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悠然,郑长青,姚 雪,鲁 青,李露嘉
海上血站跨区联合训练组织与实施*
姬悠然,郑长青,姚雪,鲁青,李露嘉
[关键词]血站;救护艇医疗队;联合训练;医院
[作者单位]266071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姬悠然,郑长青,姚雪,鲁青,李露嘉)
根据总部年度训练安排,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抽组3人血站,加强某医院救护艇医疗队,跟随海军某型救护艇在渤海海域进行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笔者重点就海上血站跨区联合训练的组织与实施流程方式进行研究探讨,为今后类似的血站海上训练及保障任务提供参考。
1.1前期准备接受任务后,第一时间主动与上级机关、海军舰艇部队、协同演练医院等单位沟通联络,协调确定相关事宜。根据沟通协调所明确的演练事项,认真细致地进行人员抽组、方案计划修订、物资器材准备、血液制品准备工作。抽组输血科主任等业务骨干,制订完善《血站海上训练方案》《海上应急采血方案》等方案计划,按照需求准备储运血、配发血、应急采血所需的物资器材,以及一定数量的血液制品和模拟血。
1.2跨区机动、血液运输按照上级要求,采取摩托化机动和铁路输送方式进行跨区机动,其中重点和难点是血液制品运输储存。为确保血液制品运输质量,提前将野战运血箱通电运行,保持低温状态,于出发前夜将库存血装箱,出发前断电;准备好相关证明材料,协调铁路部门在安检时不开箱检查[1];运输途中在车站等具备通电条件场所及时为运血箱通电运行降温。登船后立即检查运血箱温度状态,通电运行,对血液制品质量进行检查。
1.3海上医疗救护训练登船后首先明确展开位置,展开血站装备器材并做好固定,以防海上航行颠簸摇晃;在总部专家组的指导下,共同推演训练方案;配合救护艇医疗队展开海上医疗救护专业训练,专业分练中,主要训练海上配发血、应急采血两个课目,探讨规范救护艇上血站相关工作流程;综合演练中,配合救护艇医疗队进行伤员通过演练,主要负责伤员救治过程中的血型鉴定、配发血、应急采血等血液保障工作,以及根据伤情设计及演练需要,不断调整血站的展开方式、配发血流程等。
1.4健康宣教与医疗服务在训练间隙,利用专业特长为舰艇部队官兵开展医疗服务和健康宣教,向官兵普及血型、输血、献血方面的医学常识;利用所携带的装备器材,开展血型鉴定服务;指导官兵建立战时应急采血制度,在测定明确全体官兵血型的基础上,根据官兵身体素质和工作强度,排列出每个血型的应急采血顺序。
2.1新模式探索,加强救护艇救治能力本次训练是首次在救护艇上开设血站训练,探索救护艇上开设血站的可行性。在救护艇上开设血站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增强了救护艇血液保障的专业性,更重要的是将原有简单的储血、配发血液保障模式升级为集储血、配发血、采供血能力于一体的完整血液保障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维持血液保障的延续性,为加强救护艇等海上各级救治阶梯的医疗救治能力提供了初步的实践依据。
2.2应加强沟通联络,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涉及跨区、多单位、多军兵种的联合演训,沟通联络工作十分重要。接到演训任务后,应第一时间与上级机关、总部指导专家、协同演练的医院、海军舰艇部队进行联系,明确物资准备、机动方式、课目设置、日程安排等诸多细节,并在准备和演训过程中不断沟通、调整、改进。
2.3重难点为血液长途机动运输与储存血站跨区海上训练重点和难点是远距离机动过程中血液制品的运输与储存。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血液保障实践表明,野战恒温运血车、野战血站方舱等大型专业血液储运装备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2]。在不具备大型专业装备的条件下,依靠性能有限的野战运血箱和冷媒介,仅能保障悬浮红细胞运输,无法进行新鲜冰冻血浆等其他血液制品运输。因跨区机动时间较长,超出野战运血箱技术标准,需要运输途中尽可能寻找电源进行通电;另外,还需尽可能避免颠簸以防溶血,因此血液长途运输和储存工作是血站跨区训练保障的重点和难点。
2.4海上血液存储、补给及应急采血模式有待研究改进由于救护艇及医院配备的储运血装备限制,跨区海上血站血液保障仅能满足悬浮红细胞运输与储存,以及全血的应急采血,无法进行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的储运及分离工作。救护艇作为承担海上现场急救和紧急救治的救治机构,储备血制品和应急采血能力有限,战时血液制品补给和应急采血实施模式尚无成熟经验,更缺乏实际保障任务检验,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姬悠然,王华强.“神七”海上医疗队血液保障的主要做法及改进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6):573.
[2]林杰,杨晓红,郑振东,等.“5·12”抗震救灾野战血站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9):811-812.
[2015-12-24收稿,2016-01-22修回]
[本文编辑:刘立平]
[中图分类号]R197.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6.042
[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研重大项目(AWS13J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