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丽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探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郭丽丽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 分析和研究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们将2014年3月~2016年5月结肠癌手术患者68例,按围术期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针对性护理组34例与常规护理组3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相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针对性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相比较:针对性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提高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均具有重要作用。
结肠癌;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常规护理;效果观察
结肠癌是胃肠道疾病中最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来,结肠癌在临床上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结肠癌主要方法为手术根治性治疗+辅助化疗,但由于手术治疗对机体创伤较大,加之患者精神因素影响,极易引发患者术后出现诸多并发症状,其不仅影响手术疗效,而且也增加患者痛苦,因此,加强患者围手术期内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选取结肠癌手术患者34例,围手术期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探讨结肠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内有效护理方法,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们将2014年3月~2016年5月结肠癌手术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在31~75岁,平均年龄为(52.6±3.8)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患者;语言交流障碍患者。按围术期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针对性护理组34例与常规护理组34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相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第一,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多数患者术前均会产生恐惧、紧张等负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通过向其讲解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优势及手术步骤、患者配合事项等相关知识,及时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之能够以较平静心情接受手术治疗。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应以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的态度,友好、热情、平等对待患者,以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感。第二,术前准备:根据医嘱给予患者进行皮肤、肠道准备,并协助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第三,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少渣且易于消化食物,禁忌豆类、牛奶等易产生气体性食物摄入,以提高患者对手术耐受性。(2)术后护理:第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出血、皮下气肿、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便给予处理。第二,术后一般护理:术后1周内给予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第7 d后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肠功能恢复后,指导患者进食米汤、菜汤等流质食物,逐渐过度至半流质食物,再过度至普食;术后2~3 d,指导患者在床上适量活动,根据患者病情,1周后逐渐协助其下床活动。第三,人工肛门护理:在给予患者更换造口袋时,应先清洁周围皮肤并消毒,将新造口袋置于造瘘口处并固定;护士应一边进行护理操作,一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在患者出院时,使其与家属能够掌握人工肛门正确护理方法,以达实现自我护理目的。(3)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指导其进食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食物,禁忌生、冷、硬、产气、刺激性食物摄入;鼓励患者出院后适量进行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嘱患者按时复查。
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围手术期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第一,预防肩背部疼痛护理:术后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达8~12 h,吸氧量2~3L/min,并使其血氧饱和度达至95%以上;定时给予患者肩背部按摩,并指导患者做肩部运动。第二,促进肛门收缩与排便反射护理:术后1周即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运动,使肛门收缩与舒张各维持5 s,重复进行,每次坚持10 min,3次/d。嘱患者不管有无便意,均应按时排便,以促进大脑排便反射功能恢复。第三,预防造瘘口感染护理:在给予造瘘口清洁与消毒后,将无菌卫生纸垫中间戳孔,使其与造瘘口大小适宜,并将其置于造瘘口处,再放置并固定肛袋,其既于方便观察肠内溶物排出,又可减少肠内溶物对切口的污染。第四,预防肛门皮肤感染护理:患者术后排便次数增多且多为稀便,常导致肛周皮肤出现潮红糜烂症状,指导患者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皮肤,并保持肛周皮肤干燥;嘱患者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常换内衣、裤等。第五,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应用于患者治疗中,以达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目的,其方法为:麻醉清醒后4 h内给予患者适量饮用温水,当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后,指导其进食流质食物,逐渐过度至半流质食物,3~4 d恢复正常饮食。术后当天即鼓励患者适量活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1.3 评价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3],其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能、沟通能力、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主动性等方面,每项评分值为0~25分,总评分为0~100分。评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需对比数据均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法设定为“±s”,所得数据均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法设定为百分数(%),所得数据均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为2.9%;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肩背部疼痛1例、肛门皮肤感染2例,发生率为14.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针对性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4±3.2)分、(89.1±4.5)分,两组比较,针对性护理组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结肠癌根治性手术创伤较大,极易引发术后诸多并发症出现,如:肩背部疼痛、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出血等,若临床不能给予有效观察与预防,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而且还会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因此,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对避免或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4]。
本次研究两组病例采用不同方式给予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虽然常规护理组可给予患者较全面护理干预,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因此,无论从患者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控制方面均未达到理想效果。针对性护理组给予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其通过给予患者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且加强按摩、指导患者做肩部运动等护理干预,有效避免了因气腹造成的术后肩背部疼痛发生[5-6];通过无菌卫生纸垫的应用,不仅方便了对肠内溶物排出的观察,又降低了切口感染几率;通过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运动及按时排便训练,有效促进了大脑对排便反射及肛门收缩功能恢复;通过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应用,加快了患者机体恢复速度[7-8]。总之,对于结肠癌手术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1] 张玉玲.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对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39(27):2566-2567.
[2] 李 霞.结肠癌120例围术期护理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47(33):4723-4724.
[3] 张丽华,叶平江,王佳等.快速康复护理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及降低医疗费用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3):1552-1555.
[4] 侯桂英.探讨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32):261-262.
[5] 邓佳静.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0):121.
[6] 高 强,窦倩慧,方 超等.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2):159-163.
[7] 周 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57-159.
[8] 张春兰,莫佩妙.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1):159-160.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7.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