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射频课程群建设研究

2016-04-05 09:21李九生裘国华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群创新人才射频

李九生 裘国华

【摘 要】为培养创新型射频人才需要,分析了课程群建设的背景。联系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际,提出了创新型射频课程群建设举措,从改革射频课程群教学体系、构建合理师资队伍、整合射频课程群创新实验室和完善改革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射频课程群建设主要内容,构建多平台、多层面渐进式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结果表明,学生相关射频知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创新人才;射频;课程群

【Abstract】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radio frequency(RF) tal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radio frequency curriculum group wa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It including reform the teaching system of RF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reasonable teachers, integrated radio frequency curriculum group innovation laboratory, improve the reform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o on. The multi-platform, multi-level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as improved.

【Key words】Innovative talents; Radio frequency(RF); Curriculum group

随着社会信息化、现代化的不断加快,射频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1]。这对培养射频人才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课程群是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以某一专业或多个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把有逻辑联系的方法、知识等相关课程进行优化,并重新规划形成新的课程体系[2]。课程群强调内部课程相关性和教学内容互相融合、互相贯通,以形成有机整体[3-4]。基于射频类课程内容的关联性,本文以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提出“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射频微波电路综合课程设计”和“ADS系统及应用技术”等五门课程作为射频课程群进行规划设计,在教学计划改革、课堂教学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实践,为培养射频创新人才开展有益尝试。

1 课程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1.1 传统课程设置弊端

我国传统课程设置单一,通常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各大学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几近相似,缺乏自由度、灵活性,各专业甚至同一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很少发生联系,将学生按一个模式实行培养,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弱、综合能力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1.2 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新期望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综合国力的较量,要实现我国伟大复兴的强国梦。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校的教学需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改革。其中,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显得迫在眉睫,高校也要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加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建设服务。

2 射频课程群若干举措

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内容众多,本文其中主要从改革射频课程群教学体系、提升射频师资队伍、整合射频课程群创新实验室、完善考核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

2.1 改革射频课程群教学体系

本着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学习能力,根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点,对相关课程进行统筹分析,处理相互关系,避免重复授课,“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主要阐述宏观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波导理论,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理论;“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主要叙述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特点,射频微波基础元件的传输线和混合电路工艺的“波导”结构;“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侧重新型功能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ADS系统及应用技术”可以对射频电路仿真模拟设计;“射频微波电路综合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具体微波功分器和微波滤波器的设计和分析。由此可知,“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是基础课程,“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和“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属于提高课程,“ADS系统及应用技术”和“射频微波电路综合课程设计”属于应用课程。因此,对这几门课进行有机融合,合理安排在不同学期,确保射频知识循序渐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射频类知识及其应用情况。

2.2 提高射频师资队伍

构建射频课程群合理的师资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以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主,建立以教授为课程群负责人。注意教师梯队培养,不停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射频课程讨论,优化射频课程群培养体系。重视授课教师射频实践能力提高,积极开展教师与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然后再反馈到教学中。加强青年射频教师的培养,提升课程群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射频课程群教学氛围。

2.3 整合射频课程群创新实验室

充分整合基于射频课程群的微波技术实验室、微波器件与天线测试实验室、RF2000仿真实验室、射频与微波实验室,电路及微波器件实验室。构建了从验证性、设计性实验的基础实验平台,到能开展模拟仿真、多射频课程知识集中运用的综合实验平台,以及提供设计、测试科研创新研究的软硬件创新实验平台,既有课内,又有课外的多层次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从验证、仿真计算、加工测试于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并向学生免费开放,便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创造性成果。

2.4 完善考核方式

为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射频设计和研究的创新和应用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对于如“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重基础性的课程,除了强调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外,还采用平时习题考核、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并根据学生表现获得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对于“ADS系统及应用技术”侧重于应用类课程,主要强调学生的仿真模拟设计能力,最终的成绩采用上机考试,注重其动手能力,使学生学完射频课程群后有一定的知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本文对创新人才培养讨论了我校射频类课程群建设背景,提出了从改革射频课程群体系、射频群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整合射频课程群创新实验室以及改革考核方法等措施。这些改革有助于提升射频课程群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射频课程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创新能力有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磊,余文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08:64-67.

[2]李素文,王凤随,邵芬,杨一军.电气信息类专业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建设[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80-82.

[3]王艳芬,张晓光.电子信息类专业信号处理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11-14.

[4]石静,刘慧英,杨建华,卢京潮,李爱军,李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控制类课程群改革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96-100.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课程群创新人才射频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