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红
加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刻,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长期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内容有效性不强,给人才的全面发展带来局限性,也给未成年人的发展和提高造成限制,造成他们知识面窄,文理互不贯通,忽视了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要真正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素质教育观念,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未成年人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基层图书馆是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效载体,是知识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以其知识、信息相对集中的优势,通过开展多种服务以及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1、图书馆是强化未成年人科技教育的有效载体
综观学生的课外活动,少年宫成为“补习班集中营”,科普活动缺乏经费无法开展,家长科学素养偏低,很少和孩子交流科学类话题,许多中小学校周边的文教商店和书店里关于星相占卜之类的书刊热销,很多中小学生逐渐变成“学生科盲”。
科学素质的匮乏,使学生传统文化、科学信仰产生难以抑制的叛逆感。科学活动的渠道少,科学宣传的形式单调,不能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社会风气,使得大众与学生的科学素养愈见缺乏和低下。笔者调查中发现,80%的科学课教师反映活动经费不足和科普书籍不足是当前科技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很多教师开展科技活动靠自己筹资或者学校给的一些非常有限的补贴,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牧区学校无力购买实验器材与科技类图书,教师进修要自己承担费用,缺乏相应的奖励政策。由于大部分科技教师是科技爱好者,热爱这项工作,因此很多科技教师是靠一种奉献精神来工作的。调查中还发现,科技教育图书资源短缺,适合青少年价廉物美的科普类书籍太少了;而现有的科普书籍粗糙化让人担忧,科普教育光盘亦不太多。好的单位或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只满足于少部分人享用,偏远地区、农村地区根本不知道或者无钱享用有限的科技教育图书资源,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
基于此,作为县市级图书馆理应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扮演主要的角色。通过联系学校或与学校科技教师联手利用科学课、研究性学习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图书馆可无偿为学校提供一些科技教育的光盘或电子书籍,也可让学生利用科学课或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借阅科普类书籍。图书馆要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料的支持。此外,基层图书馆还可通过送图书到农村学校,与学校共同开展科技教育征文,开设科技教育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科技教育,让未成年人感受科技的魅力。并定期向未成年人推荐科普书籍或科技教育光盘。诚然,图书馆发挥有效的图书资源,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科技教育,关键还在于得有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能担当起科技辅导员教师的重任。大多数家长对科技教育并不支持,但在农村为未成年人推荐实用科技书籍或讲解“非化学农药防止蚜虫”等专题讲座,却是深受欢迎的。为此,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有效的图书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科技教育和培训。尽管目前基层图书馆对未成年人进行科技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但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如何提升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第十届中国科学年会青少年科技教育论坛上,未成年人的科技教育再次成为各位专家学者的热点话题之一。全社会都应该积极支持参与科技教育(科普)工作。作为面向大众的县市级基层图书馆应利用好图书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科技教育。未成年人虽然不可能因为看几本科普书或科技光盘就能成为未来的科学家,但科学的种子此时最容易在心里播种。基层图书馆要不断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馆员在科技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2、图书馆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保存着人类最丰富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经过长期积累已形成一定的体系。未成年人可以通过图书馆这个“第二课堂”获取知识营养,不断增长智慧。图书馆利用丰富馆藏文献检索课,加强对学生检索与利用的知识教育,把着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掌握工具性知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创新能力,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优秀书刊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倡导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创建文明馆舍,注重环境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
环境育人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图书馆优美、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给读者一个愉快的阅读心境,能使读者受到精神上的净化,并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受到影响和熏陶,图书馆应重视馆内外环境的美化建设,突出馆舍建筑风格和文化魅力,以优雅、清新、和谐为格调,体现时代性、艺术性和科学性。营造出宜人的学习氛围和优雅的环境氛围。图书馆可以利用馆内橱窗、墙壁布置名人名言,公约守则,悬挂伟人、学者画像,展示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和效益功能,创建一种强烈文化氛围,让读者一进入图书馆便会感到一种神圣庄严,产生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思想得以升华、精神得到净化,从而完成其理想人格的塑造,达到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
图书馆还可以建立素质教育中心,可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和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担负起思想和科学文化的教育重任,发挥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书刊鼓舞人的作用,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图书馆对该中心阅览室增加大量的作品,收藏内容健康、高品位的书刊,杜绝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书刊流入图书馆,注意通俗性、可读性,保证图书文化品位,使其真正起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4、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为未成年人学习创新搭建桥梁
信息论的核心是信息量。在图书馆开展对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馆员运用图书资源传输信息量的大小,并不以借阅多少图书为标志。因为图书中的每一句话,或者报刊中的每一行内容都不一定构成信息。信息传输的关键就是通过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反馈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为此,图书馆在图书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多输出信息,还必须善于控制信息传输的方向和顺序。图书馆员要不断提高图书流通服务水平和能力,不仅要求自己能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求把自己具有的水平和能力“艺术地”传授给未成年人。图书馆还要对图书进行再加工,因为图书主要提供信息的容量和线索,表现为供阅读的文字。图书馆员则要把文字变成有效信息,传递给未成年读者群。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未成年人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文献学、信息学知识,具备较高的获取应用最新科技成果能力和娴熟的利用信息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当代社会信息急增,信息资源庞大,混杂无序,良莠不齐,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查询所需的文献资料关系到学生的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图书馆是信息资料中心,拥有现代化信息技术,图书馆应根据自身优势开展获取信息手段的教育,对信息进行检索和利用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获取信息和处理的能力,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信息素质。
5、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文化素质
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开展健康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帮助和指导学校组织创办文艺社团、文学团体,办好各期宣传橱窗、墙报、组织各类演讲会、知识竞赛、形势报告会、技术培训,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升华文化品位,增强图书馆文化的奋进、激励作用,在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要极力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广泛涉猎知识,图书馆还要注意提供一些经典著作,通过读书——思考——再读书的渐进过程增强知识面和适应性,使学生从中引发思考,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真理的探索精神,使其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才,达到精神上的升华和素质上提高。
总之,基层图书馆及其工作者应把政治性内容和知识性内容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在阅读中既提高思想觉悟,又增长知识和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把推进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作为基层图书馆极为重要的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使优秀的图书资料及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