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荣(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
花魔芋抗病丰产种植技术优化及其应用效果
王芳荣
(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云南昭通 657000)
王芳荣,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电话:0870-2232245,E-mail: wfr99002@126.com
花魔芋抗病丰产种植技术优化包括软腐病防控技术集成优化和丰产种植技术优化。田间应用效果表明,该种植模式下的花魔芋出苗整齐、健壮,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可以控制在15%以内,产量比常规栽培增加7%。
花魔芋产量高,适宜性广,是云南昭通山区重要的经济作物。2014年昭通魔芋种植面积1.59万hm2(23.85万亩),其中花魔芋种植面积达1.1万hm2(16.5万亩)。魔芋软腐病是危害魔芋生产的重要病害,昭通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一般在15%~30%,严重的达80%,甚至造成绝收,导致花魔芋种植风险大、产量低,2014年平均每667 m2产量仅为1 197.2kg。分析其原因:一是生产上缺乏有效的花魔芋抗病丰产种植模式;二是芋农对魔芋软腐病防控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整体知识。为了解决花魔芋生产上的这一难题,云南省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借鉴国内外魔芋先进种植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于2012年提出以防控魔芋软腐病为核心的云南昭通花魔芋抗病丰产优化种植技术。经过多年多点试验,采用该技术种植的花魔芋,软腐病平均发病率比常规种植的低16.9个百分点,平均增产7.5%。在1 667 hm2(2.5万亩)大面积技术示范中,软腐病发病率可以控制在15%以内;平均每667 m2花魔芋产量比传统种植的增加195kg,增长7%;总产值增加1 462.79万元;核心示范区每667 m2最高产量达5 352.1kg。该技术推广项目获得了昭通市2014年度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以该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云南昭通市地方标准《昭通市花魔芋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DG 5306/T 19—2015),于2015年9月通过专家评审,报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主要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m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arotora subsb.carotovora)(丁自立 等,2014)。魔芋软腐病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大多通过机械伤口或害虫造成的伤口侵染,广泛存在于土壤、种芋、农家肥、植株病残体和其他寄主中;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球茎中越冬,在土壤或病残体中可以存活多年,但不耐干燥和阳光;传播途径多样,可以通过雨水飞溅、灌溉水、病残体或昆虫传播。软腐病作为一种系统侵染的细菌性病害,目前在魔芋种植生产中仅能防不能治(丁自立 等,2014)。
针对魔芋软腐病侵染途径和传播方式,笔者集成了魔芋软腐病防控技术优化,该套综合性防控体系贯穿整个花魔芋种植过程中,每一环节必须严格到位。
2.1轮作、隔离 花魔芋种植实行三三制,即同一地块连续种植魔芋不能超过3 a(年),水旱轮作的可以间隔2 a(年);切忌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连作或混种。
2.2种芋准备
2.2.1建立优质种芋繁殖基地 花魔芋种植切忌大规模、远距离异地调种,种芋最好自繁自用,每15 hm2(225亩)商品芋基地按4︰1的面积比例,建立一个优质种芋繁殖基地,种芋繁殖基地分布在商品芋种植基地中。种芋要轻拿轻放,包装不能用蛇皮袋、网袋等软包装,一定要用硬包装,最好用塑料筐;稍远距离运输时包装箱内的种芋一定要装满装实。
2.2.2种芋贮藏 ① 室内贮藏。当年收获的商品芋中,质量250 g以下的块茎和芋鞭可留作种芋,种芋采收后放入室内贮藏。具体步骤:反复晾晒至表皮木栓化→在干燥处预贮藏3~4 d(天)降低水分含量→熏蒸→拌种→贮藏。
熏蒸:种芋用网袋装好平放入筒状农用薄膜中,长6~7 m的薄膜筒放300~500kg 种芋,两端用高锰酸钾与甲醛混合反应的气体进行熏蒸。熏蒸时先将500 mL甲醛放在较大的陶瓷或不锈钢等耐高温的器皿(器皿与薄膜间垫一块砖)中,再倒入250 g高锰酸钾(两端同时操作),迅速扎好薄膜筒的两端口,60 h(小时)后取出。
拌种:用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物(体积比1∶1)拌种。
贮藏:将种芋按大小分级后用干沙分层贮藏,或芽眼向下置于架空的篱笆或竹席上,堆放厚度不超过25cm,冬天覆盖10cm厚的干草防冻。
② 种植地越冬贮藏。昭通地区花魔芋可以在种植地越冬。为了减少种芋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种芋繁殖提倡在种植地越冬贮藏。
在种植地越冬的种芋,当年植株自然倒苗后及时把花魔芋茎秆留下的洞用土填实,防止雨水进入冻坏种芋,再在上面种植绿肥保温、肥地。翌年播种前挖出种芋,就地晒种至表皮木栓化后再搬运、处理。
2.2.3播种前的种芋处理 ① 室内贮藏种芋处理。处理步骤:播种前5 d(天)取出→精选→暴晒1~2 d(天)→药剂消毒→包衣。
精选:选择圆形或鸡蛋形、薯形端正、饱满、充实无损伤、无病虫害的球茎,芽窝小而浅,顶芽粗壮,块茎上部有一圈须根折断或脱落的痕迹,下部和底面光滑,无须根。种芋要求无皱裂,无疤痕,无伤烂。
药剂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万单位),每包(15 g)兑水30kg后均匀喷洒在种芋上(地面不积水),晾干。
包衣:用爆石灰膏30%、黏土30%、草木灰近40%、硫磺0.5%、三氯均三嗪0.1%、多菌灵0.1%混合制成细粉,调成浆,即为包衣剂。把处理好的种芋浸没在调好的浆中进行包衣,1~5 min(分)后取出晾干,使包衣剂牢固地包裹在种芋上,备用。
② 种植地越冬种芋处理。处理步骤:播种前10 d(天)选晴天、土壤干燥时挖出→就地反复晾晒至表皮木栓化→精选→熏蒸→药剂消毒→包衣。
精选、熏蒸、药剂消毒、包衣的方法同室内贮藏种芋处理。
2.3整地消毒 冬前深耕晒垡,春后深耕细耙,捡净杂草。耙地前每667 m2均匀撒施生石灰100kg和草木灰1 000kg。
2.4遮阴高垄密植 花魔芋是林下半阴性植物,必须通过与高秆作物(例如玉米)间套作进行遮阴种植,同时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花魔芋喜湿怕渍,要实行高垄种植,播种时种芋的位置必须高于垄沟底的位置;种植密度一般控制在植株定型后的叶片互相重叠约1/3为好。
2.5优化管理 出苗前7 d(天)用41%草甘膦水剂(不能含有其他除草剂成分)6.67 mL兑水1kg喷雾,降低杂草基数,减轻人工除草对魔芋根系的损伤。
花魔芋生长期间除必要的农事活动外,人和动物都不要进入种植地,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花魔芋从出苗到倒苗的管理可以整合优化为两次(不含药剂防治)。
① 花魔芋出苗后、封行前(约6月中下旬)进行第1次管理。主要进行追肥、培土、洁园等农事操作。追肥:不使用单一的氮素化肥和未腐熟的农家有机液肥或畜禽粪便。培土:将不畅的垄沟理通畅,并及时将幼小的杂草连根拔除。洁园: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连同块茎和周边病土一起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病株穴内用生石灰进行撒施或灌蔸消毒处理,魔芋病残体要及时彻底清除干净;对玉米进行追肥、除草。
② 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第2次管理。主要进行叶面施肥,拔除大棵的杂草;对玉米进行追肥、除草。
2.6药剂防治 多种农药轮换使用;雨后天晴及时喷药。对软腐病初发病株,可用农用链霉素500倍与氟啶胺1 000倍混合液灌根。病情继续发展的植株必须拔除;花魔芋生长期,从6月初出苗开始,每隔7~10 d(天)用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与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于早晨露水干后或太阳落山后混合喷雾。根据病情发展,施药时间截至8月底。
2.7生物防治 软腐菌克(周燚 等,2013)不能与杀菌药剂混用,而且与杀菌剂的使用时间必须间隔3 d(天)以上;最好选择田间湿度较大的时期进行生物防治。每桶水(15kg)兑2包软腐菌克喷500株花魔芋,用喷药器卸掉喷头后喷洒花魔芋茎秆基部周围。分别在出苗期(6月初)、换头期(7月中旬)和膨大期(8月中旬)各喷1次。
3.1选地 花魔芋宜选择在海拔800~2 200 m、山峦互相遮挡或树木遮阴、湿度较高、地势稍倾斜的背风地带种植。选择土壤耕作层30cm以上,质地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透气、保水、保肥、排水良好的轻质沙壤土;环境要求5~10月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4 ℃,7~8月月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1 ℃或短暂超过,空气湿度在80%~85%,7~9月降水量在200mm以上。
3.2播种
3.2.1播种时间 平均气温回升至12~14 ℃、最低气温10 ℃以上时进行播种;昭通地区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海拔较高、纬度偏北的地区在4月中下旬,即谷雨节气以后播种;冬季无霜冻或霜冻轻的低海拔地区可以冬播。
3.2.2分级播种 种芋必须按大小分级分开播种;商品芋生产用种选择100~250 g的种芋,最经济的是选用100~150 g的种芋;种芋繁殖选择芋鞭或100 g以下种龄短的块茎作种。
3.2.3与玉米套种 用作商品芋生产,光照强的地方,花魔芋与玉米的套种比例为4︰2;光照一般的地方,套种比例为6︰2;光照弱的地方,套种比例为8︰2。用作种芋繁殖,花魔芋与玉米的套种比例为10︰2。
玉米采用双行定向播种,小行距40cm,株距25cm;在距玉米40cm处播种花魔芋,种植规格见表1。
表1 花魔芋播种规格
根据不同区域的套种比例,以1.7~2.6 m的幅宽划线起垄,开宽40cm、深30cm的排水沟;在花魔芋种植垄面上开宽30cm、深20cm的播种沟(花魔芋行向与玉米行向平行);在播种沟的一侧施备用的底肥,另一侧摆放备用的种芋,种芋不与肥料接触;种芋的顶芽呈45°斜放于播种沟,斜坡地则顶芽向上;播种结束后开第2条播种沟,开出的土覆盖在第1条播种沟上,依次播完;然后播种玉米,平整垄面,盖草,清理排水沟。
花魔芋播种深度一般为15~20cm,土质偏粘和阴坡地播种浅些,种芋大的略深,种芋小的略浅;商品魔芋生产播种略浅,种芋繁殖的播种深度略深,为25cm左右。
盖草:播种结束后用铡碎的无霉烂干稻草、麦草或山间干松毛等覆盖垄面,厚度5~10cm,以不见土为宜。
3.3肥料管理
3.3.1需肥习性 花魔芋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氮︰磷︰钾为6︰1︰8;生长前期需肥少,换头后需肥多。花魔芋高产种植每667 m2用肥量为:纯氮7kg、P2O53kg、K2O 10kg。施肥遵循“三结合三为主”的原则:缓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以缓效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基肥与追肥相结合,以基肥为主。
3.3.2基肥 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1 500kg、硫酸钾(不能用氯化钾)20kg、钙镁磷肥(磷钾肥与农家肥混合堆沤)40kg、三元复合肥(N︰P︰K 为15︰15︰15,下同)50kg作基肥,确保花魔芋前期生长快,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
3.3.3追肥 花魔芋展叶30%至封行前(一般6月中下旬),每667 m2追施三元复合肥15kg;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叶面追肥,可用1背桶喷雾器的水(10~15kg)中加入磷酸二氢钾150 g、尿素50 g、白糖100 g、15%多效唑30 g喷施叶面。叶面追肥可与防治魔芋病虫害的药剂混配施用,叶片正背面都应均匀喷施到。
3.4真菌性病害药剂防治 真菌性病害的防控与软腐病不同:从7月底开始用井冈霉素(浓度为50 mg·L-1)防治4次,每次间隔7 d(天);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施叶柄基部,7 d(天)1次,可防治魔芋根腐病。施药方法和时间与软腐病药剂防治相同。
3.5主要虫害防治
3.5.1甘薯天蛾、斜纹夜蛾 防治3龄前幼虫可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3龄以上的幼虫在上述药剂基础上添加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选晴天无风的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14:00进行叶面喷雾。
3.5.2蚜虫 及时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灭多威乳油1 500倍液防治蚜虫。喷雾时添加1/100的洗衣粉效果更好。
3.5.3蛴螬 整地时每667 m2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0.5~1.0kg,制成毒土施入。幼虫为害期用50%辛硫磷乳剂16.7~23.3 g拌细土0.67~1.00kg,撒于播种穴或沟施于植株根际。田间可以每2 hm2(30亩)挂1盏黑光灯诱杀成虫。
3.6挖收 首先确定花魔芋挖收的最佳时期。随机选择10株花魔芋挖开观察,距球茎基部5cm处的叶柄上硬下软,用手拔即可拔掉,且叶柄脱落处光滑,则表明花魔芋成熟;若预选的10株植株绝大多数均已成熟,则可以挖收。昭通花魔芋的挖收期一般在霜降前后,以70%植株自然倒苗后15 d(天)挖收为好;选晴天和土壤干燥时挖收;250 g以上的块茎及时销售或加工。
4.1多年多点试验 从2013年开始在海拔1 180~1 920 m的大关县木杆镇(1 113.0 m2)、镇雄县碗厂镇(1 120.2 m2)、彝良县龙街镇(1 100.3 m2)对该技术进行连续两年的应用试验。统一按花魔芋︰玉米为6︰2的比例种植;每年从7月开始,每隔15 d(天)调查1次软腐病发病率,共调查3次,挖收时统计产量,以当地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
各试点采用花魔芋抗病丰产种植技术的魔芋软腐病发病率为6.4%~11.6%,平均9.6%,比对照(15.6%~37.2%)降低16.9个百分点;平均每667 m2产量为1 688.0~5349.7kg,比对照(1 422.6~4 703.0kg)增加208.3kg,增产7.5%。
4.2大面积示范 2014年在大关县示范推广了1 667 hm2(2.5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34 hm2(510亩)。经市、县、乡三级农科部门组织验收,采用花魔芋抗病丰产种植技术,田间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可以控制在15%以内;平均每667 m2产量2 984.4kg,比当地常规种植平均增加195kg,增产7%;核心示范区每667 m2最高产量达5 352.1kg。花魔芋售价按3元·kg-1计算,示范区总产值可增加1 462.79万元。
参考文献
丁自立,万中义,矫振彪,周容,谭旭辉,张抗抗,吴金平.2014.魔芋软腐病研究进展和对策.中国农学通报,4(30):238-241.
周燚,孙正祥,鲁红学,刘晓敏.2013.魔芋抗病种植新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63-80.
· 信息 ·
收稿日期:2015-08-18;接受日期:2015-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