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娜 李 舫 葛爱民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高职《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讨—以“凯氏定氮法-奶粉中蛋白质测定”教学设计为例
崔晓娜 李 舫 葛爱民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
以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奶粉中蛋白质测定”为例,分析探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将信息化手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将信息化技术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是值得不断分析和探索的。 笔者以蛋白质测定为例探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1.1 内容分析 该课程为我院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核心课程,山东省是畜牧大省,学院所处地潍坊市又是畜牧大市同时也是畜产品加工出口大市。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政府和食品企业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结合山东省对食品检验人员的需求状况,学院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开发和设计了《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校本教材,该课程设置为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基本知识、动物性食品中营养成分测定、动物性食品中有害成分检验、动物性食品添加剂测定、肉与肉制品理化检验、乳与乳制品理化检验、蛋与蛋制品理化检验7个学习项目,其中蛋白质测定是项目二中的一个任务;之前通过项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样品的采集,预处理等方法,已经为本次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
1.2 学情分析 该课程授课对象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1];有求知的欲望,但主动意识有待于培养;作为90后的学生善于应用网络及各种媒体资源;传统的实训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然后学生操作,这种方法导致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学习时空受限,使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2-3];基于以上分析,采取依托课程网络平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通过案例导入、仿真模拟、实际操作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资格的要求,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熟悉蛋白质的营养功能;了解凯氏定氮仪工作的原理;掌握蛋白质的测定方法。(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能力;学会按照国家标准中第一法凯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测定。(3)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教学重点为凯氏定氮的操作方法,难点为仪器使用及样品测定。
教学过程分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及课后拓展3部分。
2.1 课前准备 课前的学习必不可少,教师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发放学习导学单及课前测试题,明确了课前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首先自主学习,教师布置了课前作业:请同学们搜集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对人体的影响的相关资料;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材料搜集并上传至课程网络平台,教师进行作业查看,从中选取典型案例;同时学生也完成了课前测试,教师根据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凯氏定氮法进行蛋白质测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2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分为案例引入、确定任务、仿真模拟、实训操作、总结评价5个环节完成。(1)案例引入:联系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现象,创设情境;首先选取学生搜集的一个典型案例“大头娃娃”事件进行播放,观看完该视频,学生讨论蛋白质的作用-测定蛋白质的重要意义。教师归纳概括,以此让学生明确了蛋白质对人体重要的生理意义。(2)确定任务:以蛋白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引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重要性,进入本次课程的学习任务—依据国家标准,运用凯氏定氮法检测这三种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依据国家标准将该操作过程分解为3个子任务来完成。(3)仿真模拟:国家标准的讲解枯燥而抽象,在实训操作前先让学生进行动画虚拟观看和练习。首先让学生观看实训全过程的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初步对凯氏定氮法的操作过程有一个简单了解。然后再让学生对3个子任务的仿真虚拟操作进行观摩,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熟悉实训操作流程。子任务一即样品处理过程,样品消化,样品称量、消化过程及消化重点形象直观的反应在学生面前。结合学生在项目一中所学相关知识,学生可轻松掌握这部分内容。子任务二仪器使用 凯氏定氮仪由蒸汽发生器、反应室及冷凝管3个部分构成,工作原理较复杂,传统教学中通过平面图来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效果比较差;在凯氏定氮仪工作的三维仿真动画中可将工作原理直观的展示出来,随着学生鼠标的移动,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作用及内部所发生的的化学变化都会一一呈现出来,使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因仪器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让学生观看仪器使用的微视频,然后给学生讲解和强调其中的危险环节,以及操作错误所引起的后果,以加强学生的重视。下面进入子任务三蒸馏吸收与滴定过程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开发的虚拟软件上进行操作步骤练习,点击正确就会进入下一个环节,点击错误则无反应,学生反复自主练习以掌握该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开发了测试软件可对学生进行在线测试,操作正确进入下一个环节,操作错误即扣去相应的分值,测试分数计入评价成绩。通过3D仿真手段,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实际操作过程,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本任务以学生操作练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真正实现做中教,做中学。(4)实训操作:此时学生对实训操作已有了清晰的认识,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操训练。在操作前教师带领学生对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再次学习。实训操作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观看视频、动画等反复学习;教师进行分组指导,以规范学生操作。通过教师巡视指导、演示操作,动画、仿真视频的反复观看,学生的自主练习以解决教学难点。(5)总结评价:实训结束后,学生首先登录平台填写实训报告单,教师通过实训反馈查看实训结果。教并且本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概括与归纳;根据报告单的填写及实训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表现,避免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评价体系。
2.3 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将本次课程知识测试上传至教学平台;查看学生的测试反馈,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选取另一典型案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进行播放,观看视频,学生讨论,引出布置的作业:思考不法商家添加三聚氰胺及三聚氰胺能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原因以及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请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不仅实现课堂知识的拓展与提升,同时又为项目三中进行有害成分检验奠定了基础。
在本单元的教学计划中,教师采用了多种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教学目标:(1)利用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3D仿真虚拟实训软件,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改善学习效果,有效的解决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3)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目的,使课堂内容由课本延伸到课外,拓展了课堂内容。
(该教学设计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三等奖)
S851.34+7
B
1007-1733(2016)05-0053-02
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