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雅芬,沙夏君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肝硬化患者肌内注射异丙嗪致臀部血肿1例处理
钱雅芬,沙夏君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关键词:肌内注射;异丙嗪;臀部血肿;护理
输血前肌内注射异丙嗪(非那根)是临床上常见的预防输血反应的方法之一。肌内注射简便,易被患者接受;操作安全,也得到临床上医生护士的认同。
肌内注射导致臀部血肿的病例十分罕见,我科于2014年12月收治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在输血浆前肌内注射异丙嗪,在注射后的次日出现了注射部位血肿,继又出现患侧下肢日益肿胀伴剧烈疼痛及行走困难,经局部压迫止血、消肿、激光治疗等措施后,患者血肿逐渐消散,疼痛有所缓解,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46岁。因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就诊,上腹部CT示:肝硬化,脾大,腹水;下腹部CT提示:盆腔积液。给予保肝(还原型谷胱甘肽)、利尿等对症处理,未见明显好转(血象检查不详)。于2014年12月8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拟“肝硬化失代偿”收治入院行进一步诊治。体检:神清,精神稍差,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音粗,双侧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稍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脾脏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击痛,叩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尚可。双下肢浮肿。辅助检查:12月9日血红蛋白(HGB)77g/ L,血小板计数(PLT)83×109/ 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6.3 s,凝血酶原时间(PT)21.4 s,血清白蛋白24.2 g/ L,总胆红素133.7 μmol/ L;12月19日血红蛋白34g/ L,血小板计数51×109/ 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8 s,凝血酶原时间20.7 s,血清白蛋白23.5 g/ L,总胆红素213.5 μmol/ L;2015年1月4日血红蛋白41 g/ L,血小板计数37×109/ 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63.2 s,凝血酶原时间30.6 s,血清白蛋白21.4 g/ L,总胆红素326.6 μmol/ L。患者入院后积极予以利尿(螺内酯、托拉塞米)、保肝(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退黄(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治疗。病程中患者出现黑便,予以降低门脉压力、制酸、止血等治疗,并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于12月16日下午输注血浆200 mL以协助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全身一般状况。12月17日晨患者主诉左臀部注射部位疼痛,查看左臀部注射部位稍肿胀,以注射点为中心触之稍硬,皮温正常,皮色正常。当时予以局部外敷生土豆片消肿,次日查看时见左臀部注射部位表面5 cm×5 cm瘀紫血肿,患者述疼痛剧烈,之后其左臀部血肿逐渐扩散,范围增大,整个左臀部明显肿胀,伴左侧大腿肿胀及腘窝部位青紫,左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经皮肤科、理疗科、普外科会诊后,完善B超、CT等检查,排除了下肢血栓及脓肿,局部予以压迫止血、抗感染、激光理疗等治疗,血肿逐渐消散,臀部疼痛缓解。
2.1出、凝血功能障碍 患者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入院时查凝血功能异常,APTT、PT均明显较正常延长,血小板减少,参与止血的功能明显降低,存在出血倾向;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肝脏是合成蛋白的主要场所,而凝血因子多为蛋白质。②肝硬化失代偿时由于抗纤溶酶合成减少,纤溶酶活性增加,纤维蛋白溶解加速,血液中有游离的纤溶酶原活化素,能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此活化素在肝硬化时不被灭活,故纤溶酶活性增加,纤溶加速③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肝硬化时脾功能亢进,大量血小板被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干扰血小板聚集,肝病时常发生释放障碍、聚集性缺陷和收缩不良。④抗凝血酶Ⅲ下降,类肝素物质增多,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产生增多[1]。而有患者无局部外伤史,也出现肌内血肿形成,分析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不无关系[2]。
2.2肌内注射史 患者输血浆前遵医嘱肌内注射异丙嗪12.5 mg。注射护士虽按操作规程执行,但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注射毕按压时间未作适当延长。肌内注射时针尖也有可能穿破小血管,虽在注射过程中回抽未见血液,拔针后注射处也无血液渗出,但可能损伤的小血管持续缓慢地肌内出血,导致臀部血肿形成。
2.3药物因素 异丙嗪是临床常用老药,其因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而产生抗组织胺作用,常被用于各种过敏症及预防输血反应。其不良反应可引起肌注部位局部刺激,如疼痛、红肿、皮肤坏死等[3]。
2.4个人因素 患者中年男性,生活自理,不习惯卧床,肌内注射后起床如厕等导致不易凝固的血液可因患者的活动而加剧,也可能沿臀大肌肌膜及肌纤维向臀部最低位积聚。如继续扩大,则可沿肌膜血管神经鞘向整个下肢蔓延,造成大片淤血[4]。
3.1心理护理 患者因肌内注射引起臀部血肿,疼痛剧烈,对护士肌内注射的操作发生了质疑,在语言上表示出了强烈不满。此时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应及时与医师一起,在排除不规范注射的可能性后向患者作出适当的解释,血肿发生应是综合因素,患者本身凝血功能障碍,肌内注射可能是诱因,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采取的措施,尽快使血肿消退。
3.2严密观察病情 每日2次观察患者局部血肿的情况,记录血肿的面积,患者的主诉,疼痛程度,注意淤斑有无增大,局部的皮温及肿胀有无恢复。每天定时测量血肿直径,大腿周径,观察其有无扩大。同时密切关注患侧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情况,疼痛程度,重视患者的主诉。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和血压的变化,警惕局部血肿或大出血发生。
3.3局部处理 发现血肿后立即采取土豆片外敷。医学研究证实,土豆具有多种功效,其纤维素细嫩,外敷可散淤解毒,软化血管;同时还能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紧张素Ⅱ,舒张周围血管,利于水肿吸收,土豆中还含有龙葵碱,具有杀菌、消炎作用[5]。次日发现血肿部位淤紫,患者疼痛仍剧烈,即予以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喜辽妥软膏)配合交替局部外涂,疼痛有所缓解。多磺酸粘多糖主要成分为粘多糖甘磷脂,能防止浅表血栓形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的再生功能,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加速血肿吸收[6]。
3.4局部理疗及护理 患者在出现血肿后持续疼痛,康复科会诊后予以臀部血肿部位理疗:激光及中频脉冲电治疗,超短波可使局部小血管持久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物质供给,增加吞噬细胞的数量;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炎性水肿引发的疼痛,加快酸性代谢废物清除,加快炎症产物的排出;同时能够提高组织新陈代谢,提高酶活性,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周围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抑制或阻断痛觉冲动扩散,从而发挥镇痛功效[7]。经过2次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理疗后第2天局部出现小水泡,可能与理疗时局部皮温升高所致,护理上即予以无菌注射器抽吸水泡后消毒处理,2 d后水泡结痂愈合。
临床上因肌内注射导致臀部血肿十分罕见,通过本病例的分析以及网上循证,提示肌内注射在凝血功能正常状况下,发生血肿的概率很小,若患者的凝血功能差,存在严重的基础疾患,则出现血肿的概率就大大增加。护士应掌握患者病情及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对肝、肾功能受损或造血系统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其凝血功能降低,可能存在出血倾向,注射时选择部位要准确,在行肌内注射后应延长按压时间。同时应尽可能避免肌内注射,减少臀部血肿的发生率。一旦出现臀部血肿,早期制动、局部冰敷是十分必要的,即使时间已经超过24 h,冰敷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还是可以起到减少慢性渗血,减轻疼痛的作用;对于伴有明显疼痛的血肿,喜辽妥软膏外涂也可以辅助加速血肿的吸收,缓解疼痛;另外,疼痛剧烈者,在排除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及时采取物理治疗可以明显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1]陈灏珠,王吉耀,夏德全,等.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51-1852.
[2]李怡,方建江.肝硬化合并臀部血肿诊治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1214-1215.
[3]伦新强.156例异丙嗪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警戒,2006,3(3):135-137.
[4]黄华,陶新学.1例肌内注射致臀部巨大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13):78-79.
[5]黄彩红,吴佩霞,侯芳,等.土豆片外敷用于缓解苏肽生肌内注射疼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7B):52-53.
[6]董翔,马晶,胡翠.多磺酸粘多糖治疗静脉穿刺所致皮下淤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2013,15(9):105.
[7]郭新娜,汪玉萍.实用理疗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
作者简介:钱雅芬(1970—),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收稿日期:2015-06-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399(2015)06-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