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精神

2016-04-06 04:36邱昌荣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权威中学历史

邱昌荣

摘要: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历史老师自身的观念转变,只有自己具备了创新思维的精神,才能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学历史老;创新思维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95-01

历史科目作为实现完成中学基础教育任务的一门基础科目,同其它科目一样,其目的应该旨在为培养有思维,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那么,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有创新思维,不是光凭口说,其自身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的精神。

1.提高水平,转变观念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首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历史研究是学者们的工作,教育研究则是教委教育局的专职,而中学历史教师只是一个文化的消极传播者和普及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历史专业内容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更高层次上驾驭教科书,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使用教科书。

例如,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自1978年以来,已经经过了几次大的修订,其原因之一就是其中存在着谬误。即使拿目前最新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来说,也存在着许多失真的例子。尤其是近十年来,史学界研究的成果丰硕,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那种把知识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产生的知识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和以固定观念看待事物,以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等都是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③

加强历史科研意识,培养历史科研能力,应该说,对于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尽管如此,中学历史教师也应该知难而上,为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而努力。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级教师李晓风老师所说的:"大部分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大学毕业以后,就中断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随着教学年岁的增长,知识日益陈旧,只剩下与中学教材相关的知识,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制约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一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有追综历史学科学术动态和学术研究的能力",④看来,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是第一位的,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保障。很难想象,历史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的教师能培养出创新思维意识强的学生来。实际上,这种倾向渐有加强的趋势,应该引起教育界同仁的注目和关注。

其次,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所固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历史教学观念。从本质上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发展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压制学生的见解。即使学生的想法非常的离奇,教师也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而是要大量引导的工作。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即使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成份,也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以耐心认真的姿态予以回应,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

2.勇于质疑,树立权威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是"权威",这些"权威"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不等于"真理",总要受到时代或个人认识的局限。因此,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坚历史教师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当仁,不让于师",对一些问题大胆提出质疑,通过师师、师生之间交流探讨获得"真理"。 从而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为学生树立历史学习的"权威"。

2.1 找出历史教材中的的缺陷或错误。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缺陷和错误是众所周知的,2000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曾连续多期刊登文章,指出其多达几百处的缺陷和错误,这些大多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发现的。即使是新版教材,由于教材编制体制及编者知识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也存在诸多问题。老师能在教学中发现并指出其错误所在,既体现了老师的历史考据能力,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作出榜样。

2.2 对历史教材的某些"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创新,使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的过时,甚至被证明是错误。此时教师要认真分析,查找资料,决不能轻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历史事物、判断历史结论,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引用史实加以论证或驳斥,不能盲从"权威"。

2.3 对相关学习参考资料、练习题提出质疑。当前各种教学参考、学习辅导资料、习题让人目不暇接。一方面,要求教师慎重选择;另一方面,也对老师提出了分析鉴别能力的要求。即使是"权威"的课外资料,也不见得比教材"完美",缺陷和错误在所难免。许多老师在使用中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如辅导资料与教材有矛盾或不同的参考资料有冲突,而习题的答案错误或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则是家常便饭。老师在使用这些资料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通过教学交流寻求解决。

3.注重基础,角度创新

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不是说不要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并重的,更无主次之分,没有必要作一个"排队"。历史老师如果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精神的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反思传统历史基础教育的弊病时,就"出现了一个极端的倾向,即轻视书本知识", "把历史教学改革要从过去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到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⑤这种僵化的误解必将阻碍能力的培养。其实,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搞好历史基础知识的教与学入手。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寓论于史,史论结合。 同时历史教师应在教学前对长期流行的结论(一般为历史教科书的结论)进行分析,探究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得出的,并启发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不应该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视角,而应该是多角度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看待历史现象,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然后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称之为"角度创新"。

"润物无声。"创新思维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培养中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精神,让中学历史教学气氛活跃起来,对于改变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窘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良方。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自己应特别注意创新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反馈性,克服自身片面性、表面性、模糊性、线粒性等弱点,努力为学生创设创新思维的情境,使日益深化的智力不断发展更新,培养智能型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 《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8页;

[2] 《教育——财富蕴涵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页;

[3] 袁爱玲《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教育》,《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4] 何成刚《我的教育观——李晓风老师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2期;《历史教学》,200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权威中学历史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在多解中学创新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