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华(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眼耳鼻喉科,重庆 石柱 409199)
中药治疗声带黏膜下出血16例
杨志华
(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眼耳鼻喉科,重庆 石柱 409199)
声带黏膜下出血是引起失音的原因之一。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声带黏膜下出血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共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22~66岁、平均48岁,病程2天~3年,出血局限于左侧声带者9例、右侧声带为6例、双侧为1例。病程短者多为单纯性声带黏膜下出血6例,病程长者多伴有声带黏膜病变(肥厚性声带炎5例,声带小结3例,声带息肉2例)。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关于声带黏膜下出血的诊断标准。①起病较急。②突然声音嘶哑,伴发声疼痛和疲劳。③喉镜检查见一侧或两侧声带黏膜下有片状局限性出血或弥漫性出血。
声带小结偏大者及声带息肉者先行手术治疗,术后再用本方法治疗。
内服会厌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2g,当归12g,生地10g,木蝴蝶15g,桔梗6g,柴胡12g,枳壳6g,甘草6g,石菖蒲10g。声带肥厚者加白术、苍术、茯苓,咽喉梗胀不适者加香附、郁金,痰多黏腻者加黄芩、半夏。加水500mL煎至300mL,每次口服100mL,日3次。
蒸汽吸入方药为青皮、川芎、泽兰、半夏、白芥子、竹茹、乌梅、海藻各10g,加水300mL煎至200mL,每次50mL加热作蒸汽吸入,日4次。
声带黏膜下出血完全吸收,声音复原或好转。
全部治愈,未发现有任何不适及不良反应,平均治愈天数7天。最短5天,最长15天。
王某,女,44岁。因与人争吵,后即突发声嘶3个月,伴咽喉梗胀不适。在他院输液、口服消炎药、雾化吸入治疗1个月无效,到我科门诊就诊。间接喉镜检查示左侧声带前1/2黏膜下出血,声带肿胀,声带表面呈紫红色,双侧声带动度好,闭合可。诊断声带黏膜下出血。治疗予会厌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15g,红花12g,赤芍12g,当归12g,生地10g,木蝴蝶15g,桔梗6g,柴胡12g,枳壳6g,甘草6g,石菖蒲10g,香附12g,郁金15g。加水500m煎至300mL,每次100mL口服,日3次。另用青皮10g,川芎10g,泽兰10g,半夏10g,白芥子10g,竹茹10g,乌梅10g,海藻10g。加水300mL煎至200mL,每次50mL加热作蒸汽吸入,日4次。用药5日,声嘶明显好转,声带出血大部分吸收;再用药5日,声嘶基本好转,声带表面余点状出血灶;再用药2日,声带出血全部吸收。
声带黏膜下出血是声带血管破裂,血流溢出,聚积于黏膜下。治疗不当,反复出血可以进而形成“出血性息肉”。声带黏膜下出血属中医“急喉瘖”范畴。病机为外邪侵袭,金实不鸣。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开音。会厌逐瘀汤中以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生地活血化瘀,桔梗、柴胡、枳壳行气开音,石菖蒲、木蝴蝶宣窍、清音、利喉,甘草调和诸药。蒸汽吸入药用青皮、川芎、泽兰、半夏、白芥子、竹茹、乌梅、海藻等行气活血,化瘀开音。诸药配伍,共奏行气活血,化瘀开音,使声带出血吸收消退。本方法治疗声带黏膜下出血疗效较佳。
[中图分类号]R276.1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550-02
[收稿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