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
(1.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生处,辽宁 阜新 123000)
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新发展论析
陈永华1,2
(1.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学生处,辽宁 阜新 1230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在五大理念中居于首位。实现创新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现实条件下,要着力从树立创新理念、创造创新环境、完善制度保障、推进协同创新等方面入手,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新发展。
创新发展;必要性;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加快,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而粗放型的要素驱动的发展方式带给我们的却是越发严峻的问题。当前,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创新之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高度与境界,必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居于首位,这突出强调了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因此,必须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当代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近代以来,创新思想逐渐产生并不断发展。早在1911年,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1934年,此书在翻译成英文出版时,首次使用了“创新”一词。1928年,熊彼特在第一篇英文版《资本主义的稳定性》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是一个过程的观点。1939年,熊彼特在《商业周期》一书中对创新理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标志着创新理论的初步形成。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丰富和发展了创新思想。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典范,他在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本质上既是理论创新的结果,也是实践创新的结果,其关于创新的观点是从中国革命实践的实际发展要求出发,对革命创新的重要性作出的阐释。毛泽东关于革命创新的观点,在其1937年写成的《实践论》中已经有明确的体现。邓小平同志是当代创新思想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改革创新思想。邓小平的改革创新思想既注重指导思想的创新,又注重党的政策的创新,还注重实际工作的创新。1978年,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专门阐述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观点,这本身就是创新思维和发展思维。此后,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论及创新的内涵,对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及文化创新等思想均有所体现。比如实行改革开放,举办经济特区,实行一国两制思想等等,都闪耀着邓小平改革创新思想的光芒。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侧重于从民族、从社会的高度进行概括和展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这是江泽民关于创新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功能表述的著名论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更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成果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以后多次强调了创新的观点,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2],并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习近平同志结合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这是习近平结合新形势下中国的发展实际,从新的发展高度对创新思想进行的新阐释,对于创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引领经济社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意义重大而深远。
“创新发展”理念的形成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创新发展”理念又反作用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引领和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高度的动力源泉。因此,无论是从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角度来看,还是从未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坚持创新发展都势在必行。
(一)坚持创新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都有了长足进步。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位。然而,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突出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发展阶段,产业层次比较低、发展水平不平衡及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较为突出,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仍然很低,等等。就资源方面来看,我国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能源、矿产、水、森林、生物等资源)的绝对数量都非常可观,但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去甚远。同时,我国自然资源还表现为明显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资源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迫切需要依靠创新发展来实现不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保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环境方面来看,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非常严峻。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生物物种灭绝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纵观当前我国环保行业的发展状况,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9 576亿元,同比增长6%,占当年GDP的1.30%①《2015年中国环保行业发展现状》,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news/d171915.html.。可见,必须尽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源头上减少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总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已经空前严峻,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创新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本化、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之下,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发展比较成功与成熟的国家无一不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道路的结果。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拓展创新发展的新空间,国际竞争呈现出日趋激烈的发展势头。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4]。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的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站在国际化的视角,世界上诸多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都给我国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和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②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317/c64094-28207826-3.html.通过扩大内需、吸引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正在逐步弱化,供给侧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的状况。这也正是导致一些国人出国买马桶盖、电饭煲甚至药品、牙膏的客观原因。然而,面对国外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竞争,深圳华为却能够一跃发展成为全球性公司,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近4 000亿元,智能手机首次迈入“1亿台俱乐部”,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究其原因,华为的成功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结果。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已经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发展的关键、民族进步的依靠和国家强盛的支柱,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改变国家力量对比、重塑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因此,要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创新发展上进行新部署、实现新突破,才能跟上世界发展进度,引领世界发展趋势。
(三)坚持创新发展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生活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奋斗目标。衡量一个国家富强程度的决定因素是综合性的,绝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总量”的单一指标进行概括和定义,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特别是取决于该国的创新能力。放眼世界,欧美发达国家在历次科技革命中迅速崛起的经验表明,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不断运用创新理念引领科技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总量突破性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不断取得了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构想,“十三五”时期我国正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的继承,又是对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的开启,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和未来期盼的有效回应,其重大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面临着空前复杂的问题,面临着空前艰巨的发展任务,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发展动力的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坚持创新发展,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动力问题,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联动增长,这向全世界表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立场:不能一味采取量化宽松的经济政策,不管有多难,也要进行经济结构上的改革。必须拿得出政治勇气,才能发掘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因此,在创新理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增强经济实力主旋律的今天,突出创新的时代地位和战略意义是我国顺应世界潮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新发展,要凝心聚力,从树立创新理念、创造创新环境、完善制度保障、推进协同创新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使“创新发展”理念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趋势和潮流。
(一)树立创新理念
行动的落实需要理念的指引。树立科学、创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乃至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因而对具体的发展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价值。树立崇尚创新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实现思想解放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树立开拓性思维,要具有世界眼光,要着眼于未来发展。首先,要树立开拓性思维。创新的前提就是对现状的不满足,就是要通过改变现状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实现在改变中创新、在改变中前进、在改变中突破、在改变中开拓出新的发展空间,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沿着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优化结构、发挥优势的发展方向迈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要具有世界眼光。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传播与运用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知识的增值与创新必将成为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促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虽然我国近年来的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薄弱,创新的数量和质量与创新型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并更新观念,打破以往思维固化的格局,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从国际环境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积极走向世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再次,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着眼于未来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超越当前,注重从整体的长远的角度谋划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社会转型期。这就要求我们要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确定我国目前创新发展的实际程度和真实水平,从而更好地把握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的方向和力度。同时,我们更要善于打破常规思维,突破传统观念,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大胆的设计,将“创新发展”理念作为新一轮的战略资源优先部署,以“创新发展”理念领航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与健康发展。
(二)创造创新环境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一个国家创新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水平和质量,当前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创新环境的营造。针对制约我国社会创新发展的客观因素,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条件,关键在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营造支持创新的社会环境。首先,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是创新主体的舞台,是培育创新能力的土壤。在不断加快市场化的进程中,必须积极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平台,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创新主体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力,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目的。其次,要营造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文化创新本质上是“软实力”创新[5],是实现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弘扬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改革创新精神追求,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激发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要注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地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文化、新思想,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公平、民主、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人才环境,从而促进全社会创新意识的增强、创新动力的激发和创新环境的营造,进而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再次,要营造支持创新的社会环境。只有整个社会都注重创新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营造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既要加强对创新主体的扶持与资助,确保优先加强那些当下发展急迫、程度较高的创新,也要加强扶持那些关系到社会长远发展的创新。同时,还要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优先考虑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利益协调机制,及时化解利益冲突,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三)完善制度保障
要使创新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确保创新发展沿着正确的轨迹前进,必须依靠完善的创新制度体系作保证。建立国家层面的完善的创新制度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保障。首先,要完善政治制度建设。通过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深化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民主发展水平,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障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氛围的营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加快推进政治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其次,要切实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确保创新主体必要的发展权限和创造自由,使其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状况、市场供需关系以及创新实际情况去确定创新的目标、计划和方案。政府的创新职能应当侧重于抓统筹、抓宏观、抓监督,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创新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从而保证创新的顺利进行。再次,要完善与创新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和竞争激励制度,保障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和创新的积极性。应该根据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并完善物权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发明法、合同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加大对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起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创新成果的评价及奖励制度。要制定出台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创新成果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综合运用灵活有效的奖励方式,对创新者及其成果给予肯定,进而充分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推动创新竞争的良性发展。
(四)推进协同创新
创新的本质特征在于革故鼎新、祛除痼疾、释放活力,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进行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的变革。实现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在于破除原有体制与机制方面存在的阻碍创新发展的障碍,建立起新的有利于创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创新动力全面激发,有利于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协调的体制机制。坚持创新发展,应当从宏观层面发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驱动力作用,应当从中观层面发挥“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力作用,应当从微观层面发挥理论方面、制度方面、科技方面、文化方面创新的协同力作用,确保创新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充分发挥协同创新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创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真正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使全社会对创新理念的认识和对创新实践的把握达到新的高度,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创新发展,并注重用“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实践中的问题;要让协同创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真正促进各行各业主动创新、勇于创新、持续创新,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6],切实推动创新发展的根本性、整体性和长远性变化。
总之,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问题的大背景下,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国运所系和民心所向。坚持从树立创新理念、创造创新环境、完善制度保障、推进协同创新等方面入手,实现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乃至生活习惯,必将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大限度的动力支撑。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刘延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N].人民日报,2015-11-11(06).
[5]任理轩.坚持创新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一[N].人民日报,2015-12-18(07).
[6]秦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N].光明日报,2015-12-17(06).
(责任编辑:李 平)
Leading New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Concept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hen Yong-hua1,2
(School of Marxism,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00,China;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Liaoning 123000,China)
O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CPC's 18th national congress,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among which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s in the first place.The realization of innovative development has great and far-reaching strategic significance,which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and realiz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In the existing conditions,we should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setting up the innovative concept,creating innovative environment,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security and promoting synergy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new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by using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
innovative development;necessity;ways
D616
A
1671-0304(2016)06-0001-05
2016-07-12
时间]2015-08-31 8:10
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政专项)立项课题“合作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L15DSZ011);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创新发展理念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G16DB186);2016年辽宁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项目“依法治国视域下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研究”(LJSZ001)。
陈永华,男,辽宁朝阳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