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培养孩子“数感”

2016-04-05 00:04孙霞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感事物幼儿

孙霞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语言、思维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科学”部分中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数感教育”是指培养幼儿从小能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热爱。这样到了小学,才不会害怕数学,才有可能学好数学。如何培养幼儿的“数感”呢?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进行。教学是反映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因此既有抽象性又有现实性。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具体性、形象性,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作思维,年龄越小越明显。培养幼儿“数感”时,我采取如下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参观物体,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数感教育”应从幼儿入园时做起。幼儿刚入园时对园内一切都感到新鲜,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进行数感培养,十分有利。具体做法是在带领幼儿参观校园时,一边观察一边数数。这里有一棵树,两棵树……或一盆花、两盆花……那里有一间教室、两间教室……或一间教室里有一张桌子、两张桌子……把周围事物数量化,最好预先创设数量化情境,据说日本幼儿园就是这样做的。前国际数学教育委主席,已故的著名数学家弗罗登塔尔创导的“数学教育数学化”思想的第一步要求,就是创设数学化情境,引导儿童观察、体验事物的数学意义,特别是教者有心,学者无意,在“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学习效果更佳。

二、教师演示,降低幼儿认识“数”的难度

教学时应运用实物、图画等材料向幼儿演示。如数的守恒与可逆这两个概念十分重要,心理学家皮亚杰称它们为儿童智力水平的标志之一,但幼儿缺少这方面的实际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向全班幼儿进行演示,边演边讲:“老师把5根小棒分成2堆,一堆是2根,另一堆是几根?再把两堆合起来成了几根?老师把5根小棒散开放,小棒占的地方大,根数有没有多”等等。也可演示皮亚杰守恒实验,用形状不同、体积相等的玻璃杯和红墨水,向幼儿演示。把杯口大而矮的一杯红墨水倒入杯口小而高的杯内,问幼儿红墨水有没有多?幼儿很感兴趣,培养了等积变形的守恒感。

三、简单操作,巩固幼儿对“数”的认识

幼儿最喜欢动手,通过动手活动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法是帮助幼儿形成数感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法。学习数序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摆学具,如豆子、小棒、算盘子等;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时,也可以让他们用塑料片等进行拆、拼等。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一个数可以分成几个比它小的数,这几个小的数又可合成一个较大的数(原数)。从而积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加关系和互补关系的感性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幼儿的双手是个“宝”,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手指与大脑联系最密切,脑指挥手,手教会脑,“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语)。让幼儿多动手可以使幼儿更聪明,且越是智力迟钝的幼儿,越要多动手。十个手指是幼儿随身携带的计数器,应充分利用十个手指数数和计算,不让幼儿利用手指数数和计算是不明智的做法。

四、联系生活,加强幼儿体验“数”的应用

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数的环境,使幼儿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和形,感知数的美,从而诱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幼儿周围的环境中,很多材料如喝完饮料后的瓶子和吸管、手工捏成的泥团、糖块、水果等都是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对象。幼儿喜欢摆弄各种各样的物品,以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当他们看到这些熟悉的东西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就会倍感亲切,非常兴奋,也更容易接受。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有关数学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去感受来自于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趣。

此外,幼儿教育中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与家庭生活中,要随时发现并引导孩子去注意观察数的存在,比如路上的树有高有低,路边的车有大有小,不同颜色的车辆有多少。家长可利用吃饭、旅游等机会对孩子进行时间、日期等与数相关的知识教育。这样,不仅增进了幼儿与父母的感情,而且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求知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数感,不仅有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发展创造潜能。但也应该认识到,“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逐步沉淀的、逐渐积累的过程。我们需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幼儿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对数量及数量关系有充分的了解和感知,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猜你喜欢
数感事物幼儿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单独中的洞见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巧估算 妙解题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