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依旧别样红
——观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有感

2016-04-04 04:45
影剧新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来客拍子咏叹调

方 亮 方 涛

花儿依旧别样红
——观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有感

方 亮 方 涛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是根据著名的同名反特电影改编而成,这部舞台力作从2014年12月首演以来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观众群体既有中央及地方的党政领导也有大量的平民百姓,大家都从歌剧艺术形式中深深领略到音乐与戏剧结合的艺术之美,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相同剧本故事运用不同艺术形式表达的多样性。无论从什么角度,实践证明这种改编已经是成功的。

歌剧《冰山上的来客》之所以能成功也是诸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但首当其冲是歌剧艺术的核心因素——音乐与剧本的完美结合。众所周知,歌剧是“舶来品”,“是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1](P.226)所以,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所谓“音乐在歌剧中扮演贵妇,众星捧月,好不得意。”[2](P.17)歌剧《冰山上的来客》的音乐部分由著名作曲家雷蕾担纲,她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女儿,这部电影诞生于1963年,早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和《冰山上的雪莲》一代代传唱,深入人心。雷蕾一面将其移植到歌剧舞台上,作为经典唤起了观众怀旧的思绪;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更多新的唱段。这部歌剧演出近三个小时,几乎所有的演唱形式都有所展示,包括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歌剧“序幕”就是在合唱中徐徐拉开:“冰山啊冰山,水晶般的圣洁,在远方、在身边……”诗意的语言,曼妙的曲调把观众带到秀美的天山山麓;一幕二场的男生小合唱充满着青春活力,既有思乡的缠绵又有保家卫国勇于奉献的革命主义浪漫情怀;还有卡拉和真古兰丹姆溪水边的对唱、一幕二场中假古兰丹姆、阿米尔、杨排长等五人的五重唱《心儿不再平静》以及一幕中四重唱《今夜没有星光》很能体现曲作者深厚的功力。除此之外,故事情节中无论正面还是反派人物,每个角色都有所顾及,专门设计了不同的咏叹调,其中杨排长的《卡拉,你在哪里》颇具代表性,旋律由《冰山上的雪莲》发展而来,经过数次转调形成一种迫切盼望的心路思索。其中的戏剧张力和情感抒发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与《怀念战友》形成本剧中男高音咏叹调值得赞叹的两首作品。而其他角色的个人表达,如真古兰丹姆的《帕米尔的红花》(女高音咏叹调)、纳乌茹兹的《她为什么把心变》(男高音咏叹调)、假古兰丹姆的《不幸的女人》(女中音咏叹调)和江罕达尔的《我的古丽达尔》(男中音咏叹调)都准确的表现了角色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不因为所谓角色上的好人坏人之分而有所偏颇,反派角色同样有真情流露的时刻,从人性的角度刻画出内心寻求安稳平静生活的愿望。

众所周知,《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是边防驻军与塔吉克族人的故事,因此她的音乐语言更多是以新疆塔吉克族为基础,包含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音乐元素,包括使用代表性的乐器——鹰笛、都塔尔、冬不拉等。雷蕾为了更好的完成音乐上的铺垫和艺术形态上的置换,曾三次登上帕米尔高原,来到塔什库尔干,深入塔吉克族采风。非常奇妙的是雷蕾居然巧遇了当年一位曾陪同她父亲采风的老乡,巧遇了另一位当年为她父亲演唱过民歌的民间艺人。历史已然重现,时间仿佛停止,两代人与冰山深深结缘。两位作曲家的辛勤努力是因为意识到田野调查对于音乐创作的重要性,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中,使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3](P.8)因此,本剧音乐风格具有浓郁的波斯阿拉伯风情,在音的结构上是“乐音有条件的带腔”,[3](P.8)也就是乐音与乐音之间既不是空白也不是填充了自由的音,而是将一个音分成四等分,音与音之间的运动就会有四分之一音和四分之五的微分音程、四分之三的中二度音程等等复杂的结构,而这恰恰是新疆音乐的特点之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旋律与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的旋律极其相近,可看为借用《古丽碧塔》改编发展而来,其中记谱的升5实际是微升5,是一个活泛的音。在听觉上往往会有装饰音的感觉。其次在节奏节拍上,固定节奏有专称,多用打击乐器敲击。《怀念战友》中的大量切分节奏和平八节奏的组合以及切分节奏和前、后十六节奏的组合都是此音乐体系的特点;在节拍上,除了单拍子(二拍子和三拍子)、复拍子(四拍子)还有大量的混合拍子,比如5/4(《卡拉,你在哪里》)、5/8、7/8(尾声中的合唱)等。不同的拍子产生不同的强弱规律,丰富了音乐的表达。当歌剧《冰山上的来客》有了这么清晰的音乐印记,才会凸显出对应的风格和特点,才会有视觉与听觉上的高度统一。

作为一度创作的曲作者,雷蕾站在她父亲的“肩膀”上迈出了很大一步,她与丈夫易茗的合作更是堪为佳话。著名的词作家易茗甘为绿叶,在编剧这部经典之作时“颇费心机”。这部电影的人物角色本身具有各自的特点,故事情节也是深入人心,在编剧上要有适当的取舍,不能落下乱改经典的骂名而且还要为音乐服务。所以,影片中很多经典的台词被保留下来,比如“我们太年轻了”和“阿米尔,冲”,这是唤起听众记忆的标志性台词。还有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的爱情是通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曲来印证,让人既感叹不已又无比激动。但另外有大量的宣叙调和新创作的咏叹调歌词都是易茗重新创作的。但他们还是谦虚的说,“无论从思想还是民族情感上,剧情的曲折,人物的设置,都是老一辈艺术家已经完成的,颂歌是那一代人已经唱出来的,我们是在继承。”[4]这难道就是在塔吉克族采风时感触到的磊落情怀。

歌剧中角色由音乐创造,根据角色特点有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和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的划分,[5](P.47)本剧中男女主角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分为男女高音,假古兰丹姆为女中音,卡拉、纳乌茹兹为男高音,尼亚孜大叔为男低音,“真神”阿曼巴依为男低音,匪帮头领江罕达尔为男中音,这样的划分有的是遵循角色形象,有的是依据年龄阶段。歌剧音乐塑造人物形象,在每一句歌唱过程中完成内心活动和故事发展脉络的交代。导演组成A、B两支队伍分饰这些角色,A组中饰演真古兰丹姆的是著名歌唱家迪里拜尔,饰演卡拉的是歌唱家陈勇,杨排长由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担任,阿米卡由艾尔肯·阿不都热依木担任,假古兰丹姆由努尔古丽·艾莎饰演,这几位歌唱家都是实力派人物,有丰富的歌剧表演经验,在不同的舞台上经历过反复的历练,自然炉火纯青。B组的演员也不显弱,虽然略显年轻,但也有扎实的歌剧舞台表演经历,唱功很是了得,整整两个半小时真正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给观众强烈的震撼。合唱是由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完成,这支队伍的每位成员都是经过严格遴选的,专业水平自不必言,首尾呼应的合唱回荡在“皑皑雪山”之上,带给大家无限美好的憧憬。乐队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福建交响乐团合作完成,郑健担纲指挥,现场伴奏更具艺术表现力,在场次转换、情境描述、人物内心情感表达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精美的3D舞台效果和近乎真实的舞台布景。3D效果的运用让开场的浓雾渐散以及多场狂风搅雪的场景显得无比真实,观众如临其境。舞台上的造型基本上是由钢丝垂吊的方式展现,冰山的造型由特殊材料——半透明的玻璃布做成,用钢丝拉伸起来,在重力作用下出现棱角和峰顶,有冰山的逼真效果。挺拔站立的白杨树,具有民族特色的帐篷都是通过起降的方式完成舞台布景,在故事场景交代上起到特别的效果。还有数字多媒体与灯光的作用,于是舞台上有了溪水、帕米尔红花和雄鹰的出现,在歌剧舞台写实性布景方面不仅实现了很多的不可能,而且还做到了节约成本和节俭创新。

歌剧《冰山上的来客》以新的艺术体裁讲述了这个经典的故事,她依然是那样的美丽动人、扣人心扉,祝愿象征爱情和各少数民族兄弟情深的帕米尔红花更加艳丽多彩!

[1] 于润洋,吴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必修)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 杨燕迪.《歌剧的误会》[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杜亚雄,王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 杨雪,张丽.两代人的“冰山情”——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创作纪实[J].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2015(1)

[5] 俞子正.歌剧长河——从达芙尼到图兰朵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9.

方 亮: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方 涛:江西省余干县白马初中

责任编辑:范干忠

猜你喜欢
来客拍子咏叹调
神秘来客
妈妈的竹拍子
小村来客
神秘来客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湿地来客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咏叹调“亲爱的名字”演唱研究
光明正大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