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皖珠2号的育成

2016-04-05 02:58刘明辉张尚志徐家萍
中国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华欣茧丝皓月

刘明辉 张尚志 张 彦 徐家萍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61; 2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皖珠2号的育成

刘明辉1张尚志2张 彦1徐家萍2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61;2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为选育强健多丝量家蚕品种,以抗性较强的华欣、东旺作为遗传育种素材,通过多代杂交和回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体质强健、茧质性状优良的中系C44和日系C40,再与从日本引进的1对茧丝长长、体质强健的品种A44和A49配成1组综合性状良好的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组合A44·C44×A49·C40,命名为皖珠2号。2014—2015年皖珠2号在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发育齐一、容易饲养、产量较高的特点,虫蛹率98.43%,茧层率22.76%,鲜茧出丝率17.61%,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7%、6.01%和13.81%,茧丝长1 230.2 m,比菁松×皓月长22.1 m;解舒率63.99%、纤度3.019 dtex、洁净94.97分。皖珠2号于2015年通过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安徽省及长江流域春季饲养。

安徽省;家蚕品种;皖珠2号;强健性;多丝量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家蚕品种选育取得了飞速的突破,选育出了一批以菁松×皓月、苏·菊×明·虎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1-3]。但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饲养的快速推进,蚕业生产出现了家蚕品种单一、蚕茧品质低劣等诸多问题,因此,培育多丝量、品质优、适合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的家蚕品种仍然是家蚕育种的主题[4]。

这几年安徽省也不断有新蚕品种推出,如681× 682和皖广三号[5-6]。为了进一步丰富现行推广的春用家蚕品种,拓宽高品位生丝所需原料茧的生产途径,提高安徽地区生丝品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家蚕育种课题组以组配并选育多丝量、优质高产春用家蚕新品种为目标,以保存的华欣、东旺品种作为育种素材,通过多代杂交和回交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茧质、丝质均较优良的品系C44(中系)和C40(日系),再与从日本引进的1对茧丝长长、体质强健的家蚕品系 A44(中系)和A49(日系)组配成1对产丝量高、体质强健、纤度适中、发育齐一、综合经济性状良好的春用多丝量杂交组合A44·C44× A49·C40,命名为皖珠2号。现将皖珠2号的育成经过、主要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1.1.1 中系华欣和日系东旺 华欣、东旺分别为安徽农业大学保存的从日本引进的2个品系,华欣全茧量高、茧丝长长,东旺体质强健、容易饲养。分别以华欣和东旺为亲本选育出中系C44和日系C40,选育过程见1.2项。

1.1.2 中系A44和日系A49 2005年从日本引进的1对茧丝长长,体质强健,茧质、丝质均较优良的品种。

1.1.3 选育方法 采用同系统单杂交回交的方法进行性状固定,以活蛹缫丝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出具有解舒好和长丝长特性的素材,同时,每代注重强健性选择,以4龄虫蛹率作为指标进行选择,选择4龄虫蛹率高的蛾区留种继代。通过组配多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筛选出配合力强的杂交组合,再经过多次生产中试,确定符合育种目标的杂交组合[3]。

1.2 选育过程

1.2.1 C44的选育 为保持华欣茧丝质优的优点并改良其产附稍差的缺点,2003年以华欣做母本,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的抗性好、蚕种繁育量高的春蕾做父本进行杂交,第2年春天饲养性状表现良好,2005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回交母本华欣,进行优良性状的固定,以后经过3代混合饲育,使性状得以重组以利于优良个体的选择;F4~F7代采用单蛾饲育使优良性状的基因得以纯合,以活蛹缫丝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出具有解舒好和长丝长特性的素材,同时每代注重强健性选择,以4龄虫蛹率作为指标进行选择,选择4龄虫蛹率高的蛾区留种继代,在蛾区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异蛾区交配以提高品种的强健性,到F7代各项指标性状基本稳定(表1)。

表1 中系家蚕品种C44的选育系谱成绩

1.2.2 C40的选育 从表2可见,为保持东旺体质强健的特点并改良其丝质,2003年以东旺做母本,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的茧层率高的明珠做父本进行杂交,第2年春天杂交后代饲养性状表现良好,2005年春季回交母本东旺,进行优良性状的固定,以后经过3代混合饲育,使性状得以重组以利于优良个体的选择;F4~F8代单蛾饲育,同时每代以4龄虫蛹率作为指标注重强健性选择,选择4龄虫蛹率高的蛾区留种继代,到F8代各项指标性状基本稳定。

表2 日系家蚕品种C40的选育系谱成绩

2 四元杂交组合的组配

2010年春季,以育成的C44、C40品种与本课题育成或引进改良的3对中、日系品种903(中)、906 (日),A36(中)、A37(日),025(中)、026(日)以及从日本引进的1对品种A44(中)、A49(日)按顶交测验法原则分别进行双测交测验[3],以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和4龄虫蛹统一生命率为主要指标,进行杂交配合力测定,在筛选出丝质优、产量高的二元杂交组合的基础上,确定四元杂交组合的中系品种为A44、C44,日系品种为C40、A49,组配的杂交组合为A44·C44×A49·C40,命名为皖珠2号。

3 皖珠2号的鉴定与试养成绩

3.1 实验室品种比较试验成绩

2011、2012年春季,新品种皖珠2号在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蚕业试验场以菁松×皓月作为对照种进行了饲养鉴定,并进行丝质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新品种皖珠2号的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高9.44%、13.56%、6.24%;解舒率79.80%,高于菁松×皓月;茧丝长1 372.8 m,略低于菁松×皓月;解舒丝长1 090.2 m,比菁松×皓月长41.5 m;鲜茧出丝率为18.51%,茧丝纤度为3.030 dtex(表3)。

表3 家蚕四元杂交组合皖珠2号在实验室的饲养试验成绩(2011—2012年春季)

3.2 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成绩

2014、2015年春季新品种皖珠2号参加安徽省家蚕品种审定,在霍山、青阳、肥西和黟县4个鉴定点进行农村生产鉴定试验,并将各鉴定点样茧提交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进行丝质测定。从霍山等4个鉴定点的平均成绩(表4)可以看出,皖珠2号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为2.247 g、0.512 g、22.76%,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高3.98%、7.56%、0.66个百分点,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为22.48 kg、5.088 kg、3.914 kg,分别比菁松×皓月高3.07%、6.01%、13.81%,茧丝长为1 230.2 m,比菁松×皓月长22.1 m,虫蛹率、洁净、茧丝量分别为98.43%、94.97分、0.412 9 g与菁松×皓月基本持平。且4个农村鉴定点均反映:在饲养过程中,皖珠2号与菁松×皓月相比,发育齐一,食桑活泼。

表4 家蚕四元杂交组合皖珠2号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的农村生产鉴定成绩(2014—2015年春季)

4 皖珠2号原种及一代杂交种主要性状与饲养要点

4.1 杂交原种性状

4.1.1 A44·C44(正、反交) 中国系统(中·中),四眠,二化性杂交原种。卵灰绿色,卵壳白色;蚁蚕体色黑褐色,克蚁头数约2 200头,有趋光、趋密性,行动活泼;壮蚕为素蚕,体色青白、体型粗壮、匀整;体质强健,食桑活泼;各龄眠起齐一;老熟齐涌,体色乳白透明;茧色白,短椭圆形,缩皱中等偏细;发蛾齐一,雄蛾交配性能好;雌蛾单蛾产卵560粒左右。

催青期 10 d,幼虫经过 22~23 d,蛰中经过14 d,全蚕期经过46~47 d。与A49·C40对交宜推迟1 d催青,能达到同日发蛾。

4.1.2 A49·C40(正、反交) 日本系统(日·日),四眠,二化性杂交原种。卵紫褐色,卵壳黄色;蚁蚕体色褐色,孵化齐一,有逸散性,较活泼,克蚁头数2 300头左右;稚蚕眠起尚齐,壮蚕为普斑,体型粗壮,体色灰白;强健好养,食桑活泼;茧形长椭圆形,浅束腰,茧色白,缩皱中等;蛹体浅褐色,发蛾齐,雄蛾安静,耐冷藏,交配性能好;雌蛾不良卵率低,产卵性能好,单蛾产卵450~500粒。

催青期 10 d,幼虫经过 22~23 d,蛰中经过15 d,全蚕期经过47~48 d。

4.2 一代杂交种性状

皖珠2号为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二化性,四眠。壮蚕正、反交均为普斑,体色青白。体质强健好养,各龄发育齐一,食桑活泼,上蔟齐涌,蚕茧茧型大、长椭圆形、缩皱中等,茧丝长长,万蚕茧层量高,盒种产茧量高,解舒优,丝质良好。该品种适合安徽省春季及晚秋季使用。

4.3 饲养技术要点

养蚕前和蚕期应彻底消毒,杜绝病源;做好催青工作,确保蚕种孵化齐一;保持标准温湿度,稚蚕期温度26~28℃,相对湿度85%~90%;壮蚕期温度24~25℃,相对湿度70%~75%;该品种食桑旺盛,收蚁叶及各龄饷食叶适熟偏嫩,壮蚕良桑饱食;该品种上蔟齐涌,茧型大,上蔟密度偏稀为宜,上蔟后需加强蔟中通风换气。

5 小结

家蚕春用四元杂交组合皖珠2号,选用的杂交亲本兼具多丝量和体质强健的优点,因而该杂交组合经济性状优势明显:蚕体体质强健,盒种产茧量高,茧丝质量优。在育种方法上,该品种选育过程中,在选择适合目标性状的同时注重运用成对的配合力好的组合,加快了育种进程,减轻了配合力测定的工作量。皖珠2号在提升蚕丝品位的同时,又具备适合粗放饲养的特点,在安徽省重点蚕区试养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肖金树,周安莲,张友洪,等.家蚕品种选育的成就与发展方向[J].蚕业科学,2010,36(4):650-655.

[2]沈建华.家蚕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的回顾和进展[J].中国蚕业,2006,27(2):87-88.

[3]向仲怀.家蚕遗传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199- 258.

[4]吴大洋,蓝广芊.我国蚕丝业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J].丝绸,2008(12):1-6.

[5]黄德辉,孙家羿,李圣,等.春用家蚕品种681×682的育成[J].蚕业科学,2011,37(3):549-554.

[6]黄德辉,吴福泉,石凉,等.家蚕夏秋用日系灰黑蛾品种574和576的育成及四元杂交组合皖广三号的选配[J].蚕业科学,2015,41(4):634-640.

S882.2

A

1007-0982(2016)04-0021-05

10.16839/j.cnki.zgcy.2016.04.005

2016-06-17;接受日期:2016-09-2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种子工程项目(编号16D0608);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编号15B0629)。

第1作者信息:刘明辉(1967—),男,安徽合肥,本科,副研究员。Tel:0551-62840193,E-mail:mhliu-67@163.com

信息:徐家萍(1968—),女,安徽天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jiapingxu@163.com

猜你喜欢
华欣茧丝皓月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仰望一轮皓月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鲜茧丝与干茧丝性状对比研究
A Study of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itani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