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岱山,那里四面环海,是一个海岛小镇,被誉为“大黄鱼的故乡”。那里不但风景秀丽,而且盛产海产品,各式各样的美食应有尽有,其中最为闻名的要算大黄鱼了。我们家乡的夜排档是出了名的,它就设在海边,摊位一个挨着一个,门口摆满了各种海鲜,还有几条引人注目的大黄鱼。
晚上,出门散步,走在海边,远远地便会看见沿港路上灯火辉煌,一阵阵香味扑面而来,不错,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夜排档。在那儿,你就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大黄鱼。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到夜排档吃饭。来到那里,只见一个个夜排档上挂着帐篷,鳞次栉比地排列在海港边。帐篷里面就更加热闹了,厨师们一个个身着制服,把炉火烧得旺旺的,炒的炒,煮的煮,切的切;服务员们一个个笑容可掬,把烧好的美食一盘盘地端给顾客;玻璃箱中是一只只活蹦乱跳的海产品。眼前的这一切,看着就让人馋涎欲滴。
走进帐篷,找个座位坐下,点好菜,不一会儿菜就端了上来。我一看,基本上是海产品,都是我们家乡独特的美食,有呛蟹、带鱼、乌贼、龙虾……应有尽有。这些刚才还在水箱中活蹦乱跳的大家伙,一被端上餐桌,就成了大家的盘中之食了。望着眼前这些独具家乡风味的美味佳肴,我像饿了三天三夜的人看到面包一样,狼吞虎咽起来。舀上一碗海鲜汤,撕一块咸鱼片,嚼一根鱿鱼丝,再来一片带鱼,我吃得津津有味。大家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都笑着叫我慢点吃,说还有很多好吃的没上桌呢!我纳闷了,难道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别的海鲜?就在我纳闷之时,服务员端着菜来了。啊,原来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大黄鱼!它和普通的鱼大不一样,眼睛鼓起,像一个球;通体金黄,像古代皇帝穿的龙袍。与小黄鱼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的头部有些突出,不愧为我们岱山的特产。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尝了尝,真是色香味俱全,甜甜的,香香的,让人吃了还想吃,不禁深深陶醉其中。
一阵阵清凉的海风,一盏盏明亮的灯光,一盘盘独具特色的美食,构成了我们家乡的夜排档,再加上我们家乡的特产大黄鱼,家乡的美食,宛然成了我们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简评】
作者写“家乡的美食”,很好地抓住了家乡美食的特点,突出了家乡作为海岛小镇所独有的风情。文中除了写美食,还处处透出作者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感情,值得借鉴。不足之处是,对海产品的描繪不够具体生动,还不能完全激起读者的味蕾反应。
【写作指路】
通过阅读几篇关于美食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写作此类题材文章的几个技巧:
一是描写要细致、生动,力争做到令人垂涎欲滴。切忌写很多种食物,又都写得较为粗略,那样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梁实秋先生写汤包这样一种寻常的食物,也能将之展现得惟妙惟肖,一句“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已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让人不禁惊叹他对事物观察之细、对生活体悟之深。
二是美食通常承载着人的某种情感。食物的首要功用当然是充饥,但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美食更多地呈现出文化的意蕴。写美食,如果只单纯地描绘食物本身,即使描绘得再精彩,也不免让人感觉缺少了点文化韵味;而如果自然地融入某种情感,则会使文章厚重许多。如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除了让我们了解了炒米这种食物,还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三是不妨由彼而及此。梁实秋的《汤包》和邬烈波的《伦敦的美食》都是先写其他食物,再写着重要刻画的食物。这样写的好处是能形成对比,文章不会显得单调,让人对主要描写对象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