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同时发放接种知情同意书。④接种场所的准备:当接种场所选择在学校时,护士提前到接种场所检查接种点面积,房间的清洁、消毒情况;并签收验收合格单。⑤疫苗及急救物品的准备:疫苗的领取、运输和保存要冷链化管理,以保证疫苗的质量,落实接种对象和人数,护士积极与受种单位联系,确定好接种目标人群的摸底登记人数,计算出有关疫苗的需要量;准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一旦发生严重的接种异常反应能快速及时地处理。
1.2.2 接种中的护理干预 ①按照接种流程有组织、有次序地进行接种,核实接种对象,询问健康状态及有无接种禁忌证、签收接种知情同意书,并登记姓名。②熟练掌握疫苗接种的操作技术:正确选择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剂量及接种方法,以提高免疫的成功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到安全注射和无痛注射。③正确使用疫苗:接种前要置于室温并充分摇匀。④与受种者进行沟通:指导学生正确的接种体位,用鼓励、赞扬的话语增强其自信心,消除其恐惧感;对情绪紧张的学生用轻松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⑤接种过程中,逐班统计登记人数、收取知情同意书数及接种针数,确保无误。
1.2.3 接种后的护理干预 ①健康教育:告知受种者在指定点观察30 min,交代接种后的反应、处理及其他注意事项。②合理选择观察场所:在门诊接种的人员,安排在观察大厅,备有开水,放电视节目或音乐,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学校的观察室可安排在教室,由教师讲有趣的故事、开心的笑话来缓解孩子的紧张心理。③严密观察急性接种反应,预防群体心因性反应的发生:护士巡视观察场所,防止受种者之间交流接种不适感受。注意受种者的面色、表情,有无不适症状,发现异常症状者,立即转入急救观察室,与其他受种者分开,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严重者平卧、保温,做好急救准备。注意区别是晕针反应还是过敏性休克。④整理接种现场,做好接种资料的统计总结:正确处理好剩余疫苗,外出接种要将医疗废物带回集中处理。
通过在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中运用护理干预,安全、有效地完成了接种任务,经统计接种率达70%,接种反应发生率0.1%,无一例群体性心因反应的发生。
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常需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群体接种充分体现出免疫接种群众性、社会性、技术性、协调性、参与性的工作特点。护士作为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实施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动员、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争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参与免疫工作[2],使群体接种有组织、有次序、规范化进行,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接种率。接种技术操作决定了接种质量的高低,护士应充分了解疫苗的特性,熟练掌握接种技术,积极应对集中、大量的接种任务,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忙而不乱,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护士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群体接种中的异常反应,快速、准确地处理。通过护士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达到提高接种质量,保证免疫接种安全有效。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的实施,通过疫苗接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群体性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心因性反应是在群体接种中关注的重点。心因性反应是心理因素导致的一种以精神症状为主的临床反应,任何情况的注射都可引起个体或集体发生反应,是接种对象由于注射导致的焦虑或疼痛引起的一种精神性反应,在公共场所可发生群体性癔病。护士应针对反应特点,通过宣传教育、无痛注射、正面疏导、暗示治疗、仔细观察、适度处理等方法[3],预防控制群体心因性反应,确保群体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