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镒,柯彬彬
(1.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 湛江 524048;2.泉州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3.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广东沿海地区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张 镒1,2,柯彬彬3
(1.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城乡协调发展研究基地,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广东 湛江 524048;2.泉州理工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3.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分析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优化遗产空间结构,进而为遗产廊道的构建奠定基础.文章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最邻近距离法和区位熵法,分析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分布的历史文化、人口数量、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化遗产;空间结构;最邻近指数;区位熵;广东沿海地区
文化遗产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存的记忆,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多维价值[1-2].随着国际国内对遗产的保护及管理理念发生的重大转变,加上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建设,都给我国尚不完善的遗产保护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3],也给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契机.从现有成果来看,绝大多学者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4-5],鲜有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广东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建设的桥头堡,特别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然而,学者对广东省文化遗产的研究不多,且侧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6-7].因此,在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建设背景下,搜集广东省沿海地区现有的文化遗产数据和资料,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定量分析研究区内的文化遗产类型结构和空间禀赋特征,分析其形成这种特征的相关因素,希望能为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的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推动广东省进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收集的文化遗产数据信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遗产网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公布的《世界遗产名录》.国家级和省级的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国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广东省人民政府政务门户网站、广东省文化馆及相关文献专著.
为了统计的一致性,对遗产名录中不同批次的文化遗产类型统计口径进行了统一.物质类文化遗产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其中文物保护单位又细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其他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型.非物质类细分为十大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1.2 研究方法
1.2.1 数理统计
对搜集的历年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名录、官方公布数据及专业文献资料,运用EXCEL统计分析,并整理出广东省沿海14个市囊括的文化遗产项目名称、项目类型、所在位置、历史年代等.
1.2.2 最邻近距离法
文化遗产的空间结构类型统计和分析见文献[8].本研究中将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或申请地)抽象为地理空间上的点,通过比较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从而评定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或申请地)地理空间的整体分布态势是集聚、均匀还是随机型,见式(1)和式(2).
式中,R表示最邻近距离系数,Rf为实际最邻近距离,数值通过测量而来.Re为理论最邻近距离,由公式(2)计算求得,A为研究区域的面积,n为研究区域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或申请地)的数量.当最邻近距离系数R等于1时,代表文化遗产所在地(或申请地)为随机分布态势;当R小于1时,代表文化遗产所在地(或申请地)为集中分布态势;R大于1则代表文化遗产所在地(或申请地)呈均匀分布态势.
1.2.3 区位熵法
为了测定不同文化遗产类型的集中程度,采用区位熵法[9-10]对文化遗产的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探索其分布特征.具体计算公式见式(3):
式中i为文化遗产类型;j为研究地区样本;Qij为j地区i文化遗产的区位熵;Gij为j地区i类型文化遗产的得分值;Gj为j地区的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的得分值;Gi为全省i类型文化遗产的得分值;G为全省文化遗产的得分值.
2.1 级别结构
对不同级别的文化遗产进行查重,将重复的文化遗产项目按照最高级别进行统计.对于不同地区联合申报的同一项目,将根据遗产的地域性和原生地的特征进行拆分.截止到2015年8月18日,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共819项.
按照级别进行分类统计,可以看出广东省沿海地区的文化遗产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形状.处于金字塔低端的是省级文化遗产数量,占到样本总数的72.65%;国家级的占26.86%;而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国际级(世界级),只占0.49%.从整体趋势来看,文化遗产的级别与数量呈反比,遗产的数量随着级别的提高而减少,即文化遗产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反之级别越低,数量增多.
2.2 遗产数量市域差异
按照广东省沿海地区14个不同市域进行统计(见表1),得出广州的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将近占到样本总数的二成;阳江排到末位,是文化遗产数量最少的市,仅仅占到2.56%.
2.3 遗产类型结构
广东省沿海地区物质类文化遗产总共为448项,比例占到54.70%;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共有371项,占45.30%.物质类文化遗产比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多77项.国家级的物质类文化遗产多于国家级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省级物质类文化遗产也比省级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数量多.
表1 广东省沿海地区各市遗产数量Tab.1 Quantity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heritage in different cities
物质类文化遗产中,国家级的数量为113项,省级的数量为334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类型,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有67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75项,两者的总和占到物质类文化遗产数量的77.80%.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这几类形式的文化遗产数量和所占比重都偏少,单项比重都未超过10%.
对广东省沿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进行统计,发现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总共85项,比例达到22.91%;其次是传统技艺(76项)、传统舞蹈(64项)和传统美术类(5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占到20.49%、17.25%、14.56%.数量最少的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0项),仅占到2.70%.传统音乐(28项)、民间文学(12项)、曲艺(6项)、传统戏剧(20项)和传统医药(16项)的数量也较少,其比例都不到8%.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音乐有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广东粤剧,传统戏剧分布于湛江和广州两个市域(岭南派).
2.4 遗产空间布局
2.4.1 宏观区域分布
从空间上可以将广东省沿海地区大致可分为粤东、珠三角和粤西3个地区.其中粤东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4个市,珠三角地区包括惠州、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珠海、江门7个市,粤西地区包括阳江、茂名、湛江3个市.
从空间分布的数量看,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在区域上分布不均衡.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文化遗产项目有456项,占总量的55.68%;分布在粤东地区的文化遗产项目共229项,占总量的27.96%;分布在粤西地区的文化遗产项目有134项,占总量的16.36%(见表2).
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的平均密度为95.90,粤东地区以140.49居首位,珠三角地区以124.93位居第二,粤西地区(41.10项/万平方公里)低于平均密度.从表2中可以,珠三角地区文化遗产数量最多,但是由于所涉市域较多,区域面积较大,故密度上低于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由于遗产数量远远低于粤东和珠三角地区,加上区域面积较大,故密度最低,且远远低于平均密度.
表2 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区域分布Tab.2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2.4.2 空间结构类型
从文化遗产类型、层次级别双重结合的角度,对各市文化遗产的最邻近指数和空间结构类型进行测定和判别.湛江、阳江、江门、广州、东莞和揭阳6个市的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属于集聚型,而茂名、珠海、中山、深圳、惠州、汕尾、汕头、潮州8个市的文化遗产空间结构类型属于均匀型(见表3).
为了进一步了解文物保护单位(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在各个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对这两类文化遗产进行单独统计、测量和计算,发现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结构类型属于集聚型的城市有湛江、茂名、阳江、江门、中山、广州、东莞、惠州、揭阳,均匀型的有珠海、深圳、汕尾、汕头、潮州5个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市的空间分布进行单独统计、测量和计算,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结构类型属于集聚型的市域有湛江、阳江、江门、中山、广州、东莞、惠州,均匀型的有茂名、珠海、深圳、揭阳、汕尾、汕头、潮州7个市.
2.4.3 遗产类型分布
进行区位熵的计算需要给不同等级的文化遗产赋值[11],国际级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赋4个单位,给国家级文化遗产赋2个单位,给省级文化遗产赋1个单位,其次对文化遗产进行分类计算(物质类和非物质类两大类,见表4和表5).
表4 广东沿海文物保护单位区位熵Tab.4 Location entropy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under government protection
广东沿海地区物质类文化遗产中国家级和省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区位熵差异显著,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出集中的态势.历史文化名镇集中于珠海和惠州,珠海有国家级名镇唐家湾镇、斗门镇等.历史文化名村集中于江门和东莞,江门有歇马村、良溪村、浮石村,东莞有南社村、塘尾村、西溪村、璜涌村、超朗村、新基村、黄洞村、江边村、下坝村等.历史文化街区集中于中山和茂名.中山有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以及省级的孙文西路街区、西山寺街区、南区沙涌街区、从善坊街区,茂名有高州市中山路街区、南华路街区.传统村落集中于惠州和湛江,如旭日村、墨园村、邦塘村、潮溪村、东林村、苏二村等.
广东沿海地区文物保护单位项目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古建筑两类遗产在市域分布上相对均衡.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和其他四类文化遗产的区位熵差异显著,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出集中的态势.古遗址集中在阳江和珠海,如阳江的独石仔洞穴遗址、铁屎迳铸钱遗址,珠海的宝镜湾遗址、后沙湾沙丘遗址、东澳湾沙丘遗址、草堂湾遗址.古墓葬集中在茂名、湛江,如茂名的隋谯国夫人冼氏墓,湛江的唐氏墓群、庐陵周公墓、彭清斋夫妇墓、邓邦鉴夫妇墓.石窟寺及石刻集中在阳江、珠海,如阳江的崆峒岩摩崖石刻及洞内古建筑、通真岩摩崖石刻,珠海的宝镜湾摩刻画、石溪摩崖石刻、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其他类型有揭阳的三山祖庙遗址.
将广东沿海地区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细分,传统音乐主要集中于阳江,最为典型的就是阳江山歌.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于深圳(灯舞、麒麟舞、狮舞、龙舞等多种形式的舞蹈).传统美术主要集中在汕头和潮州,民间文学主要分布于深圳(应人石的传说、望烟楼的传说等).传统技艺类集中于阳江(阳江漆艺、阳江风筝、阳江剪刀锻制技艺、豆豉酿造技艺、阳江小刀制作技艺等).曲艺类集中于潮州和东莞,如潮州的歌册,东莞的东坑木鱼歌.民俗类主要集中在深圳、揭阳.传统戏剧集中于汕尾(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陆丰皮影戏等)和湛江(粤西白戏、吴川粤剧南派艺术、廉江石角傩戏、雷剧等).传统医药集中于深圳(中医正骨疗法、贾氏点穴疗法)和广州(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西关正骨、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采芝林传统中药、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敬修堂传统中药、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小柴胡制剂方法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集中于惠州(李家拳、龙形拳)和东莞(赛龙舟、莫家拳等).
表5 广东沿海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区位熵Tab.5 Location entropy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历史文化、人口数量、地形地貌、河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3.1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是一定地域在其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12].文化遗产是这些区域的历史承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研究发现文化遗产与文化区两者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总体上看,珠三角地区的文化遗产数量(456项)超过了粤东(229项)和粤西(134项)文化遗产数量总和,且粤东多于粤西.广东省的四大文化区(广府文化区、潮汕文化区、客家文化区和雷州文化区)是其代表.珠三角地区广府文化、粤东地区潮汕文化、粤西地区雷州文化也各有特色.广州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一直是广东甚至岭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文化遗产数量也是研究地区中最多的.东莞和江门处于珠三角地区,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很大,揭阳和潮州两市是潮汕文化的核心区,遗产数量也较多.湛江受到雷州文化影响,单从市域角度看文化遗产数量也不少.
3.2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也是影响遗产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13].文化遗产是由人类在生产生活等过程中创造留下来的,烙上了人类活动的深刻印记.珠三角地区的人口数量(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4500万)超过了粤东(1687万)和粤西地区(1523万)数量的总和,粤东多于粤西.广州历来都是岭南沿海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东莞的遗产数量、人口数量、GDP三者在14个市的排名都相对靠前.深圳虽然人口和GDP与广州非常接近,但是遗产数量远远少于广州.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区,其历史积淀远远比不上在历史上和现代都是广东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的广州.人口和经济可以在三十几年的时间内发展而成,而历史则需要经过岁月的积淀.
3.3 河流水系
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河流水系分布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14].河流沿岸多地势较为平坦,且水源充足,是古代居民选择居住地的风水宝地,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诞生地,因此成了人类生活的早期聚集地,创造的文化遗产也最为丰富.珠三角地区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平原,这里有东江、西江和北江三条江汇流而成的珠江水系流经.粤东地区的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韩江、榕江等流域.粤西地区的文化遗产则主要分布西江、漠阳江和鉴江等流域内,但是粤西地区相对珠三角和粤东地区,雷州半岛属于热带气候,半干旱为主,产生的文化遗产总数少于其他两个地区.可以发现,广东沿海地区文化遗产的分布与其境内分布的主要河流有很大耦合关系,文化遗产具有按河流水系分布的特征.
3.4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以两种方式影响着文化的演变:一种是平坦的地势有利于人口的集聚和文化交流,实现多种文化的融合演化;一种则是山地或丘陵形成相对的封闭环境,阻碍人口的流动和文化迁移,保持文化遗产的独立演化,形成较为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两种方式共同作用最终影响了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15].广东沿海地区有山地、丘陵、河谷、平原交错分布,这种分布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如珠三角的广府文化、粤东沿海的潮汕文化,他们的空间分布既有平原指向性,又受地形地貌的约束.
影响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还有很多[16],如城市规模、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交通、自然气候、民族以及当地对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力度等.
4.1 结论
广东省沿海地区14个市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下:
1)级别结构呈“金字塔”形状,文化遗产数量随着级别的提高而减少.
2)文化遗产数量地域分布不均:宏观上,珠三角地区最高,其次粤东,粤西最少.从市域角度看,从多至少依次为广州、揭阳、湛江、东莞、江门、潮州、中山、汕头、汕尾、惠州、深圳、珠海、茂名、阳江.
3)文化遗产类型方面:整体上物质类与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数量相当.物质类文化遗产以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为主,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偏少,其中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中细分类型以古建筑最多,其次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文化遗产.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以民俗类最多,其次是传统技艺、传统舞蹈和传统美术.
4)文化遗产分布密度方面:宏观上粤东高于珠三角高于粤西.从市域角度看,东莞最高,中山、汕头、珠海、深圳、广州、潮州、揭阳超过平均密度,而湛江、茂名、阳江、江门、惠州和汕尾都低于平均密度.
5)空间结构方面:总体上,湛江、阳江、江门、广州、东莞和揭阳的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属于集聚型,其余属于均匀型.从文物保护单位细分,湛江、茂名、阳江、江门、中山、广州、东莞、惠州、揭阳属于集聚型,珠海、深圳、汕尾、汕头、潮州属于均匀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结构类型中,湛江、阳江、江门、中山、广州、东莞、惠州属于集聚型,茂名、珠海、深圳、揭阳、汕尾、汕头、潮州为均匀型.
6)遗产类型分布方面:宏观上,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呈现集聚的态势.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古建筑分布均匀,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和其他类则集聚.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类型分布相对集聚,传统音乐主要集中于阳江,传统舞蹈、民间文学、民俗、传统医药集中于深圳,传统美术集中在汕头和潮州,传统技艺集中于阳江,曲艺类集中于潮州和东莞,传统戏剧集中在汕尾、湛江,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集中在惠州和东莞.
7)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分布特点与历史文化、人口数量、河流、地形地貌等密切相关.文化遗产多分布在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地区,在历史过程中人口数量多的地方文化遗产数量随之增多.文化遗产的分布受到河流水系的影响,具有河流指向性.文化遗产的分布还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遗产的集聚具有平原指向性.
4.2 建议
1)不断完善从世界级到市县级各级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度和保护名录体系.诸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等类型的文化遗产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和保护,它们是我国文化遗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构建遗产廊道.遗产廊道汇集了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休闲游憩、教育审美、生态维护、功能整合等多重效应.构建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廊道有利于促进遗产从研究到保护到可持续利用的整体、系统的战略思想的发展.
[1]Bedate A,Herrero L C,Sanz J Á.Economic valuation of thecultural heritage:application to four case studies in Spain[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2004,5(1):101-111.
[2]McKercher B,Ho P S Y,du Cros H.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evidence from Hong Kong[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539-548.
[3]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J].城市规划,2007,31(5):9-23.
[4]戴其文,刘俊杰,吴玉鸣,等.基于区域视角探讨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资源科学,2013,35(5):1104-1112.
[5]吴清,李细归,张明.中国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成因[J].经济地理,2015,35(6):175-183.
[6]袁少雄,陈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J].热带地理,2012,32(1):94-97.
[7]陈珊,罗靖,章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以广东石湾陶塑技艺为例[J].文化遗产,2010(4):144-150.
[8]程乾,凌素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13,33(10):1166-1172.
[9]Webber M J.Entropy-maximising location models for non⁃independent event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75,7(1):99-108.
[10]Bedate A,Papadimitriou C,Beck J L,et al.Entropy-based optimal sensor location for structural model updating[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2000,6(5):781-800.
[11]李蕊蕊,赵伟,陈静.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97-102.
[12]李伯华,尹莎,刘沛林,等.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2):189-
[13]194.王昕,韦杰,胡传东.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J].
[14]地理研究,2010,29(11):2080-2088.戴湘毅,阙维民.中国矿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文物保护单位视角[J].地理研究,2011,30
[15](4):747-757.刘大均,胡静,陈君子,等.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16]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57-162.李亚娟,陈田,王婧,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3,32(8):1477-1485.
责任编辑:毕和平
Distributive Featur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ANG Yi1,2,KE Binbin3
(1.School of Business,Research Establishment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outh-China Maritime Silk Road,School of Business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030619,China;2.Qu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Quanzhou362000,China;3.School of Tourism,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362000,China)
Construction of 21st Century Marine Silk Road can’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udy of cultural heritage.Analyz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ultural heritage is beneficial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laying found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corridor.This paper studies the number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in coastal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by using method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nearestneighbor index and location entropy,points ou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including histo⁃ry,culture,population,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rivers,terrain),human factors,etc,and then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cultural heritage;spatial structure;nearest-neighbor index;location entropy;coastal 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G 122
:A
:1674-4942(2016)004-0451-07
10.12051/j.issn.1674-4942.2016.04.018
2016-08-08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2015A02021901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14XGL54);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C106);岭南师范学院校级人文社科类项目(QW1409);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专项研究课题(HSYB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