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钢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辽宁丹东 118000)
绿色通道规划视域下生态旅游规划及其产品设计研究*
——以丹东市为例
李 钢
(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辽宁丹东 118000)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以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丹东市为例,在生态文明视域下探索了其生态旅游规划及旅游产品设计。目前丹东市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占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其旅游业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为突出丹东市生态及人文资源优势,首先对丹东市生态旅游规划总体定位,明确了其旅游业在不同层级中的定位及其产业定位,其次对丹东市生态旅游的文化、技术和景观3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最后通过对当前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丹东市生态旅游消费产品及路线产品的设计路线,在明确旅游业及产业在该市不同层级的定位情况,也为东丹市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绿色通道 生态旅游 绿道规划 产品设计 丹东市
在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危机日益严重。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生态旅游也开始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展各式各样的生态旅游活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近年来,随着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生态旅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也开始兴起了生态旅游区的热潮,生态旅游规划及生态旅游的产品设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旅游规划是通过构想和安排未来旅游发展状况,使得旅游资源能够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生态旅游规划隶属于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规划理论与生态学理论,通过构想和安排未来旅游发展状况,对生态旅游活动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以寻求生态旅游业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福利的最优贡献,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通道一直是保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绿道规划的不断推进,其一般性规划程序确定为[2]:(1)确定绿道规划的目标。(2)确定需要连接的区域即分析潜在需求区域。(3)确定能够连接目标区域的潜在连接性资源。(4)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确定最适合将来建绿道的区域。(5)进行可到达性分析,包括接近分析和易接近性分析。(6)描绘廊道,在科学绿化设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强绿化带、花草、微地形等景观设计。(7)将所有可供选择的廊道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推荐方案。由于绿道规划与生态旅游规划在许多方面具有共性,其生态化、景观美学化等规划理念对生态旅游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将绿色规划原理和方法结合到生态旅游规划中来,文章基于绿色通道规划的视域,对辽宁省丹东市生态旅游规划及其产品设计进行了研究,着力解决生态旅游规划中游道设计非生态化、美学化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以增强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的科学化、游道设计的生态化、游道景观的美学化,使生态旅游朝着更加生态、和谐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促进丹东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1 丹东市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近年来,在政府的指导下,丹东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逐步加快,旅游环境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丹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依山、临江、面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表1)。境内有白石砬子、鸭绿江湿地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鸭绿江、青山沟、凤凰山等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凤凰山乌骨城、鸭绿江断桥等2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截止2015年底,丹东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4处,其中,4A级景区6处,3A级景区6处,1A级景区2处,森林覆盖率达67%。
表1 丹东市旅游资源
序号资源等级影响范围主要景点1稀缺资源资源具有稀缺性,在全世界均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国际上得到认可鸭绿江风景区(4A)鸭绿江大桥2国家级资源资源具有较为强大的吸引力,市国内公认的旅游资源抗美援朝纪念馆、虎山长城3优秀资源资源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区域内得到认可青山沟、凤凰山、大鹿岛、河口风景区等4普通资源资源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受到当地人们认可东汤温泉、小岛、五龙山、五龙背温泉
2010年,丹东市旅游人次仅为2 248万人,旅游收入仅为219亿元。2015年,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丹东旅游业发展呈现逆势增长。旅游人次接近4 400万人,占辽宁省总旅游人次的11%; 旅游收入达到512亿元,占辽宁省总收入的13.8%,相比2010年翻了1番,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涨幅均达到了10%以上(表2)。
表2 2010~2015年丹东市旅游发展状况
年份旅游人次(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旅游人次同比涨幅(%)旅游收入同比涨幅(%)20102248.00219.1018.5028.0020112686.20279.6017.8027.6020123012.80335.5012.1020.0020133404.46377.0013.0012.0020143881.09452.4014.0020.0020154385.63512.5713.0013.30 数据来源:2010~2015年丹东市统计年鉴
1.2 丹东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的发展策略的比较成熟的方法[4]。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丹东市生态旅游业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论证,为丹东市生态旅游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表3 丹东市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优势1.区位优势。是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贯穿整个东北亚铁路的重要通道2.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储备量大,有江、河、湖、山等自然风光,还有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留下的遗址3.可进入性优。目前已开通丹沈高速公路、使得丹东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4.赴朝旅游牵动力强。中朝旅游为国家旅游局特许丹东经营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劣势1.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旅游产业的六大要素发展不平衡,包括食、住、行、购、娱发展参差不齐2.旅游产品品位低。当前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粗放型经营阶段,规范性较差,随意性过强3.旅游企业实力不强。当前旅游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竞争力较差4.中朝边境旅游不稳定,时开时停。受政治因素影响,双方的关系直接影响旅游经营机会1.深入发展休闲旅游的目标。目前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向观光-休闲-娱乐-康体-美食相结合的复合性深度休闲旅游过渡,丹东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其发展提供契机2.东北亚板块旅游高速发展。目前东北亚旅游证在崛起,为处在众多板块结合部的丹东提供了空间的机遇3.新休假制度激发生态旅游需求。新的休假制度激发了旅游者深度旅游的需求,为丹东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4.高速交通便捷度提高。随着高速交通的发展,丹东可充分对接北京、天津等环渤海地区,形成新的短假型生态旅游市场威胁1.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随着旅游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2.旅游产业发展对产业主体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挑战。随着旅游产业的日新月异,产业主体需跟随旅游产业的变化而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3.存在过境通道的风险。若丹东旅游业无法提供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产品,很可能沦落为一个过境通道,旅游消费力低下4.受国际大环境影响突出。由于丹东地处政治敏感地带,朝鲜半岛的政治动荡直接影响丹东旅游业发展
2.1 丹东市生态旅游规划总体定位
随着丹东市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对丹东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也愈加显著。2015年旅游产业收入达到512亿元,占GDP比例高达52%,可见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丹东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5]。因此有必要在绿色通道规划视域下对丹东市进行旅游规划,充分运用该市的资源与地域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总值。
绿道规划有其一定的规则,那么谈及到旅游规划,与其相对应,也应有相应的总体规划原则,丹东生态旅游的总体规划应遵循6个原则。
(1)生态旅游发展应与丹东市的城市性质和城市发展目标相一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
(2)生态旅游发展应与丹东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战略相衔接,与辽宁省及周边地区紧密合作,共同繁荣。
(3)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生态旅游市场为主导,设计和生产特色旅游产品,并加以推广。
(4)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并重,坚持生态旅游创新,提高生态旅游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5)以政府为主导,创造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通过市场引导企业经营生态旅游业。
(6)统一规划、总体布局、突出重点、分期开发,实现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结合。
该文结合丹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在绿色通道规划视域下,形成了不同层级的总体定位和旅游产业定位。
图1 丹东市生态旅游不同层级的总体定位
图2 丹东市三位一体生态旅游规划
2.2 丹东市生态旅游规划设计
因为绿道规划注重生态链接、注重景观的设计、注重社区参与及社区利益等思想,而且由于生态旅游是文化、技术和景观三者的结合,因此生态旅游规划包含文化规划、技术规划和景观规划等3个方面的内容(图2)。
2.2.1 文化规划
文化规划意在以文化为目的、宗旨、主题和灵魂的设计。从内容上来看,包括环境文化规划、旅游产品规划两个方面内容。环境文化规划是环境、艺术和规划3个不同概念的集合。环境包含所有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因素。丹东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为环境文化规划提供较多的素材,而且面对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冲击,在绿道视域上考虑生态旅游文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因而在生态旅游文化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其环境要素,做出合理的环境文化规划。(1)解说系统。解说系统可以向别人解释丹东市文化遗产绿色通道内遗产资源的内涵和历史重要性。对丹东市各种景点要素、结构和历史资源的解释将大大提高来自世界各地的游者对生态资源保护的认识。可以采用多种解说手段,包括参与性活动、多媒体宣言等[6]。(2)文化遗产的保护。具体的文化规划包括整个文化遗产绿色通道内的财产、建筑及历史文化遗存。丹东著名的八河川皮影戏,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如今已经传至第五代,每逢喜庆丰收、祈福拜神、添丁祝寿,经常通宵达旦甚至十天半月搭台唱皮影戏。丹东还有著名的单鼓、上打家什高跷等文化遗产,若能充分发掘它们的意境,创造出特定个性的新文化景观,是弘扬和规划生态文化的有效措施。
2.2.2 技术规划
技术生态设计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通过工程手段来设计和改造生态旅游系统内的结果,挖掘地方生态旅游系统的生态潜力,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包括节能防污设计、物质循环和再生设计等[7]。通过这种提高技术水平的措施,促进生态资源永续利用,进而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针对丹东市生态旅游监测方面,可以采用遥感技术,遥感分析技术作为绿色通道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对生态旅游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作为生态旅游区主要自然生产力,绿地在生态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绿化三维量指标能更好地反映绿色通道在空间结构上的不同; 也可以采用绿量率作为衡量指标,来更好地反映丹东生态绿化开发的强度和质量。
2.2.3 景观规划
景观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它是由相互作用的景观元素或生态系统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如:丹东凤凰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地24km2,山高林茂,瀑布流泉,气势雄伟壮丽,四季景色各异,文物古迹到处都是。凤凰山的天然名胜大石棚,高约太半,石面朝南,坐地而息。石鹏绿林虚掩,背崖遮日,鸟儿雾里啼鸣;丹东虎山长城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万里长城的一个起点,状如卧虎;另外还有天华山、大孤山、天桥沟森林公园等。上述景观在描述当时当景的同时,也需要被挖掘,感受其历史意境,感受其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3.1 生态旅游消费产品规划
一般而言,生态旅游产品为销售给旅游者消费和享用的产品。虽然丹东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着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定位不科学、产品形式单一缺少旅游特色的问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商品,其发展直接受制于旅游的促销活动,然而近年来,丹东市政府着重于将旅游景点在境外宣传,而在国内宣传的力度较小,国内许多游客仅对鸭绿江有所了解外,对其他旅游资源知之甚少,因而使得生态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此外,丹东未能充分挖起湿地资源价值、海洋岛屿价值、近朝地缘价值、港口价值等,也影响其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乡村生态旅游,也出现了旅游产品参与性不强,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的问题[8]。同时,各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提供住宿和餐饮的低层次上,未能真正运用民俗文化等特色。近几年,丹东市旅游局也加大对特色产品的投资力度,但打造乡村旅游内容复杂,旅游建设往往要与乡镇建设相结合,所以实施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在充分认识丹东市旅游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丹东市旅游业发展战略,保证旅游价值高、开发条件好、能够体现丹东特色的旅游资源有限开发,树立丹东旅游新形象。开发旅游消费产品要求突出主题特色,强化参与性、专业性、多样性和教育性。
3.1.1 调整丹东生态旅游产品结构
如湿地是地球上具有较高生产力和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可结合丹东生态旅游特点,丰富旅游产品,增强红色旅游的文化性和参与性,增加旅游消费,提升生态旅游产品效益[9]。积极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温泉休闲度假游、娱乐休闲游、鸭绿江口湿地观鸟游、培育类似大梨树的乡村游等,从而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挖掘观光产品文化底蕴。
3.1.2 开发旅游精品项目
精品战略具体可通过开发丹东市的旅游消费品、改进交通工具,开发特色纪念品、开发经营宾馆旅社等途径实现。如将东北地方特色、满族民族特色和朝鲜族民族特色充分体现到丹东的饮食文化上; 宽甸可开发山野菜系列、山植系列、板栗系列、人参系列、燕红桃系列等鲜果和果脯系列旅游食品; 筹划大东港客运专线,市域内出租车规范运营和人力三轮车规范上线等; 开发具有凤凰山、鸭绿江、大鹿岛等景区特色的纪念章、纪念册、文化衫、箱包等; 提供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习俗的宾馆旅社。例如:少数民族旅社、青少年旅社、老年旅社、公务旅社、商务旅社等。
3.1.3 建立多种旅游活动组织
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开发有市场前景,生命力持久和吸引力强的旅游活动,对原有产品充实新内容,提高它的科技含量、娱乐含量,营造旅游消费的气氛[10]。丹东的特色小吃百乐熏鸡、花开富贵叶子鱼、金禅戏牡丹等,可以说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消费产品。游客可以通过参与,获得直接的感受,也可以学会其中一二。还可以让游客(针对都市人)通过一些农业活动,获得一些系统的农业知识,学习一些平常城市接触不到的知识,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而且可以通过销售农产品、提供食宿,获得经济收入。
3.2 生态旅游路线产品规划
旅游线路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态旅游产品角度出发,旅游路线的规划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路线的规划应有效的整合区域同质旅游资源,形成具有主题特色、品牌效应和强势竞争力的旅游路线,增强景区的竞争力[11]。绿道线路的选择,就是绿道总体规划的确定,绿道线路选择与绿道规划有直接关系。因为生态旅游规划与绿道规划多方面的相似性,有必要对生态旅游线路进行规划,与此同时进行线路产品的规划。
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丹东旅游路线设计存在着特色性不明显,安排顺序和节奏感不强,区域合作不紧密的问题。目前丹东市的旅游线路以观光型旅游线路为主,消费者的体验感不够强烈。如鸭绿江风景区的旅游路线设计过于单一,仅45min游玩结束,未能让旅游者深切体验鸭绿江风景的真正美。在旅游路线设计的行程上,设计的过于古板,项目顺序和节奏感较差,旅游者仅仅是走马观花,身心疲惫。此外,由于丹东市与其他区域合作性不强,市外的旅行线路也较少。
对丹东市旅游路线产品进行规划,主要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由于丹东有主航道鸭绿江可形成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的浑江景区、以水上活动为主的水丰景区、以度假消暑为主的虎山景区、以游览城市风光为主的大桥景区等多个具有特色的景区,有的景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需要开辟新的旅游景点,以此开发一系列新的旅游产品。(2)加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建立更多有创意的度假产品,如生态交通、生态建筑等,以适应旅游群众观光到度假休闲的需求,同时获得多种旅游产品综合效益。(3)合理的路线安排。路线安排需充分考虑到游客的感受,充分考虑游客的心理和经历,尽量安排具有吸引力主题的旅游项目,调整好节奏感,让游客能够心情愉悦的欣赏风景,实现其旅游的真正目的。(4)增强与外界联系,扩大旅游路线。丹东市应加强与大连、本溪、沈阳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开辟更多的旅游路线,如丹东锦州线、丹东铁岭线等,使得丹东的旅游业更加繁荣,从而实现丹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叶文,马有明,杨殷迪.绿色通道在保护地游憩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旅游研究,2012, 3(01): 32~36
[2] 朱元秀,徐长乐.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竞合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 21(06): 700~706
[3] 唐明贵,殷红梅,龚雅莉.欠发达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构想——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12, 28(12): 307~312
[4] 赵鹏旭,李若凝,张亚兵.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 32(12): 203~207
[5] 谢璐. 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分区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37(01): 218~236
[6] 王楠楠,章锦河,刘泽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地理研究,2013, 32(12): 2346~2356
[7] 刘琦,陈东田,满秀允.“绿道”理念指导下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中国农学通报,2013, 29(07): 202~206
[8] 周彬,钟林生,陈田.基于生态位的黑龙江省中俄界江生态旅游潜力评价.资源科学,2014, 36(06): 1142~1151
[9] 朱婕. 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分析及发展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 36(07): 129~133
[10]张爱平,钟林生,徐勇.基于适宜性分析的黄河首曲地区生态旅游功能区划研究.生态学报,2015, 35(20): 6838~6847
[11]李爱兰.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37(01): 213~217
RESEARCH ON ECO-TOURISM PLANNING AND PRODUCT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CHANNEL PLANNING*——TAKING DANDONG CITY AS AN EXAMPLE
Li Gang
(Liaodong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college,Dandong, Liaoning118000,China)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cotourism as a green tourism consump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concern. Taking Dando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and tourism product design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t present, Dandong city tourism industr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dominant,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encountered a bottleneck.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in Dandong Ci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overall position of Dandong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planned and designed the eco-tourism from three aspects of culture, technology, and landscape.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cotourism products and tourism routes, it put forward the route design of ecological tourism products, presented the posi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his can provide a the oretical reference for Dandong cit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green channel; eco-tourism; green road planning; product design; Dandong city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1237
2015-12-11
李钢(1974—),男,辽宁丹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地域性城市设计、地域性小城镇设计研究。Email:ldxylg@126.com
*资助项目: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小城镇地域性环境设计研究——以辽东小城镇环境设计为例”(14YJC760025); 2015年辽宁省社科基金合作项目课题名称“辽东山区满族特色新型小城镇建设研究”(L15EMZ001)
F592.7
A
1005-9121[2016]12-02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