尢氏父子的书香曲韵

2016-04-06 02:23:21戴爱华
现代苏州 2016年35期
关键词:传习所昆剧牡丹亭

文 戴爱华

尢氏父子的书香曲韵

文 戴爱华

在苏州生活了十余年后,在一个蝉鸣不歇的季节,随朋友去了苏州昆剧传习所。这是阔家头巷一间古保建筑,东邻网师园,系清代诗人沈德潜的故居。踏入第一进,见雕花屏风上悬“诗坛耆硕”匾额,再往里行,见藓痕天井,竹影婆娑,袅袅昆音从里面一进的花窗内飘出。刹那间,顿觉时空转换,从此成了痴迷昆虫。

春去秋来,一晃数年。无论是风细柳斜的早春,还是呵气成霜的寒冬,每个周日下午,曲友们都相聚拍曲。我也随优兰曲社先后三届在虎丘曲会表演,分别是集体身段《牡丹亭 寻梦 懒画眉》、二人彩唱《牡丹亭 游园 皂罗袍》、独唱《长生殿 惊变 泣颜回花繁》。尤其今年的曲会,因连日大雨,第二天转至苏州昆曲博物馆“吴歈萃雅”厅内演出。我《花繁》曲罢,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叫好声。其中虽不乏自家曲友王婆卖瓜的吆喝,但台下老师笑逐颜开的肯定,让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知道,昆曲的大门,我算是推开了一丝缝隙,窥见了她曼妙的古韵。

话说世间万物,聚合离散乃因缘和合。我这优兰曲社的老师,姓尢名梅俊,一身唐装,腰板笔挺,虽年逾七旬,但顾盼神飞。有一年我春节登门拜望,从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中,才知他竟是尢玉琪老先生的长子。说起尢老,苏州文化界可以说无人不晓。他写作、画画、教书,晚年自称“霜庐老人”。二十二年前我刚到苏州,老先生笔织心耕的散文集《三生花草梦苏州》伴我度过无数个日月晨昏。他笔下的沧浪亭、俞曲园、玄妙观、枕河人家、风土人情,构成了我对苏州的概括记忆。书中读到沈三白夫妇曾在苏州生活,出入于沧浪亭、南园宾馆,还特意买了本《浮生六记》阅读,并按照书里的指引,在细雨中踏寻沧浪亭内芸的踪迹。大约在第二年,我因着迷于这位《三生花草梦苏州》的作者,竟寻着书中描绘的街景,断定尢老就住在临顿路、牛角浜一带。一个阳光温暖的秋日午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我敲响了尢老在温家岸的家门。温家岸院落不大,围墙很高,记得有硕大的芭蕉叶扶着斑剥的围墙生长。接下来的日子,拜访、喝茶、谈诗、赏画,听尢老说一些陈年韵事,看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给他写来的贺年卡……后来,尢老和他夫人殷玉萍女士迁到东花桥巷后,我还数次登门探望。遗憾老先生在96岁高龄时突发高烧仙逝,我竟懵然不知,事隔数月才听闻,悲痛不已。如今我办公室里悬挂的,就是尢老八十三岁时为我书写的“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他送我的国画“人与梅花一样清”也是我珍爱的作品。想来真是有缘,他的长子尢梅俊,竟然又成了我的昆曲老师。

尢玉琪先生与作者戴爱华

尢老师幼承家学。他说父亲不仅饱读诗书,还喜欢魔术、能唱评弹。他母亲会弹琴、唱歌、热爱话剧。受父母熏陶,尢老师读善耕小学时就表演魔术,是苏州市“少年之家”合唱队的领唱。1958年就读十初中时,一批老先生到学校巡视后,把他喊到乐乡饭店面试。尢老师回忆,当时做了一套体操,唱了一首歌,写了一篇作文,然后被录取为江苏省戏剧学院首届昆曲班学生(现为江苏省戏曲学校)。当时尢老不同意儿子当演员,来挑选学员的老师宋选之通过堂房表兄从中斡旋,尢老才勉强同意。那年,尢老师14岁。同批录入的20人当中,四人学乐器,八男八女学表演。尢老师专攻小生中的巾生(小生分巾生、穷生、官生等)。尢老师回忆,他那时的身段授课老师是宋选之,宋的弟弟宋衡之当时也在学校教五旦(花旦)。他的唱念老师叫吴秀松,昆山人。提起吴老先生,尢老师尤为敬仰,说现在他教我们的唱念,就是得益于吴老师的传授。只可惜吴老师哪年去世都不知道。惺惺相惜,恰如我之于尢老的遗憾吧。

顾笃璜先生与尢梅俊老师

话说当年尢老师正值春风年少,却突然在1961年秋高烧不退,被南京鼓楼医院诊断为白喉。住院一个月,白喉治愈,但嗓子受损,巾生表演无法继续。痛苦中,尢老师先后学了林冲《夜奔》、张飞《花塘》、孙悟空《借扇》等曲目。终因情绪低落,于1962年转业。1999年,尢老师在中国空分设备公司苏州办事处主任岗位上退休。

文革期间,传统戏曲被认为宣传“私定终身后花园,落地公子中状元”的帝王将相思想。加之家庭出身,尢老师在单位受到排挤和打击。那时,善良的尢师母走进尢老师生活,二人于1969年春缔结良缘,如今生活安泰、幸福。

尢梅俊老师舞台演出照

尢老师在昆博教习昆曲

2002年,应顾笃璜所长邀请,尤老师进入苏州昆剧传习所工作,并根据顾老安排作些示范演唱。2003~2005年期间,顾老安排尢老师到苏州教育学院昆曲大专班教授昆曲。期间,台湾东升电视台曾到苏州拍摄,对尢老师的授课进行了采访录像,可惜老师未能留存资料。

话说这苏州昆剧传习所,早在1921年秋,由苏州本土12位乡绅士每人出资一百块大洋,在苏州的五亩地园(现在苏州昆剧院旁)设立。后由上海实业家穆藕初先生接管并巨资相助,培养了昆剧传字辈演员。1927年,穆藕初先生因企业亏损,无力继续资助,昆剧传习所暂告结束。1953年,苏州的顾笃璜出任民风苏剧团艺术总监,该团1955年招收了一批昆剧演员,成为继字辈演员。1956年,浙江省昆剧院的传字辈演员周传瑛、王传淞改编演出昆剧《十五贯》,轰动全国。1981年,苏州昆剧传习所恢复成立,设在苏州文联大院内,顾笃璜先生成为传习所掌门人。顾老今年89岁,是近代书画家顾鹤逸之孙,乐桥傍边的怡园就是他家祖上私产。

2005年初,尢老师担任苏州昆剧传习所所长助理。时值传习所与苏州昆曲博物馆合作筹备恢复“昆曲星期专场”,尤老师受命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选剧、排戏等工作。2005年11月6日,“昆曲星期专场”首场公演(这项昆曲普及活动至今延续)。当时尢老师一边在苏州教育学院授课,一边着手演出准备。他组织学生参与了首场演出的第一出《长生殿 定情》、第二出《孽海花 思凡》表演。第三出戏是苏州昆剧院退休小生徐玮演出的《西楼记 玩笺》,最后一出是尢老师扮演小官生刘之远,演出《白兔记 送子》。之后,尢老师还分别在星期专场表演过《西厢记 佳期》中的张生、《游园 惊梦》中的柳梦梅、《白蛇传 断桥》中的许仙等角色。后来,苏州昆曲博物馆招录了新人,又联系了当时的上海昆剧团和江苏省昆剧团来参与演出,尢老师才慢慢退出舞台,转向昆曲教育工作。2007年8月~2008年5月负责苏州昆剧传习所青年演员进修班的教学,2008年5月起任苏州昆剧传习所所长助理,2009年起任苏州昆曲遗产抢救保护促进会常务理事,并先后在苏州市博物馆、园区文化艺术中心、苏州大学等地做了多场昆曲讲座。

2010年秋天,丁莉婴女士邀请尤老师到网师园喝茶。席间,数人商议组建曲社。随后,尢老师与丁莉婴、季晓敏、沈丽萍、沈佩玲、幸倞等人在胥城大厦再议此事。2012年6月20日,优兰曲社成立。尢老师授课、示范,很快聚集了一批昆曲爱好者。次年6月1日,优兰曲社在苏州昆剧传习所举行挂牌仪式,顾笃璜老先生亲临现场授牌,部分老艺术家参加了此次活动。同年12月20日,优兰曲社注册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尤老师任理事长。此后,每周日的下午,曲友们相聚拍曲,浅吟低唱,凤管鸾笙。

期间,曲社陆续邀请了继字辈的柳继雁老师、毛伟志先生、杨丽珍女士以及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吕佳、陈晓容、朱璎媛等人到曲社授课。印象特别深的是柳老师,她老人家年逾八旬,但声音柔美,仪态婀娜。那年我首次踏进传习所大门,花窗里传来的就是柳老师示范《牡丹亭 离魂》的声音。她那从哀怨、到凄婉、再到悲切的演绎,穿透灵魂。得益于她传授和感染,如今我独自静心拍曲,这一段也能把自己唱得泪眼婆娑。此外,还记得柳老师教我们《牡丹亭 寻梦 懒画眉》身段。她玉指纤纤,步态轻盈,一颦一笑都满含少女的娇滴。艺术的魅力,实在令人惊叹!

优兰曲社的曲友有医生、教师、公安、律师、法官、银行和政府机关人员,目前正式在编会员35人,外围曲友若干。在历年的虎丘曲会中,优兰曲社表现不俗。其中,2012年大合唱《牡丹亭 游园 皂罗袍》,2013年独唱《牡丹亭 寻梦 懒画眉》、《孽海记 思凡》、对唱《玉簪记琴挑 朝元歌》,2014年小组身段《牡丹亭 寻梦 懒画眉》、独唱《琵琶记 南浦尾范序第一支》,2015年双人彩唱《牡丹亭 游园 皂罗袍》、独唱《牡丹亭 离魂》、《牡丹亭 惊梦 棉搭絮》、大合唱《玉簪记 懒画眉》,2016年合唱《长生殿 惊变 泣颜回 携手》、独唱《牡丹亭 寻梦 江儿水》、独唱《长生殿 惊变 泣颜回 花繁》。此外,优兰曲社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苏州工业园区群众文化演出中献演,2016年在苏州民族博物馆“中秋祭月”活动中献演。与此同时,为普及昆曲艺术,尢老师还在苏州市公安局举办了两期培训,先后有40余名警官参与学习。

尢老师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他都坚守曲社,带大家拍曲,悉心给予指导(左为作者)

2015年12月,纽约海外昆曲社社长越洋电话尢老师,邀请其参加2016年5月在台湾召开的“昆曲唱念国际研讨会”。2016年2月,台北师范大学发来正式邀请函。 这次会议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昆曲艺术家和学者共30人,其中大陆受邀的10位专家分别是:南京的张继青、姚继焜、汪晓丹,上海的蔡正仁、张静娴、顾兆林、钱保刚,北京的欧阳启明,苏州的周秦以及尢梅俊老师。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尢老师做了题为《抢救昆剧艺术,促进民间曲社健康发展》的交流发言。尢老师认为:民间昆曲社的主要作用是:抢救昆曲、保护昆曲、普及昆曲、推广昆曲。而培养热爱昆剧的忠实观众,是复兴昆剧艺术的重要之举。

尢老师这样演讲,更这样身体力行。无论夏日酷暑,三九寒冬,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他都坚守曲社,带大家拍曲,悉心给予指导,不取分文报酬。尢老师说,他父亲生前教导他,人活一世,应当做些有益的事,给后人留下印迹。能在有生之年为昆曲艺术尽绵薄之力,是自己的心愿,更是对父亲的纪念。

为了保持昆曲的原汁原味,尢老师对唱念的咬字发音要求甚为严格。比如“人”字,如今舞台上听到的基本都读shen,而老师要求我们发音xin;又比如《长生殿惊变 泣颜回 携手》中“凉生亭下 风荷映水翩翻”那个“水”字,老师一定要让我们把声母韵母分开发音,先唱shuo并在元音uo上坚持到倒数第二拍才圆润过渡到元音i,说这叫昆曲咬字的前、腹、尾音;再比如昆曲中的切声字,老师反复强调,当两字迭用时,一定要切前面一个字。像《牡丹亭 游园 步步娇》中“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生生二字即应发音为xin shen。除此之外,老师对昆曲唱腔中的顿、挫、疾、徐以及撼腔、豁腔等声腔,丝毫不因我们是业余爱好而半点马虎。在《牡丹亭游园 皂罗袍》唱到“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时,老师在“雨丝风片”上反复示范,作了多个类似于休止的停顿,他告诉我们,这就是豁腔,只有把豁腔唱得饱满、交代清楚,才能唱出昆曲的韵味。就这样,这位青年时代饱受昆曲艺术浸染的七旬老人,为了“抢救昆曲、保护昆曲、普及昆曲、推广昆曲”的理想,真是做到了诲人不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感谢辛勤的园丁,并祝愿昆曲艺苑百花盛开,后继有人。

猜你喜欢
传习所昆剧牡丹亭
罗周昆剧创作论
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5:08
苏州昆剧传习所之创办及若干问题考辨
戏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9:04
牡丹亭
中国宝玉石(2021年5期)2021-11-18 07:34:50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12
罗周昆剧创作艺术初探
戏曲研究(2020年3期)2020-02-06 08:57:02
当代昆剧导演及艺术流变述论
中华戏曲(2018年1期)2018-08-27 10:04:10
加强哈尔滨市双城区非遗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春师范传习所
长春府“师范传习所”
论张弘的新编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