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苗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探究
田苗
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的导入已得到外语教学界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广大外语教师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讲授,忽视母语文化的输入,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文章分析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原因,阐述了母语文化知识输入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母语文化知识输入的一些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 母语文化 缺失 途径
当前,全球经济文化不断融合,一个国家在世界多种文化的潮流中,如何保持自己本土文化的主体性,保持自己母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已成为现今英语教学界十分重视的一项课题研究。受结构主义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侧重单词、句式结构等语言形式的讲解。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才开始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加强了目的语文化的介绍和导入,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语教学的发展。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在进行文化知识导入时只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无视中西文化的关联性,由于学习者长期侵染和模仿目的语文化,慢慢清空自己母语文化的沉淀,就使得母语文化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南京大学从丛教授(2000)指出,“我国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年轻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自古文化大国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当西方同行怀着敬意探询儒道精神的真谛时,我们的学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因此,跨文化交际是双向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母语文化的导入,加强学生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已成为广大外语教师亟需解决的一项任务。
1.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
英语现已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它为全球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但同时也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渗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成为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数众多,全民学英语的背后面临的是西方语言和文化的霸权,民族文化安全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使得外语教学中对于目的语文化的过分重视和大量输入,从而削弱了母语文化的重要性,造成母语文化的缺失。
2.母语文化教学体制缺乏
我国教育体制对于英语课程的开设从小学阶段一直持续到博士教育阶段,持续时间最长。现在许多地区的幼儿阶段甚至也开始进行英语教育。英语不仅在各个教育阶段都是必修科目,而且有些学校也将通过各种英语考级和过关考试作为学生获得学位的条件。因此,英语课程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然而,和英语相比,汉语教学则从小学阶段持续到本、专科阶段。而且,在高等教育阶段,汉语每周的课时数也远不及英语,有些学校将汉语课程设置为辅修课,并未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广泛重视。对于两种课程设置的强烈反差,两门学科在教学中受重视程度的差异,都成为母语文化缺失的一个根源。
3.本土文化身份认同感缺失
在我国和世界各国日益增强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潮水般日渐涌入。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面临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下,一些年轻人对自身文化身份产生了困惑,有的甚至放弃了对自身文化的坚守,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盲目崇拜和依附西方文化。在英语课堂上,一些英语学习者也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过分接纳,对于任何事物都以西方价值理念和文化标准进行评判,反而对自身传统文化显得妄自菲薄,重视不够。
1.适应全球多元文化发展的要求
英语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英语学习者应使用这门语言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和传播自己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其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若一味强调英语国家的文化输入,忽视本族文化的输出,轻视中西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则会造成英语学习者崇洋媚外,对自身文化知之甚少,更不会用英语去表达母语文化。因此,当世界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时,却因我们的学习者不太了解自己的母语文化而出现了“失语症”。
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学生在高校接受的母语文化教育仅限于一门“大学语文”课,仅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很多学生对于我国的儒家经典作品、先秦哲学等优秀文化成果并没有认真了解和阅读。由于缺乏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基本的人文素质,造成人文修养的欠缺。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提倡通过教育活动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用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的方式,内化成人们内在的人格、气质和素养。人文素质培养已成为个人或国家谋求长远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3.加强母语文化有助于树立文化平等意识
21世纪全球化时代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补充和交流,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格局。世界文化需要多样性,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称霸和统领全球文化,各民族都应在全球文化发展中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是世界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自身母语文化的认同和了解有助于树立文化平等意识。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我国的文化不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对于世界文明的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更多的学习和了解母语文化,提高学生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待所有文化和语言采取平等的态度,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高自大。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西方发达国家对实力弱小国家进行的文化殖民,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和平等发展。
1.增加母语文化类课程
为了更好地传播母语文化知识,改变英语课堂中“本土文化缺失”这一现象,可以在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应加入更多的母语文化知识,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介绍、日常社交礼仪等内容,教师对教材中未涉及但关联性强的母语文化知识也可以自己或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详细的描述。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方文化知识的比较。课堂中在学习和介绍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鼓励和激发学生主动和积极思考本土文化,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并形成一种自觉性。
2.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瑰宝,不仅措词精辟优美,思想内容也丰富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英语课堂中指导学生浏阅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并用英语进行赏析和评价,也可使学生和已学过的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汉语和英语的欣赏水平和写作水平,也可切身体会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作者所传递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此外,教师也可为学生推荐更多的一些经典文学书目,供课外阅读。
3.促进英语考试改革,完善母语文化导向
推进以母语文化为导向的高校英语各类考试制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从评价到结果,都适当合理地增加母语文化知识,充分发挥考试这一积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使母语文化得以重视和有效传播。英语各种试题中增加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不仅能够激发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讲授中国文化的动力,也可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和掌握母语文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口语测试现已在全国普遍实行,在口语测试中增加母语文化知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力,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文化传播的不平衡和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所造成的后果会十分严重。因此,广大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母语文化的导入,重视本土文化的维护和传播,注重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英语各类考试也应以母语文化为导向,适当增加母语文化内容。让学生承担起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使中国走向世界,也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1.李萍.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教学[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
2.李秀梅.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 2012(05).
3.王惠洁.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缺失问题及对策 [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2014(01).
(作者介绍:田苗,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5JK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