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增彬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可以说,记叙文是中学阶段师生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我们所倡导的“疑”“探”教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根据这一理念,结合中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和中学语文的学习规律,初步探索出了“疑”“探”教学思想在中学记叙文教学中运用的基本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领。
一、设疑自探
(一)创景激趣,提出问题
新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
一方面能够恰当地导入正题;再一方面能够渲染课堂气氛;三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使学生自主地去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环节操作要领:
1.环境要适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大胆提问,没有心理障碍。
2.时间要充分,充足的时间能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提问,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要教给学生设疑的方法。“授人于鱼,只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人以渔”。可以针对课文题目提问题,也可以结合文体特征提问题(如小说可依据小说三要素提问),还可以结合学习目标设疑。而且这三种方法不是单一的、机械的、孤立的,可以统一结合,灵活运用。
4.问题处理要灵活,不同的问题随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解决,浅层次的问题当场解决,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回到学生中随时迂回解决,确有难度的问题随后设法解决;必须改变“批评斥责”、“置之不理”或“糊涂应付”等不良做法。
5.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必须与解读文本的重点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
6.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思考——发现——提问——筛选——梳理的思维过程。
在学生设疑的基础上,教师随机转化、归纳和补充,最终梳理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即“自探提纲”。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问题来自学生需再回到学生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进文本,凭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潜心于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
本环节操作要领:
1.自学提示要明确,要清楚的告诉学生: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求、自学时间。
2.语文活动要多样,如听、说、读、写、批注、想象、体验等,努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致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探究的氛围要宽松,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语文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究式学习。
4.自学时间要充分,具体时间要按照中等水平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定,应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二、解疑合探
在个体自我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探究收获。教师审时度势,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班级汇报等多重对话。在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升对文本的认识,依次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昂扬自我个性的目的。
本环节操作要领:
1.利用好小组交流和班级讨论。小组讨论后的班级交流,应让学困生展示、中优生评价、优等生补充总结,并要学生善倾听、会评价、能辩论。小组讨论,需做到“五有”:有任务、有分工、有时间、有反馈、有效果,切忌形式主义。
2.把握好“导”。自探、讨论、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精要讲解;自探、讨论、交流后仍不能清晰的问题就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变换方法,使“知其然”很清晰,“知其所以然”有深度。
3.处理好问题的答案,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赏识个性化的理解,但不能有悖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要在“疑探思想”的背景下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的有语文味。
(1)坚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原则;
(2)坚持以“读”为本的基本原则;
(3)坚持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原则。
教师要把问题的解决融入不同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促进“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作用。
三、质疑再探
“艺无止境”“学无止境”,生活才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要让学生满足于课堂上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问题深度。为此,应重视引导学生把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延续到课尾,让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内容再次质疑,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走向生活。
本环节操作要领:
1.要明确回顾的内容,避免质疑的盲目性。
2.要给足回顾与思考的时间,避免质疑的肤浅性。
3.要慎重处理学生的问题,与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及文本的理解关系密切的问题应完全解决和明白,如果学生再次提出,教师一定要巧妙地、彻底地解疑,坚决不留“尾巴”。对那些与文本关系不是很大,但课堂上又解决不了、学生又感兴趣的且又有意义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课外研究,确保课外探究的必要性。
4.要尊重学生,允许奇思妙想,倡导个性化问题,确保课外探究的趣味性。
5.要给学生创设展示探究成果的机会,确保课外探究的有效性和自主探究的持续性。
四、运用拓展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对新学内容进行梳理,自主编题,以达到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对所学新知的理解与把握,还把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问题进一步深化,在完善认知结构中,实现求异创新。
本环节操作要领:
1.根据学习目标和学情,引导学生俯视文本,从积累语言、获取知识、取得方法、陶冶情感、提升能力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编题测试。
2.总结提升、自主编题应以学生为本,做到求实求真求深,不要求贪求大求全,流于形式。
3.教师补充的拓展题要找准切入点,回归生活,把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感觉到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4.学科班长的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节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2)掌握的学习方法;
(3)陶冶的情感,提升的能力;
(4)总结本节课的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和其他表现好的学生及学习小组;
(5)提出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