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博物馆、美术馆实施绿色照明的关键环节

2016-04-04 19:56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中国美术馆 2016年4期
关键词:展品光源美术馆

□ 仇 岩(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浅议博物馆、美术馆实施绿色照明的关键环节

□ 仇岩(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一、引言

“绿色照明”是美国环保局(EPA)1991年提出的概念,很快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和许多国家的重视。1996年,国家经贸委制定印发《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1],全面启动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和电器附件,建立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的照明环境。

博物馆、美术馆是文物艺术品收藏管理机构,具有传承、保护、研究、展示、教育的职责。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在国家文化发展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博物馆快速发展,观众数量越来越多,观众需求更加多元,面对多层次的观众群体,如何为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的展览、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已成为博物馆面临的重要课题。博物馆、美术馆照明是实现博物馆展陈功能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博物馆展陈质量提高的最直接体现。成功的照明设计,应该在符合文物安全标准的同时,提升展览艺术效果与环境氛围、突出文物特色与质感,让观众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感知历史、鉴赏艺术。反之,失败的照明设计,让任何精美的文物都黯然失色,甚至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文物安全隐患。

200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2],对照明术语、照明数量指针、照明质量指针、展品的保护、陈列室天然采光设计、照明供配电与安全以及照明维护管理方面做了规定。2015年,为加强以展品保护为基础,以个性化展示、视觉体验和精神感受为更高要求的现代美术馆照明需求,文化部组织编制《美术馆绿色照明规范》[3],作为课题负责人,笔者现就《美术馆绿色照明规范》编制过程中,对博物馆、美术馆绿色照明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的思考与大家分享。

二、博物馆、美术馆绿色照明的基本要求

博物馆、美术馆实施绿色照明的最终目标是给观众一个舒适的视觉环境,同时要保证还原展品原有的色彩和质感,减少光污染,还要尽量减小光辐射对展品的损害,也就是要在满足照明功能性要求、艺术性要求、舒适度要求、节能环保、展品安全的同时,更要注重功能性与舒适度、艺术效果、艺术氛围的有机结合,以及照明功能与展品安全的最佳结合点。具体要求包括:

(一)展品安全

我们知道,光会损害它所照射之物,光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化学反应等对物体表面的损害。过量的紫外辐射将导致被照射物体表面的氧化退色,过量的红外辐射会因为物体表面温度升高导致材质变化,在博物馆、美术馆中紫外辐射比红外辐射的危害更大。《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规定:应减少灯光和天然光中的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使光源的紫外线相对含量小于20μW/ lm。对于以金属卤化物、卤素灯为主的博物馆、美术馆传统照明方式,只能通过加装隔热滤镜及防紫外辐射滤镜等方式适当降低紫外、红外辐射。而新技术中的LED照明在其光谱中没有紫外线,在红外辐射损害方面,也比常规照明产品要好,能有效地控制热效应及次生光化学反应危害,防止展品表面材质受损、退色、脱落、开裂。因此,博物馆、美术馆实施绿色照明,保证展品安全,不仅要加强照明设计,还要注重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二)观众舒适度

博物馆、美术馆照明不仅要为展品照明,还要为参观者创造出舒适和轻松的环境。当前博物馆、美术馆照明环境影响观众舒适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过渡区不足或没有过渡区域

过渡区不仅指观众由室外进入博物馆时的过渡通道,也包括馆内各不同区域之间的过渡。如中庭、走道、休息区等公共区域与展厅之间也需要过渡。受文物保护要求限制,展厅内照明通常不会超过150lx,而公共区域多采用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结合的方式,照度很高,通常在2000lx左右。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区域与展厅之间缺少过渡区,观众需要从很亮的休息区域直接进入展厅暗环境,眼睛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暗的环境,会有一段时间看不清东西,影响观众观展舒适度。要做好过渡区设计,需要照明设计师提前与展陈设计师沟通,甚至与博物馆建筑师沟通,在整体设计中提前考虑此功能需求。

2.照度差值大引起的视觉疲劳

有些博物馆、美术馆为了突出展品,展厅内主要以展品重点照明为主,其他区域保持相对暗环境,这样的照明方式很容易吸引观众对展品的关注,但由于明暗变化大,长时间参观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和兴趣疲劳,影响观众观展舒适度。

3.眩光

眩光(Dazzle)是指各种光源(包括自然光、人工光)通过直射、反射、透射等能够引起人眼不适的亮度分布,使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的光亮感,以致降低物体可见度。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博物馆是人们欣赏艺术的殿堂,眩光对于博物馆、美术馆展陈效果和观众观展的心情都会有很大影响,因此通过专业的照明设计防止产生眩光是博物馆、美术馆展览成败的重要环节。

4.单一、枯燥的照明方式

博物馆、美术馆的展品多种多样,对于不同类别的展品,为了表现其丰富的历史内涵,突出其质感,应该选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如果只是为了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而使用相同的照明方式,会因为单调、枯燥使观众感到疲劳,失去对展览的兴趣。

5.立体展品、大幅书画作品等应单独设计照明

博物馆、美术馆中的三维展品、大幅书画作品对于照明的要求很高,应进行单独设计,重点照明。对于立体展品要注重其艺术性、立体感、无死角、无阴影,重要展示区域重点照明;对于大幅书画作品要保证其均匀度、色彩真实感和艺术特色,并突出作质量感。

(三)展览整体艺术效果

照明是陈列展览的点睛之笔,专业的照明设计会让观众愉悦、轻松、舒适,将观看展览变为艺术享受,完全沉浸在展览的艺术氛围内。笔者以东北烈士纪念馆为例,介绍博物馆照明的艺术特色。东北烈士纪念馆的基本陈列“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是为了纪念东北地区抗日战争中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抗日英烈的事迹。展览以沉浸式手法让观众感受被日寇与伪满统治的那段黑暗时期,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信仰,与日寇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展览在音乐和灯光的配合下,很好地展示出那段震撼人心、荡气回肠的时代。在表现夜幕下的哈尔滨“白色恐怖”氛围时,展览以七层展板五种照明效果,营造出极为丰富的层次与变化,渲染出地下斗争的紧张与艰难;展览结尾天井部分,成功引入自然光,突出战争终将胜利,人民终将获得光明。这种沉浸式照明手法能够很好地结合展览主题,从展品特点入手,为观众营造出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式观展效果。

(四)展览真实色彩还原

色彩还原度即光源模拟自然光的能力。

显色性是光源对物体真实颜色所呈现的程度,其意义就在于比较物体在被测光源下的颜色与在自然光下的颜色有何不同以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如何。这些都会对博物馆、美术馆绿色照明实施产生重要影响。现行的《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参评方法是观察比较一般显色指数Ra的数值,(显色指数有15种颜色,通常只取前8种颜色的平均值作为显色指数),这种评价方式简单实用,但也有很多局限性。当参考光源是一个光谱连续的光源,用它做标准来衡量光谱不连续的光源时,就很不合适。绿色照明LED就是在全色谱中占有显色优势,但在某一方面存在断崖式缺失的光源(如R 9=0)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LED显色指数评判不合理,同时CRI仅表征色彩保真度,不能有效描述照明效果。因此需要考虑针对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实施的绿色照明中增加新的显色性评价方法。把测试色品色样增加覆盖整个色空间,扩大色彩取值范围0-100(保真度)以重新定义绿色照明显色标准。

(五)博物馆美术馆绿色照明工程可行性

我国电力能源较为紧张,煤炭资源存量有限,而照明用电占全国电耗的15%,因此做好照明节能工作可以有效地为我国节约大量电力资源与煤炭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等废气的排放。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是博物馆美术馆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新一代照明设备的发展,光源显色性、色温、防紫外辐射、防红外辐射、光源寿命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线路更换,为博物馆美术馆开展绿色照明工程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产品。

三、保证博物馆、美术馆绿色照明的关键环节

博物馆、美术馆照明不同于一般场所的照明,博物馆、美术馆照明既要保证观众的观展舒适度,又要保证文物、展品安全,还要保证展览整体效果。要同时解决这些相互矛盾的问题,必须对照明设计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照明设计、施工、维护、管理的专业性。

(一)照明标准与规范

200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了《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从展品保护的角度对博物馆照明的各项指标做出了规定,包括照度值、光源紫外线、均匀度、眩光限制、光源颜色、立体感、反射比、年度曝光量等。《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实施以来,展出期间文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减少了因照明系统导致的文物损害也逐渐减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规范执行不严、缺乏相应的检测监管机制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部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长时间不更换,导致展出期间文物持续照明,年度曝光量远远超标,这些问题都给文物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在保证博物馆、美术馆照明规范建设的同时,做好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更为重要,也是保证博物馆、美术馆实施绿色照明的关键环节。

(二)专业化的照明管理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外照明技术与设备的交流日趋频繁,国内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设备已经具备国际一流水平,但在照明设计理念方面,相较国外博物馆仍有一定的差距。笔者在博物馆领域工作的十余年间,参观过很多博物馆,这十年间,让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博物馆、美术馆展陈设计理念的提高,从最初仅介绍展品名称年代等基本信息的通柜式展览,到今天以观众体验为主的全新展陈设计理念,可谓天壤之别,但作为展览点睛之笔的照明设计及照明设计理念,发展相对缓慢。众所周知,欧美国家对行业细分早有概念并已形成习惯,在博物馆项目早期规划中引入照明设计专业团队已成为设计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照明设计专业团队一般由资深照明设计师、展陈顾问、艺术策划顾问等人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协助博物馆展陈团队就展览内容、展览效果与展览照明的关系,展览照明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光源灯具的选择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专业意见。重要展览,特别是重要临展聘请专业的照明设计团队已经成为欧美先进博物馆的惯例。

国内现有博物馆、美术馆的管理模式,通常将照明作为展览的组成部分,由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统一组织实施。而博物馆、美术馆的照明设计具有很强的行业特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单一的展示配置或单一的照明技术都不能很好实现最终的照明效果,设计师应该把照明技术、展陈主题、艺术效果和观众的心理结合考虑,综合设计。如果作为陈列展览子项目进行管理,不利于博物馆、美术馆照明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为了保护文物,提升博物馆、美术馆照明管理质量,博物馆、美术馆应该对所有重要展品(尤其是光敏感度较高的展品)进行单独的照明设计及照明检测,展览开幕后也要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尤其是对总照度的监测控制,需要记录每件文物的照度值,计算年度曝光量。博物馆照明工程验收,应包括重要文物的照度值检测、眩光污染度评价、整体艺术性评价、观众舒适度评价等检验环节,同时要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工作,如开展时间、每天展出时间,更换展品记录,如有声音控制等自动控制系统,还应记录观众量、观众分布情况,结合博物馆日常管理,测算展品年度曝光量等。照明工作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每个馆的特色和展品特点,制定专业、细致、完整的照明工作方案,保证照明工作的专业化管理。

(三)新技术运用

近十年来,光源电器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巨大的变革。LED光源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光源和照明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在博物馆领域,LED替代传统光源已成为趋势,传统光源如金属卤化物、卤素灯等寿命短,维护成本高,散热较大,还有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这是传统光源的普遍问题。LED技术作为半导体光电器件“高新尖”技术的代表,具有低能耗、使用寿命长、抗闪烁、无紫外红外辐射、绿色环保等优良特性,尽管LED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色彩一致性和还原性还有待提高,但目前已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绿色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LED之后,照明领域也在对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照明)进行研究,OLED是继LED之后一种新的光源。与点光源的LED不同,OLED是一个柔和的漫射光的表面。OLED是在两个电极供给的电流之间加入了一层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OLED还具有良好的柔韧度,在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照明及装饰照明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全新LED和OLED照明产品的有效结合,博物馆的文物展示将更加丰富多彩。

四.结语

光如空气,我们都需要它,晴朗的天气更容易带给人们好的心情,这不仅是因为空气,光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博物馆、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空间,照明是决定艺术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每个细部都需要专业的设计,以达到艺术家想要表现的特质。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艺术,享受生活。

注释:

[1]《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方案》,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6年9月18日。

[2]GB/T 23863-2009,《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2009-12-01实施。

[3]《美术馆绿色照明规范》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联合编制。

1.[英]加瑞·汤姆森著、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甘肃省文物局译《博物馆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2.李勋栋《博物馆室内光环境视觉舒适性问题探讨》,《山西建筑》,2007年,第32期。

3.周怀东《LED照明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浅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9期。

4.俞炎锋《LED照明灯具的应用与节能效果分析》,《宁波节能》,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展品光源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去美术馆游荡
美术馆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
绿色光源
两种LED光源作为拟南芥生长光源的应用探究
CCMT2016展品预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