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霜
用现代内容弘扬传统艺术
——评鄱阳渔鼓戏《一场特殊的生命救援》
李 霜
有一则新闻放在编剧宋铁雄的面前,它讲的是一群好心人为了一个患重症的女子而出手相救的动人故事。故事说的是名叫刘雁的单身母亲,家住南昌,年仅33岁,不幸患上脑瘤,病情迅速恶化,经上海华山医院诊断,如不尽快手术,生命只剩下最后8个月,而手术费用则需要20余万元。对于刘雁这样一个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没有医保、没有社保的弱女子来说,这无疑是天文数字。无奈之下,好友李素容、万小英、卢云霞三人竭尽所能地通过微信、QQ群等网络媒介向外界求助。江西文联的许多好心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发动大家出钱出力帮助刘雁度过了难关。宋铁雄在感动之余,决定把它编成鄱阳渔鼓戏。
鄱阳渔鼓是我国民间曲艺的一个曲种,历史悠久且曾经在赣东北地区流传甚广,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鄱阳渔鼓和当地民歌、小调、曲艺以及戏曲等民间音乐广泛结合,在历史上曾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与欢迎。
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受现代化、全球化冲击的今天,鄱阳渔鼓借助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复苏。在鄱阳渔鼓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着鄱阳渔鼓的复兴。一是鄱阳渔鼓的发展教育基础较为薄弱。鄱阳渔鼓是流传于鄱阳一带农村的文化消遣形式,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口传,没有将鄱阳渔鼓作为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教育体系很不完善,发展教育基础较为薄弱。 二是鄱阳渔鼓的发展存在边缘化威胁。随着从事鄱阳渔鼓事业的艺人数量的减少和发展区域的逐渐萎缩,鄱阳渔鼓的发展存在边缘化威胁,甚至可能会出现消亡的状况。因此,鄱阳渔鼓的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三是其他文化形式对鄱阳渔鼓的冲击。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音乐、歌剧、电影、绘画、舞蹈等其他发展较为充分、普及率较高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冲击,对鄱阳渔鼓的冲击也不例外。具体表现在:学习鄱阳渔鼓的人数逐年下降、鄱阳渔鼓的流行范围逐渐缩小。社会公众对鄱阳渔鼓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其他的艺术形式上。
为了更好地鄱阳渔鼓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利用传统的渔鼓说唱形式来讲好现代故事,传播社会新风,鄱湖渔鼓新创作《一场生命的救援》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其鼓词写道:
众(唱):赣江如练绕城垣
秀峰叠翠接蓝天
历史名城光璀璨
生命救援动歌弦
甲(表):大鼓唱的是2014年盛夏八月江西省文艺界为抢救一名在死亡线上徘徊的年轻女子,展开救援活动。
乙 (表):这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乙(唱):有一个单身母亲叫刘雁
甲(唱):遭不幸患上脑瘤病恶变
甲乙(唱):经上海华山医院细诊断
此女子生命仅剩二百天
三人(唱):闻恶讯一家人哭成一片
真好似万支利箭刺心间
幼小儿声声唤妈语哽咽
老母亲撕肝裂肺诉悲言
甲(唱):可怜她年仅33岁的良家女
乙(唱): 好一条鲜活生命将离人间
甲(表):这位女子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又没有医保、社保,想保命手术费需20余万元
乙(表):对于这弱女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众(表):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戊(表):情急之下,她的好友李素容、万小英、卢云霞三人商议
众(表):通过微信、QQ群向外界求助
戊(唱):发微信、QQ群已有多天
一次次一回回无人问津
丙丁(唱):甚至被列入骗子黑名单
遭谴责和辱骂踢出QQ链
三人(唱):眼瞧着生的希望将逝去
好朋友焦虑万分急心田
微信与QQ,都是现代通讯工具,是年轻人玩的东西,这些东西出现在渔鼓说唱中,就能够很好地吸引年轻人,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创新鄱阳渔鼓的发展形式是促进鄱阳渔鼓健康发展重要方面。在鄱阳渔鼓发展过程中,必须改革传统的传承、教育发展模式,结合鄱阳渔鼓的发展历程,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创新。不仅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说唱形式,而且要创新鄱阳渔鼓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声、光、电紧密结合,采用现阶段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鄱阳渔鼓进行艺术再造,使之与时俱进,在体现地方特点的同时,将鄱阳渔鼓逐渐搬上艺术舞台,在更加广泛的艺术天地中谋求发展。
《一场特殊的生命救援》重点突出,弘扬正能量,看了为之感动。该渔鼓词结尾部分唱道:
众(唱):上善仁心,大爱无言
锦旗上八个金字更光艳
乙(表):当时代和人民需要的危难之际,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艺术与人民心连心”的崇高使命
甲(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得知情况后,给予了高度赞许:“你们这是在做好事。做得对,办得好!”
众(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众(唱):艺术与人民心相连
一笔一墨真情献
大美善举扶病困
爱的春风暖人间
渔鼓越敲越有劲
浩然正气、人性大爱永流传。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的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一场特殊的生命救援》把人民当作主人公,把普通民众的困难当成必须解决的使命,正是践行党的文艺路线的好作品。
李 霜:江西广丰文化馆
责任编辑:范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