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菲,陈小冬,吴晓英,陈易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200)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17.041
肝纤维肉瘤1例报告
金菲,陈小冬,吴晓英,陈易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200)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17.041
患者女,54岁,因腹胀1周于2015年2月1日入院。1个月体质量下降约5 000 g。既往20年前有胆囊切开取石术史,15年前有胆囊切除术史及肝内胆管结石史。否认肝炎病史。2014年7月23日曾因右上腹不适于我院门诊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未提示肝占位性病变。查体: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腹部膨隆,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约6 cm,质韧,有压痛及叩击痛,表面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55.8 μmol/L、直接胆红素43.7 μmol/L、谷丙转氨酶71 U/L、胆碱酯酶1 672 U/L、白蛋白26.2 g/L、白球比例0.7、谷草转氨酶210 U/L、γ-谷氨酰转氨酶396 U/L、碱性磷酸酶705 U/L、乳酸脱氢酶312 U/L;抗-HBe+、抗-HBc +;抗核点蛋白Sp100抗体阳性;血清甲胎蛋白(AFP)4.54 ng/mL;凝血酶原时间14.7 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0.4 s、纤维蛋白原4.34 g/L、凝血酶原活动度55.5%。入院影像学检查:2015年2月4日CT检查提示肝左叶团块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不均匀强化,考虑肝恶性肿瘤可能,肝硬化、脾肿大,肝内胆管扩张伴积气、结石,膈上、腹腔、后腹膜多发淋巴结肿大,腹盆腔积液。2015年2月24日复查CT提示肝左叶病灶范围较前增大。住院期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9.5 ℃,曾行腹腔穿刺,腹水呈棕黄色澄清液体,腹水送检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符合门脉高压性腹水诊断标准,腹水李凡他试验阳性,有核细胞计数3 500/μL,其中嗜中性粒细胞95%,考虑存在腹水感染,腹水AFP 1.72 ng/mL,未找到恶性细胞。因患者腹胀、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且短期复查CT提示肝左叶占位明显增大,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而患方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故2015年2月26日于CT定位下行经皮肝穿刺术,活检取出约1 mm×15 mm的灰白色组织,甲醛固定标本送病理科检查,组织病理结果倾向于纤维肉瘤。免疫病理检查结果: Vim+,p53+,CD68部分+,Ki-67约50%+;SMA、H-caldesmon、Des、Bcl-2、CK、CK19、EMA、CD117、S-100、CD34均-。患者拒绝手术等进一步治疗,仅予保肝、营养支持、放腹水等姑息治疗。
讨论:肝纤维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罕见。该病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故极易误诊漏诊。1985年Conran等[1]报道首例肝纤维肉瘤,此后关于该病国内外报道较少(约40例),且多为个案报道,故对其认识不够深入。
肝纤维肉瘤临床常表现为肝区疼痛、发热、纳差、乏力、消瘦等,查体可有黄疸、腹部包块、肝脾肿大、胸腹腔积液等[2]。实验室检查胆红素、转氨酶可正常或升高,血清AFP常阴性。影像学检查显示瘤体的体积一般较大,境界清楚,瘤内可见坏死液化区,可侵犯肝包膜及周围器官,坏死明显者甚至可呈囊肿样变,注射对比剂后囊壁或实变部分明显强化。肝纤维肉瘤发展快,短期内瘤体即可迅速生长,伴中央液化、坏死、囊性变,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与肝癌、肝囊肿、肝脓肿等症状相似,难于鉴别。本例患者瘤体巨大,肿瘤生长迅速,半年内肿瘤从无到有,且瘤内已发生液化、囊腔形成,有发热表现,较难与肝囊肿伴感染、肝脓肿鉴别。
肝纤维肉瘤的最终诊断主要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病理检查示光镜下肿瘤由梭形纤维母细胞组成,并含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组织形态因肿瘤分化程度不同,异型性程度不等而表现不一。至今尚无纤维肉瘤的特异性标记物,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切除率低。本例患者自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占位以来未行手术及放化疗治疗,目前仍带瘤存活。
[1] Conran RM, Stocker JT.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the liver : a case report[J]. Am J Gastroenterol, 1985,80(10):813-815.
[2] 陈孝平,陈汉.肝胆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4.
陈易(E-mail:jswjchenyi@sina.com)
2015-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