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攀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011-01
当前我国的学校体育正值改革与发展时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师生观、课堂观的束缚下,教师强行教、学生勉强练,命令式的教学方法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更使许多学生在课上经常嘻嘻哈哈、无所事事。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教学引导工作不深入,不扎实,使学生既没有掌握科学的体育方法,又没有认识到体育课是通过塑造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培养人创造美、行为美的一门重要课程。综上原因,学校的体育工作者应从终身体育与个性和和谐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运动技能的传授、学生体质的提高,使体育成为学生未来生活的重要内容,让他们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和创造运动的乐趣,贯彻"德、智、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将音乐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使声与动紧密结合,美与健融为一体,充分利用音乐的特殊价值,来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使学生由"乐学"发展到"善学",不失为一条可取的教学思路。
1.音乐进课堂,是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给体育课注入生机与活力的有效途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将音乐有机地融入课中,特别是坚持不懈地在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引入一些为基本部分教材服务,并在音乐配合下进行辅助性、诱导性练习或简单的韵律操、集体舞等一系列以美为特征,具有独特风格、节奏和表现力的动作,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得到协调、匀称的锻炼,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形成健美体型,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积极向上的品质,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表现出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动作、独立思考、勤于练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体育课上得朝气蓬勃、虎虎生威。在优美的音乐中达到汗、会、乐、美的效果。在形体课、武术课、体操课及选用教材的课堂上融入音乐,对学生从深层次领悟音乐魅力,理解认识体育价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音乐进课堂,是在保持与发扬美育教育、思想教育基础上加入体育教学新思想的大胆探索
2.1 音乐陶冶作为美育的一个方面,通过视听结合,利用多通道感觉信息,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体美、动作美、创造美和行为美既是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美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追求形体美、仪表美已成为当代青少年普遍的精神需要。教师应该了解和适应学生这种精神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培养和塑造学生健美的体型、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灵。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爱好的音乐,配以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武术、舞蹈、韵律操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塑造其姿态美、仪表美,在力与美的结合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从而逐步升华为品德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节奏感的同时,发展学生协调、弹跳、力量、柔韧、耐力等多项身体素质,培养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在健身、健体中达到健心、健美的目的。
2.2 音乐进课堂,是从对学校体育地位再认识的高度,服务终身体育的时代强音;是从小处着手,立足体育教学,对教学进行初步改革的大胆尝试。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一个"总开关、总龙头",所有的人都要通过它。抓住了学校体育,从历史的眼光看,就是抓住了全国人民的体育。但是,由于传统的学校体育观念的影响,在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的运用、组织措施、评价等,比较注重学校体育的近期效益--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的规定人数等,面对学校体育教学长期不注重效益,缺乏对学生兴趣、能力、习惯的培养的现状,笔者认为,音乐进课堂,旨在抛砖引玉。通过与音乐相配合的生动有趣的技术动作,使学生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内在需求,培养其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兴趣,促进从事终身体育的能力的养成。在教学中突出学校体育的教育性、健身性和主动性,即由教师教、学生模仿逐渐发展为教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音乐的选编、动作的组合、练习的技巧等有关运动知识,培养学生自我设计、检查、评价体育锻炼,自我组织管理集体体育运动以及有效地创造和运用体育锻炼环境和条件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创造性劳动,不仅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体验从事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并且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一批体育指导员,使其通过学生时代的体育和良好的运动经验,为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输送后备力量。
3.总结
我国的学校体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动态阶段。在初步采用"音乐进课堂"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应从对全体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负责的角度,着眼于未来,对整个中学体育教材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教材总体上实现"声与动紧密结合,美与健融为一体",从而使体育与美育在宏观上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