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画谱》琐谈

2016-04-04 20:35赵文涟
国画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套印画谱胡氏

赵文涟

《十竹斋画谱》琐谈

赵文涟

《十竹斋画谱》始印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为彩色套印本,它包含了书画谱、竹谱、石谱、墨华谱、翎毛谱、兰谱、梅谱、果谱等,共八谱十六册,是一部绝妙的绘画教科书。

这套画谱对后世影响巨大,乃至于近邻日本的浮世绘,无论是在绘画艺术层面还是印制技术层面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著名美术史学者王伯敏先生曾评价“十竹斋佳制,画刻印三绝”。在石板印刷技术还未被引进的当时,《十竹斋画谱》的问世无疑代表了当时彩色印刷技术的最高水平。这套画谱是由明代后期著名的私人出版家胡正言主持印制完成的,胡正言(1584—1674),出生于安徽休宁,字曰从,别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胡正言31岁后就到南京居住,在风景秀丽的鸡笼山附近专心做刻书、藏书的事,他经历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和清顺治、康熙共六代。由于他酷爱竹子,在住所院内种竹子十多棵,这也是其斋号“十竹斋”的来历。胡正言精于六书、篆刻、字画,博学多才,喜爱藏书、刻书,还能自制纸墨用于挥洒,雅好尤多。他的一生著述和印本颇丰,有《印存初集》《胡氏篆草》《印存玄览》《词林纪事》《六书正讹》《牌统孚玉》《千文六书统要》《诗谭》等。在印刷品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这两套作品代表了他对木板彩色套印技术独到的见解及对印制流程的精湛把握,也奠定了胡正言在中国印刷史上的重要地位。

胡正言所辑的《十竹斋画谱》基本上都是用饾版制作法来完成的。由于画面的复杂程度不同,在刻制画版的时候少则需要十几块木板,多的时候则需要一千多块木板。因为这么多雕刻有纹样的小木块堆砌起来就像饾饤一样,所以被称为饾版法,首先将彩色画稿根据色彩的不同而区分开,接着用大小不一的木块把不同的颜色按形状都一一刻下来,然后按顺序逐渐套印或叠印,最后才能形成完整的画面。从这可以看出这种印刷过程是极其复杂与烦琐的。从中国版画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木刻彩印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木版画艺术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时期,而以明代成就最高,彩色套印版画作品的存世量也是最大的,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套画谱的完成过程也是比较漫长的,从《书画谱》的序文可以看到,醒天居士作序的时间是崇祯六年(1633),这也是序文出现最晚的时间,天启初年胡正言就专注于版画套印技术的研究,并将研制的稿本分批刊出,到了崇祯六年(1633)才将全套《十竹斋画谱》完成。胡正言不仅是一位修养全面的书画家,他还对雕刻很有研究,对印刷也颇有见解,并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与认识,再加上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就为这套画谱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与保障。为了完成这部《画谱》,胡正言费尽心血、殚精竭虑,聚集了当时最顶尖的画工与刻工,慢工出细活,画谱印制工作历十余年之久。因为饾版技术规格比较高,分版、刻版、对版、着色、印刷都不容得丝毫差错。所以在付印前他都要对每一道工序亲自加以检验,以保证印制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了《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最终成品的质量。

《十竹斋画谱》不仅是印刷史概念上的出版物,更重要的是它作为画谱的意义也是巨大的,其影响不容小觑,清代李渔等人编辑印刷的《芥子园画传》的面世就是受到了它的启发。《十竹斋画谱》刻绘精良、色彩鲜艳明丽而又变化微妙,基本能够还原原画面貌,既可以单独作为艺术品供人欣赏,又可作为范本供人临习,对花鸟画的普及与推广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其印制、刻绘技术在那个时代已达最高水平。画谱刊后不久就引起广泛的注意,该画谱从明末清初至今,不断有人仿刻,所以版本甚多,且不乏精优之作,比较和研究不同版本的《十竹斋画谱》是了解其精髓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发掘画谱意义和价值的关键,众多版本中以光绪五年(1879)校经山房翻刻本最为经典。这本署有“海阳胡曰从摹古、江宁张学畊重校”字样,所刻字迹大概的意思是《十竹斋书画谱》在海内外盛行,是后学者研究书画艺术的桥梁。《十竹斋画谱》的原版由于时间久远已经有些不清晰,后来由于芥子园主人的翻刻才得以流传至今,但是原刻本破损漫漶,导致复刻版缺失了一些神韵,感到有些遗憾。现在非常幸运地购到原谱,重新加以考订,利用当时的工具,按照以前的程序复制完成。特别强调的是其中的《翎毛谱》《墨华谱》《石谱》的翻刻者醒天居士书于十竹斋,却被改为“癸未年小阳上弦前二日兰溪居士书于十竹斋”,其中的兰溪居士所指何人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傅惜华先生是最早界定《十竹斋画谱》版本的大家,他认为明代天启初年十竹斋胡正言原刊初印是原版,清初的彩色套印本、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本、清乾隆年间重刊本、清嘉庆二十二年芥子园重刊本、清道光年间重刊本和清光绪五年元和邱氏重刊本也是胡氏彩色套印本,此外还有其他民间翻刻本。由此看来,在傅惜华研究的版本中,明清的原版及重刊本基本都是胡氏版本。美国学者罗伯特·潘纳研究了《十竹斋画谱》的初刻本、1643年本及其他晚期版本,在他的文章《十竹斋的早期版本》中对美国所藏《十竹斋画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多个层面比较分析了美国波士顿、佛格美术馆等一些地方的藏本,他发现《十竹斋画谱》中最初的一首题画诗的时间是1619年,翎毛部分序言时间是天启七年(1627),总序言是崇祯六年(1633),因此他认为这套画谱用了14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并根据插图上的印章了解到有40位文人画家参与了画谱的绘制工作。

《十竹斋画谱》流传下来意义重大,在木版水印的一系列技术层面如雕刻饾版、套色印刷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的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突破。直到今天,木版水印技术流程的程序与分工,也是在胡氏木版水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胡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书坊主和官方出版机构采用饾版套印书籍,如清初《芥子园画传》分版套印即效仿胡氏木刻版本,成就显著。清宫廷内殿版画册、民间年画也陆续采纳了胡氏版画印刷技法,《十竹斋画谱》的印制技艺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其中最核心的两大发明是拱花与饾版,这种技术对当时的日本浮世绘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无论构图、设色、刻板、创作等各个阶段。这个时期浮世绘正处于发展阶段,18世纪前半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木板多层套色版画,十竹斋使用的拱花与饾版技术代表了木版套印的最高水平,它精湛的技艺使江户和大阪的浮世绘制作艺人眼界大开。对整个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才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日本浮世绘木版画。

《十竹斋画谱》严谨精致、技艺精湛,早已名满天下,也备受台湾同胞的推崇与喜爱。在台湾“中央图书馆”珍藏有崇祯十七年(1644)“胡氏十竹斋出版彩色蝴蝶装套印本”,每谱中画作大约有40幅,都配有题词和题画诗,1995年台湾邮政以这套《十竹斋画谱》版画作为主要形式,精选印制成邮票公开发行,深受人们的喜爱。大英博物馆藏有的迄今已知最早,可能也是水平最高的木版水印套色版画作品就是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上海书画出版社整理出版的《十竹斋画谱》曾于1989年荣获6年一度的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博览会最高奖——国家大奖,在1989年9月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1991年9月又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银奖,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十竹斋画谱》深受欢迎的程度。

1.十竹斋画谱,好搜百科

2.霍艳芳,《十竹斋书画谱》多维探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9月,54卷17期

3.吉人,《十竹斋画谱》欣赏,印刷杂志,1995年4期

4.陈艳,浅析《十竹斋书画谱》对日本版画的影响,《戏剧之家》2015年11月

5.陈红彦,《十竹斋书画谱》,《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8月

6.章宏伟,《胡正言生平及其“ 版”“拱花”技术》,《美术研究》2013年3月

7.刘越,《十竹斋书画谱》研究回顾,《文艺争鸣》,2011年8月

猜你喜欢
套印画谱胡氏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郭永红运用胡氏按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胡氏三姐弟”的黑与恶
“清陈元青白瓷套印”鉴赏
《历代画谱类编》
论报纸的印刷质量与版面设计
彩色书刊印刷单面多色套印不准原因解析
为后何如为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