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6-04-04 09:40彭兴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影视剧影视大学生

孙 玲, 彭兴华

(沈阳大学 音乐与传媒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孙 玲, 彭兴华

(沈阳大学 音乐与传媒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1)

分析了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论述了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认为国内影视文化日趋多元,西方影视文化渗透也从未停止,影视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理想人格和政治素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影视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视文化是当今社会影响面最广的一种文化种类。从老至幼,几乎没有人不受影视文化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从电视普及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就伴随着电视成长。可想而知,电视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而巨大的。由于影视艺术的特殊性,人们在消费这种文化产品时,能获得很大的欢愉和快乐,同时,它鲜活灵动的影像、逼真丰富的内容、灵活变化的表现手段也成为其他艺术种类无法企及的优势。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新的影视艺术作品正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听感官,不断刷新人们对它的想象高度。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从《星球大战》到《盗梦空间》,影视艺术在不断突破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理解。正因为影视艺术作品的不断发展、创新,人们对其所制造的各种幻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现在动辄十几亿、二十几亿的电影票房就是最好的证明。

影视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面之广,导致影视文化逐渐成为影响人们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理念乃至心态发展的重要文化形态,这种影响在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当年美国一部商业大片《冲上云霄》,激励了无数大学生弃笔从戎。曾经热播一时的电视剧《蜗居》后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禁播,也是为了避免剧情带来的负面价值观影响更多的中国大学生。影视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分正、反两方面。一方面,影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能够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并通过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娱乐本性导致影视文化在表现“阳春白雪”的同时,也带来了“下里巴人”,淫秽、残忍、暴力、血腥……这些刺激感官的事物不断出现在各种影视产品中,根本无法杜绝。这些负面影响尤其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有案例表明一些青少年犯罪也与个别影视产品有着一定关系。由此可见,利用影视艺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

影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采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来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形成以情感人的艺术形态,从而产生一种难以抗拒的隐形力量。”[1]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激发人想象,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作品中主人公命运变化和情感经历,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与自身发展的关注,从而对更大范围的群体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促使个人思想、行为发生微妙变化,产生良好的连锁效应。

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家国情怀

由于受特殊国情和影视文化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至今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时期里,我国从未缺少过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是我国电视剧制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这种以官方或国家为主、维护国家意识形态或社会中心意识形态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一大批优秀影视剧被制作出来,例如《长征》《红处方》《日出东方》《和平年代》《潜伏》《士兵突击》《闯关东》《乔家大院》《大宅门》《亮剑》《大染坊》《历史的天空》《任长霞》《生死线》,等等,“这些弘扬主旋律的主导文化电视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宣扬一种国家精神或民族精神,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这些优秀电视剧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代表着国家形象,其人物精神是国家精神的缩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不同时代的更迭变换中起着震撼人心、激励民众不断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历史作用。正如《亮剑》中李云龙所说的一句话:“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这些电视剧能够催生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感。《亮剑》播出后,主人公身上具有的“亮剑精神”感染了一大批观众,“亮剑精神”一词瞬时成为网上的热搜词,甚至被一些公司拿来当做激励员工的法宝。一方面,“亮剑精神”是中国军人英雄主义的浓缩,是军魂象征;另一方面,“亮剑精神”也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某种精髓,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

2. 彰显富于中国特色的民族美学风格,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影视剧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精英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同。这一阶段的影视剧创作或勇于表现“文革”伤痕、反思历史,或敢于抨击封建集权、直面社会改革,俨然成为现代性“启蒙”主潮中一支奔涌跳动的流脉。《今夜有暴风雨》《红楼梦》《新闻启示录》《末代皇帝》《西游记》《焦裕禄》《围城》《情满珠江》《努尔哈赤》《外来妹》,等等,这些代表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与中国历史的同时,为中国影视文学创作领域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中国国情特殊,这些电视剧一开始就被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灌注其中,隐褪了某些大众文化特性,而文化、文学艺术的某些本质特征更加浓郁。”[3]立足于大时代提供的丰富多彩的题材,电视剧塑造出人物形象各具风姿与神韵。这一时期的影视剧创作自觉并执著于探索中国电视剧的民族特色与美学风格,开创了中国早期影视剧的精品时代。富于中国特色的民族美学风格带给影视文化独特的内涵,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具有重要作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山 那人 那狗》《霸王别姬》《活着》《蓝风筝》等众多体现中国美学特色的电影作品频频在国际影展获奖,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和艺术价值。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能够进入影视作品,通过艺术手法传承下来的更是文化精髓。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以中国古典诗词为电影命名,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又岂是他国电影作品能够企及的?因此,多鼓励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进校园,多创造优秀影视艺术作品鉴赏的平台和机会,对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怀都是惠及青年一代的益事。

3. 关注不同群体的生活情状,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心和正确的道德观念

我国影视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一直处于主流地位,使影视剧对现实社会的审美认识功能得到不断强化。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受众定位如何,影视剧都以生活为现实依据,选择不同的群体或个体,捕捉他们的生活情状,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在中国影视剧中,能够看到不同阶层民众的生活情状。影视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中国影视剧天生具有贴近性和逼真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东北一家人》《刘老根》《女人当官》《女人的村庄》《马大帅》《暖春》《乡村爱情系列》《一乡之长》《美丽的田野》《喜耕田的故事》,等等,这些影视剧将镜头对准社会最底层的人民群众,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特别是那些体现东北浓郁风俗特色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农村的流变图、创业图、复兴图,透过这些图景,我们看到的是农民不同于以往的生活观念和精神世界。”[4]喜耕田、刘老根、冯天贵、马大帅……这些人物对家、对生活乐观坚韧、奋发自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曾经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视观众,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

对于大学生而言,影视剧是他们了解生活的一扇窗口,一旦他们真正掌握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即善于从优秀影视剧中汲取正能量,那么影视剧就会成为他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加强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心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电视剧《蜗居》,曾引发收视狂潮和社会热议。《蜗居》展现出与房子有关的一切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堪称是大众文化转型成功的范本,其露骨却不失真实的人物台词曾经被人们津津乐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蜗居》从大众的角度出发,将很多真实露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搬到银屏上去,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到台词的设计都极尽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拥有现代意识,追求感性欢愉。但从《蜗居》的结局看,《蜗居》要体现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倾向也十分明显。笔者认为,从编剧角度出发,更多地希望大学生们(剧中海藻的身份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看到主人公海藻抛弃独立人格,成为男人附属品后的悲惨结局,引以为戒,要学会自强自立,树立在社会上打拼的信心,而不是让无数个海藻一样的大学生们效仿剧中主人公那样的生活。

4. 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梦思想,培育大学生理想人格和高尚情操

在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5]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切媒体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影视文艺首当其冲。自觉地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生活真实的影像语言展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不但使影视作品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品质与价值,实现双赢。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为当代影视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又极大地影响了影视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以及艺术性,给予影视作品强大的生命力。《士兵突击》《闯关东》《亮剑》《潜伏》,等等,这些电视剧鲜活反映了时代变迁、国家利益、民族命运的宏大叙事和重大主题,形象塑造了生动的细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深刻地揭示了新人文精神体系中的精英文化,不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更反映出当时中国电视剧的整体创作水平,有力推动了中国精品电视剧的前进之路。许三多、李云龙、朱开山、余则成……这些人物除了被赋予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外,更被精英文学赋予了一种高于时代的人物精神,即自由精神和至尚境界。

我国“十二五规划”在文化建设方面明确提出,要做精品电视剧,打造精品工程。这既是对电视剧内容的要求,也是对其质量保证的约束。精品电视剧的“精”在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也在于其剧中典型人物的人物精神和艺术魅力,更在于对几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许三多”式的草根军人到“余则成”式的无畏战士,电视剧在将人物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传承了下来,给观众带来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

“中国梦”思想口号自提出以来,大量表现中国梦的影视作品出现在影视观众面前,保家卫国、时代英模、发明创造、成家立业、民族团结、古代先贤等各种题材影视剧都努力传达着中国梦的核心思想,一时间,中国影视剧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视听语言传达出来的中国梦思想,更易于普通观众理解和接受。影视文化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崇高的文化精髓与精神价值内化于人的心灵,使欣赏者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审美快感。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些优质影视剧中传递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思想,十分有利于培育他们的理想人格和高尚情操。

二、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影视文化是一种综合文化,既有中国的,也有西方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直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政管理机构对本土影视作品和外来影视作品执行较严的审查制度,保证了影视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大量西方的影视剧作品通过互联网涌入国内。从宏观角度看,这是各国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必然趋势使然,但从某种程度上也将大量负面信息带入国内,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1. 集体意识淡化,强调个人利益

青年学生大学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个别影视作品的影响下,淡化集体意识,个人主义倾向明显,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多以“自我”为中心。受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影视文化也呈多元发展的状态。在我国,一些主流价值观念较强的作品受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难以以绝对商业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完全走商业路线,追求感性欢愉的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对受众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年学生。郭敬明电影《小时代》系列,票房累计三十多亿,迷倒了无数青少年学生,但电影中对物质享受的浮夸描绘使作品有脱离现实之感,对广大学生造成了价值观扭曲的不良影响。

此外,“一切向钱看”“凡事必先言钱”“有钱才有前途”,等等,成为大学生追求个人价值的目标。有的大学生沉迷物质享受、网上炫富,互相攀比、盲目摆阔;有的大学生功利心重,喜欢投机取巧走捷径;甚至有的大学生打出“六十分万岁”的口号,把大量时间花在泡夜店、谈恋爱、打网游等娱乐活动上。

2. 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导致政治观念扭曲、模糊

中国历史悠久,璀璨辉煌,但是中国大学生们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却相对贫乏。在西方影视剧的美化宣传和鼓吹下,很多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十分向往,甚至盲目推崇、模仿西方人的生活模式。长期以来,西方大国利用文化输出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企图始终存在。新媒体的崛起,使更多元的西方文化流入我国,“而大学生对进口片又情有独钟,这些良莠混杂的影视文化影响、渗透、分布在大学生思想的各个层面。”[6]特别是民主观、人权观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以前西方大国就以此攻击我国政治软肋,现在西方影视剧对这些东西的过分美化和宣扬,使中国大学生对此产生错误的向往之情,认为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的表现。青年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政治阅历肤浅,这些不良文化能够直接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观念,造成政治观念扭曲、模糊,甚至引导个别大学生走上叛国通敌的不归之路。

3. 畸变的道德观和婚恋观

大学生钟爱西方商业大片。由于文化差异和制作模式的不同,西方影视剧反映出来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婚恋观与我国有较大区别。随着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广泛,通过影视剧带进来的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的道德观和婚恋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实利思想取代。

从西方影视剧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也提倡职业道德,要求员工敬业爱岗、尽职尽责,但若仔细剖析其实质,可以发现其中渗透着浓厚的实利观念。其次,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对待婚恋问题观念比较开放,同居在大学生中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两情相悦则合,互不适应就分,大学生交友方式的随意性逐渐增大。这种畸变的道德观和婚恋观看似于己无害,但社会杂相下问题丛生,对于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的危害,对于那些还未正式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更有着深远的负面影响。

[1] 杨娟窈,李彬.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及应对之策[J]. 学习月刊, 2010(20):82.

[2] 秦海英. 军事题材的民间狂欢——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亮剑的创作特点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 2005(8):25.

[3] 邹文广,常晋芳. 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J]. 新华文摘, 2002(2):132.

[4] 孙玲. 聚焦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从新农民形象看辽宁影视乡土文化新风貌[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260.

[5] 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10-15(2).

[6] 王德顺.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德育研究, 2006(35):168.

【责任编辑 张跃双】

Influence of Screen Cultur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nLing,PengXinghua

(College of Music and Media,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screen cultur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analyzed. It considers that, the domestic screen culture is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Western screen culture has never stopped. In this context, the impact of screen culture on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personality and political quality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screen culture;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05-27

辽宁省社科联基金(2016islktzmks-16)。

孙 玲(1978-),女,辽宁铁岭人,沈阳大学讲师。

2095-5464(2016)05-0573-04

G 641

A

猜你喜欢
影视剧影视大学生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影视风起
影视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影视剧的认同重建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从对《甄嬛传》的评价说起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