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视野的现代汉语名词补足语结构考察

2016-04-04 08:4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句法现代汉语编码

郭 杰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类型学视野的现代汉语名词补足语结构考察

郭杰

(广州大学 人文学院, 广东 广州510006)

分析了语言类型学相关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考察现代汉语名词补足语的结构,具体研究了现代汉语名词补足语中携补名词与携补动词的配对现象,现代汉语的编码情况,现代汉语名词补足语小句的标句词等问题。

补足语; 携补名词; 携补动词; 双向编码; 单向编码

美国语言学家格林伯格(J. H. Greenberg)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一种新的语言研究范式,即“功能-类型主义”(functional-typological perspective)。这种视角下的语言研究具有三个基本原则:①采用博采式(in-width)研究方法,在跨语言对比的基础上探究人类语言的共性,依托大数据统计来归并语言的类型;②高度关注不同语言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打破离散式研究,寻求人类语言的蕴含共性(implicational universals);③对语言共性的解释倾向于诉诸语言结构之外的因素,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特色。这一研究范式被Givón、Haiman、Comrie、Hopper和Thompson等学者进一步发扬光大,如今已成为与生成语法相抗衡的一股语言研究潮流[1]。笔者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将采用上述“功能-类型主义”视角,以跨语言对比和功能主义解释为理论立足点。

一、 名词补足语结构的两种研究策略

在人类自然语言的句法编码中,普遍存在如下结构:

(1) [美娜进军好莱坞]的希望破灭了。

(2) She introduced a suggestion[that the committee should meet every week].

上述例句是典型的复杂句,均由两个小句通过句法整合形成。例(1)中,小句“美娜进军好莱坞”嵌入到另一小句“希望破灭了”中,并降级为后一小句的主论元“希望”的修饰性成分;例(2)中,小句“the committee should meet every week”同样嵌入到另一小句“she introduced a suggestion”中,并降级为后一小句的宾论元“suggestion”的补足性成分。在语义组织上,两个例子中加中括号的小句整体上都对其所依附的另一小句的相应论元进行解释和说明。

在欧美语法学界,中括号内的小句通常被定性为“补足语小句”,其句法功能是进一步补充所依附的中心名词(“希望”,“suggestion”),例句中的划线部分则被称之为“名词补足语结构”[2]。值得注意的是,名词补足语结构跟关系化结构在句法形态上较为相似,但本质并不相同。比如“[进军好莱坞]的美娜彻底失败了”,在这个关系化结构中“进军好莱坞”是一个非完整小句,其主论元被提取到后一小句“彻底失败了”中做主语。而例(1)中的“美娜进军好莱坞”是一个完整小句,没有被提取任何成分,它整体上嵌入到后一小句“希望破灭了”的主论元左侧。在传统的汉语语法研究中,名词补足语结构通常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偏正结构,小句“美娜进军好莱坞”则被称之为“同一性定语”。如黄伯荣(2011)指出:“在限制性定语里,有一种是表同一性的。例如:①(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②讲解员解说着(黄土高原变成肥沃良田)的远景。同一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同一关系,所指内容一致。”[3]可见,前辈学者早已认识到这类结构的特殊性,并进一步揭示出嵌入小句跟中心语名词的同指现象。但相关研究大多止步于此,其他方面或视角的深入分析还较为少见。

综上所述,对这类结构的研究,国内外语法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研究策略:一是将其置于定中结构的框架来分析,二是将其纳入补足语结构的体系去探讨。研究策略不同,本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但需要认识到的是:“补足语策略”跟“定语策略”相比,前者具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它可以进一步把“名词补足语”跟“动词补足语”结合起来进行处理,最终发掘出很多重要的在定语策略下无法揭示的句法现象。而且,补足语策略还可以进一步跟小句整合(clause integration)理论联系起来[4],将上述补足语结构纳入去句话(desententialization)分析框架,从而跟连动、兼语等其他复杂结构统一起来进行研究[5]。

二、 携补名词与携补动词的配对现象

欧美语法学界对名词补足语结构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且视角颇为独特,尤其是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最为深入。比如Noonan(2007)揭示出很多语言的名词补足语结构跟相应的动词补足语结构之间具有一种配对关系[6]。虽然欧美语言学家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但这种配对现象具有跨语言的普遍共性,所以下面用两个汉语例句来做一下说明。

(3) 莉莉想[星期天去大夫山骑单车]。

(4) [星期天去大夫山骑单车]的想法很快被打消了。

Noonan(2007)指出,在很多人类语言中携带补足语小句的中心名词(简称为“携补名词”),通常会有一个携带补足语小句的动词(简称为“携补动词”)与其配对。如例(3)中的动词“想”和例(4)中的名词“想法”。这是一种“双向编码”的自然语言组织策略,即描述相应意义的词汇在这些语言里被双向编码为名词和动词。比如上述例句中的“想”与“想法”的语义内涵相同,但词性分属名词和动词,且它们都可以携带补足语小句(“星期天去大夫山骑单车”)。这样的配对现象在英语中也很常见,比如“suggestion”与“suggest”,“decision”与“decide”等。

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看,虽然不少人类语言采取的是双向编码的组织策略,但也有的语言采取的是“单向编码”。在这类语言中,携补名词或动词并没有与之配对的动词或名词形式,即描述相应意义的词汇在这些语言里全部被单向编码为名词或动词。比如在爱尔兰语中,“súil”(希望)、“fhios”(知道)、“aifeála”(后悔)、“amhras”(怀疑)都被编码为名词,并没有与之匹配的动词形式。

类型学的相关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在双向编码的情况下,携补名词与相应的携补动词所携带的补足语小句之间,通常具有严整的句法一致性。比如例(3)携补动词“想”和例(4)携补名词“想法”携带的补足语小句“星期天去大夫山骑单车”完全一致。英语中也不乏这种一致性的实例,比如:

(5) Andrea believes[that Max is the King of Greenland].

Andrea’s belief[that Max is the King of Greenland] annoyed Sally.

(6) Walt is able[to chew gum and tie his shoes at the same time].

Walt’s ability[to chew gum and tie his shoes at the same time] impressed everyone.

(7) Queen Zelda commanded[that Zeke be shot].

Queen Zelda’s command[that Zeke be shot] drew cries of protest.

上述3对例句,例(5)中的补足语小句均为直陈语气形式,例(6)中的均为不定式形式,例(7)中的则均为虚拟语气形式。

三、 现代汉语的编码情况

在语言类型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考察发现,现代汉语对补足语结构进行句法编码时,双向策略和单向策略均被采用,且二者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1. 双向编码

决定(N)/决定(V);希望(N)/希望(V);渴望(N)/渴望(V)

打算(N)/打算(V);建议(N)/建议(V);决定(N)/决定(V)

规定(N)/规定(V);通知(N)/通知(V);命令(N)/命令(V)

猜测(N)/猜测(V);要求(N)/要求(V);声明(N)/声明(V)

禁令/禁止;证据/证明;想法/想;看法/看;能力/能够;信念/相信

上述实例中的名词都有一个意义等同或基本等同的动词与其配对,且二者均可以携带补足语小句。比如:

(8) [上课不能迟到]的规定人人皆知。

学校规定[上课不能迟到]。

(9) [把字写工整]的能力人人都有。

小李能够[把字写工整]。

这种双向编码的策略,现代汉语大量采用。而且与很多语言不同的是,这些成对的携补名词和携补动词是以兼类词的形式存在的,这是现代汉语的类型学特征。这种格局的形成,语言的经济属性是其背后的根本诱因。因为相对于两个词形不同的携补名词和携补动词而言,兼类的形式可以减少使用该语言人群的记忆负担,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

2. 单向编码

消息/(?);主意/(?);事实/(?);事情/(?)

命运/(?);情况/(?);难题/(?);状态/(?)

上述例证中,各个名词并没有与之配对的意义等同、能携带补足语小句的动词。比如:

(10) 前线传来了[敌人撤退]的消息。

通讯兵已经(?)[敌人撤退]。

例(10)中携补名词“消息”可以携带一个补足语小句,但在相应的动词补足语结构中,现代汉语缺乏与“消息”意义等同的动词。需要注意的是,像“声音”“味道”等名词也可以携带一个小句,比如“我听到了[爸爸收拾行李]的声音”,“厨房飘来了[妈妈炒菜]的味道”。但这类小句并非补足语小句,它们在语义上跟中心名词并不等同:爸爸收拾行李≠声音;妈妈炒菜≠味道。这类小句通常被称之为“无空位关系小句”(Gapless Relative Clause),与笔者所讨论的名词补足语小句性质不同。

与单向编码为名词相比,单向编码为动词的比例在现代汉语中要更高一些。比如:

(?)/知道;(?)/认为;(?)/告诉;(?)/打听;(?)/确定

(?)/发觉;(?)/同意;(?)/赞成;(?)/宣布;(?)/晓得

(?)/嫌弃;(?)/讨厌;(?)/后悔;(?)/强迫;(?)/怂恿

上述例证中,各个动词并没有与之配对的意义等同、能携带补足语小句的名词。比如:

(11) 我知道[老王昨天辞职了]。

[老王昨天辞职了]的(?)让我大吃一惊。

例(11)中携补动词“知道”可以携带一个补足语小句,但无法在括号内填入一个与“知道”意义等同的现代汉语名词。

以上我们初步描写了现代汉语补足语结构的句法编码情况,至于双向编码与单向编码孰优孰劣?各自背后的句法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 现代汉语名词补足语小句的标句词

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看,名词补足语小句既可以携带特定的标句词,也可以无任何标记。但对于那些携带标句词的语言而言,名词补足语小句跟相应动词补足语小句的标句词通常是相同的,如例(5)、(7)中均为“that”。

在标句词方面,现代汉语具有显著的类型学特色。①现代汉语补足语结构具有一个标句成分“的”,但它只出现在名词补足语小句的末尾,动词补足语小句则无任何标记;②现代汉语补足语小句标句词的语音形式与属格标记、关系化标记完全相同。如下:

(12) 张老师提出了[我们暂时停课]的建议。 (名词补足语小句标记)

(13) 张老师建议[我们暂时停课]。(动词补足语小句无标记)

(14) [张老师]的建议是我们暂时停课。(属格标记)

(15) [张老师提出]的建议是我们暂时停课。 (关系化标记)

三种不同句法标记在语音形式上的等同,会对相关句法结构的编码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看,补足语结构采用双向编码的时候,如果携补动词的主语在相应的名词补足语结构中出现的话,那么它通常要被重新编码为携补名词的属格形式。比如英语中的例(5)、(6)、(7),即“Andrea believes”“Walt is able”“Queen Zelda commanded”分别被重新编码为“Andrea’s belief”“Walt’s ability”“Queen Zelda’s command”。这种句法转化较为自由,且具有较强的跨语言普遍性。但通过笔者的初步考察,发现现代汉语在这方面具有自身的类型学个性。如:

(16) A:小王希望[近期去北京]。

B:小王的[近期去北京]的希望破灭了。

(17) A:她们决定去夏威夷旅行。

B:她们的[去夏威夷旅行]的决定太草率了。

(18) A:小丽请求[王总明天去休假]。

B:小丽的[王总明天去休假]的请求并没有被接纳。

1. 上述三组成对的例句中,A句由一个携补动词建构而成,B句则由A句转化而来,由一个携补名词建构而成。转化后的三个B句中都有两个“的”,其中补足语小句右边的是其标句词,左边的则是另一个名词的属格标记。同一语音形式的“的”两次出现,且均位于携补名词(“希望”“决定”“请求”)的左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句子的韵律和谐,会诱发“删除语音相同成分”的句法操作。而对于那些属格标记跟补足语标句词语音形式不同的语言来说,显然不存在韵律是否和谐的问题,比如英语(属格标记为“‘s”,补足语标句词为“that”)。

2. 在英语等许多语言中,不管动词携带的补足语小句的主语跟主句的主语是否同指,当转化为相应的名词补足语结构时,原先的主句主语无一例外都要采用属格形式。比如上述不同指的例(5)和(7),同指的例(6)。但在现代汉语中,由于上述语音等同现象会使问题相对复杂一些,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情况。

① 补足语小句与主句的主语同指。如例(16)和(17)。此时B句中的第一个“的”,即属格标记可以删除,最终变为“小王近期去北京的希望破灭了”,“她们去夏威夷旅行的决定太草率了”。属格标记的删除会进一步导致句法关系的重新编码,“小王”和“她们”都由原先的属格进一步提升为主格。这一句法关系的转变,还会诱发一个语义解读问题,即“小王近期去北京的希望破灭了”中的“希望”是谁的希望?单从这一个句子来看,实际上有两种解读,既可以是小王自己希望去北京,也可以是别人希望小王去北京。一般而言,在没有其他句法线索参考的情况下,汉语母语者会做第一种解读。也就是说“小王”虽然在句法层面从“事物的所有者”转化为“行为的发出者”,但仍暗含属格的语义属性。例(17)则不同,当属格标记删除时变为“她们去夏威夷旅行的决定太草率了”,这一句子中“决定”的所有权只能是“她们”。因为动词“决定”与“希望”语义性质不同,前者携带的补足语小句其主语必须跟主句主语同指,因此要么是一个空位,要么是反身代词“自己”,即“她们i决定[(自己)i+V]”。而“希望”携带的补足语小句,其主语的语义所指不受限制。

② 补足语小句与主句的主语不同指,如例(18)。此时B句中的属格标记“的”必须保留。如果删除变为“*小丽王总明天去休假的请求并没有被接纳”,通常情况下是不合法的,除非将“小丽”“王总”理解为并列关系,但这样违背了这个例子原本的意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句的主语跟补足语小句的主语之间可以形成定中关系的话(例18B中“小丽”与“王总”很难形成定中关系),也会引发句法结构的再编码和语义解读的歧义性。比如:

(19) A:小丽请求[男朋友明天去休假]。

B:小丽的[男朋友明天去休假]的请求并没有被接纳。

例(19)B的一种解读是“小丽发出了希望她自己的男朋友去休假的请求”,此时定语“小丽”所依附的中心语是“请求”;另一种解读是“小丽的男朋友明天去休假的请求是他自己发出的”,此时定语“小丽”所依附的中心语是“男朋友”,这种情况下属格标记“的”的语义涵盖区域大大缩短。一般情况下,面对这种句子,汉语母语者通常会采取后一种解读,因为在此线性序列中越靠近“的”的名词越容易优先被识别为定语所依附的中心语。也就是说,虽然“男朋友”和“请求”都有被识别为定语“小丽”的中心语的可能,但由于线性距离的因素,将后者识别为中心语时大脑所付出的认知努力要大得多。

综上所述,同一语音形式承担多种句法功能虽然是较为经济的语言编码方式,但这种经济性有时也要付出一定代价或诱发一系列句法操作。上述语音趋同现象对韵律和谐的破坏,会进一步导致句法层面属格标记的删除,这显示了语音在语言编码方面的强势性,但由此也带来了语义解读的歧义性。可见,语音、句法和语义之间,错综复杂,彼此牵制,值得我们细细去考察。

五、 结  语

在功能-类型主义的分析视野下,将动词补足语结构和名词补足语结构联系起来,统一运用补足语理论加以描写和分析,与各自独立研究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研究策略。况且携补名词和携补动词之间还具备一种句法配对关系,理应将其纳入同一理论体系来集中分析。笔者只是对现代汉语名词补足语结构进行了初步考察,简要分析了携补名词和携补动词的配对情况,至于这种句法配对背后的功能性动因,以及更深入的类型学共性和个性的挖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COMRIE B.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syntax and morphology[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30.

[2] 刘丹青. 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2.

[3]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增订5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66.

[4] 郭杰. 对“小句”概念的重新审视[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15-19.

[5] 郭杰. 连动结构的跨语言视野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114-117.

[6] MICHAEL N. Complementation[M]∥Shopen T.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Ⅶ: Complex constructions. 2nd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147-149.

【责任编辑王立坤】

On Noun Complement Constructionin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GuoJie,GuoXiaoy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inguistic typ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noun complement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is studied. The pairing phenomenon of complement-taking noun complement-taking verb in noun complement, the encoding status, and the complementizer of minor sentence of complement of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re researched specifically.

complement; complement-taking noun; complement-taking verb; paired encoding; single encoding

2016-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40026)。

郭杰(1982-),男,山东章丘人,广州大学讲师;广州大学语言服务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2095-5464(2016)04-0473-05

H 109.4

A

猜你喜欢
句法现代汉语编码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