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奇
直击心灵的艺术追求
——首届江西省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展点评
汪玉奇
首届江西省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展在南昌开展了。当我走进展厅时,对本次展览的主题“朝气、梦想、未来”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多年来,我们曾热烈地呼唤与期待文化赣军的崛起。今天,这支队伍首先从江西美坛走出来了。他们朝气蓬勃,他们充满梦想,他们代表着江西美术的未来,我们不能不为这个展览喝彩。我注意到,所展出的作品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原创,努力反映时代变迁中的社会典型画面,显示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追求;一是风格多样化,许多新的美术种类在江西涌现与兴起。在青年美展画册里,我读到叶青、石力的评论,他们对此展浓烈的欣喜,对江西青年美术工作者热情的希冀,引起我强烈的共呜。
站在油画《坚毅的守望》前,我的心灵在颤抖。我无法回避那两双守望的眼晴。孩子的眼睛是最真实的,而真实最具有拷问社会的力量。我们不会忘记,1990年代初,那双乡村女童求学的眼睛,震撼了整个民族,希望工程由此兴起。我们也不会忘记,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过后,又一双乡村女童渴望重建家园的眼晴出现了,极大地唤起人们扶贫济困的热情。今天,我们在这幅油画前,面对的是留守儿童的眼晴。在中国社会变迁中,2亿农民离开乡村进城打工,形成了人数高达5000万的留守儿童群体。这幅油画,真实而又细腻地描画了这个群体,那两双眼晴流露着对父爱母爱、对玩具课本、对热菜热饭的渴望……这位画家是敏锐的,他发现了一个亟需关爱与呵护的群体。这位画家更是有良知的,他坚定地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为之仗义直言。我以为,在社会转型时期,这种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是积功德的。
画家的创作活动不可能是孤立的,在其背后,总是折射着时代的光影。本届青年美展从题材的多样化到风格的多样化,让人目不暇接,让人们看到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变迁。我以为,在所有的变迁中,最深刻的莫过于社会结构的变动。那种与计划经济相对应、主要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三大阶层所组成的传统结构,已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转向多元化,自由职业者阶层、农民工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等新阶层纷纷兴起。他们社会地位不同、文明诉求不同、文化需求不同,从而,审美取向也必然不同。这种源于社会结构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多元化,需要得到各门类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视与呼应。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倡导与包容艺术创作——包含题材与风格——多样化,是我们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令人欣慰的是,江西青年美术界注意到这一点。那用油彩描画的高原少女朝圣的目光,那年画风格表达的年年有余的祝福,那图案装潢式刻画的交警形象……让人们各自获得美的享受。我还想肯定的是,多元化才能形成艺术群落,才有文化赣军的队伍与气势。
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其深刻的社会转型期。从封闭半封闭转向全面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使整个社会的利益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都在发生重大的变迁。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可能例外。研究并把握审美意识的变迁趋势,对于繁荣与发展艺术创作意义重大。我以为,以下审美热点值得关注:1.人们在现代化背景下,对历史有着强烈的怀旧意识、寻根意识;2.人们对人自身的价值与存在,表现出空前热情的关注,尊重人的存在,尊重人喜怒哀乐的表达;3.弘扬与追求公平正义,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给予充分的关切;4.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给予更强烈的关注。凡此种种,当‘风声雨声,声声入耳’。而这一切,使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注意到,江西青年美术界是敏锐的。在展厅里,那幅幅画作,表现出青年画家们对这些热点,都有着深入的思考、清醒的认识与热烈的反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画家们的生存方式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以为,至少出现了4大群体:自由职业状态画家、与商业机构签约画家、教学型画家、国家专职画家。以体制划分,可分为体制内与体制外画家。青年美展将游离于体制外、处于边缘状态的青年美术家纳入了公众视野,在由政府主办的展览中给展示的机会,这对江西的艺术生态与艺术可持续发展都是具有指引作用的。从制造中国到创造中国,实验、创新会让一个城市一个国家葆有活力与生命力,而实验、创新同样体现在青年美术家身上。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怎样借助多方的力量给予他们更好的创作保障,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大问题。
汪玉奇:江西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责任编辑:周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