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荣辉,胡 洁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 430070)
男护生临床操作遭拒绝后对带教老师期望的质性研究
田荣辉,胡 洁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 430070)
目的 通过访谈深入了解男护生实习中遭患者拒绝后对带教老师的具体期望。方法 运用诠释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0名实习男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临床操作中遭患者拒绝后,男护生期望能及时得到带教老师的援助,期望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期望带教老师多传授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期望带教老师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结论 男护生临床实习中遭拒绝后对带教教师的期望较高,需针对薄弱环节重点干预,使男护生能够正确面对患者的拒绝,提升职业信心。
男护生;护理;临床带教;期望;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随着护理专业招收男护生的增加,医院接收实习的男护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整体而言,目前国内男护士的数量相对较少,社会对其认同感不高,使其自身面临着一定的压力[1]。同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患者或家属有时会拒绝男护生对其提供护理服务,更加影响了男护生的实习积极性及自信心,对其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国内外对于男护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就业优势、社会支持与自尊、实习心理压力等方面,对于男护生实习中遭拒绝后的心理体验以及对带教教师的具体期望的研究较少[2-3]。有研究表明,88.3%的护生在遭拒绝后期望得到老师的帮助[4]。研究通过对10名实习护生进行深度访谈,以深入了解男护生临床实习中遭拒绝后对带教教师的具体期望,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实习的本科及大专男护生1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1.6±1.2)岁;大专7名,本科3名。入选标准:①国家统一录取的护理全日制大专及本科实习护生;②临床实习超过4个月,至少有1次被患者拒绝的经历;③语言沟通无障碍,能充分表达自我内心感受;阅读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与本研究者。研究样本量的决定以相关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5]。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采用深度访谈法,即在自然情境中进行开放的、没有引导及暗示的访谈[6]。在访谈前先与受访者进行沟通,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及现场笔录、录音的必要性。承诺使用编码替代姓名以保护隐私,消除访谈对象的顾虑,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研究组反复讨论,列出访谈提纲。包括:遭患者拒绝后您希望带教老师提供哪些帮助?希望带教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在被拒绝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态?自己当时如何应对?在访谈过程中,鼓励受访者深入挖掘遭拒绝后的内心感受。每次访谈约30 min,并同步录音。访谈中密切观察受访对象的面部表情和情绪变化,适当调整提问的内容和数量。
1.2.2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及时将访谈录音转化为书面文字,然后将受访者陈述的所有内容和研究者的现场记录输入计算机并打印。访谈资料的分析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即:①仔细阅读所有记录;②摘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出相似的观点;⑦对存在疑问的地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7]。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对研究结果进行重构,使最终形成彼此间有一定内在关联的主题。
1.2.3 质量控制 通过以下途径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①有目的的选样以提高研究的信度;②研究者深入研究现场长达3个月以减少霍桑效应;③资料的分析采用合众法进行连续的、反复的分析,合众法即由2名研究人员对不同时间和不同场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并将结果与原结果不断比较对照,必要时返回研究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④对研究人员进行资料收集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及相关情景理解力和直觉感的培训,尽量避免个人价值观对现象的理解,以使收集的资料更为客观[8]。
2.1 主题1:期望及时得到带教老师的援助 访谈中,所有受访者均表示在遭到患者拒绝后期望能够得到带教老师的援助。N4:“给患者静脉输液时遭到患者及家属的拒绝,患者说‘我的静脉很难打的,还是叫你的老师来打吧'老师及时说服患者,使我印象深刻。”N6:“有一次,我替一个小孩拔针,小孩哭着说好痛,家属就骂起我来了,态度蛮横,幸好我的带教老师及时赶到,耐心和患者家属解释,并且对我说,患者承受着极大地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家属这种情绪上的失控也是能够理解的。”N8:“当我们受到患者及家属拒绝与责备时,带教老师通过恰当的向患者解释为我们解围,既可消除患者的担心也可使我们感受到保护和被关爱。”
2.2 主题2:期望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与鼓励 带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消除护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产生安全感。这种充满安全感的心理状态是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实践、反思、学习、成长的土壤。N3:“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次我被患者拒绝或责备时,老师总是鼓励我,从不发脾气,在患者面前总是维护我。”N1:“真心感谢带教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在我受到挫折时给我信心,使我有信心继续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过访谈中也有护生反映:“有些老师总是在病床前指出我们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这样让患者对我们更加不信任,不愿意接受我们的操作。”
2.3 主题3:期望带教老师多传授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护患的有效沟通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活动中与患者及其家属在信息、情感方面的交流,是护患之间构筑的一座桥梁。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基础。N4:“一次我去给患者导尿,可患者不肯,后来老师教我怎么与患者沟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N7:“我的带教老师很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带我给患者操作前,老师将准备好的用物推到患者身边,微笑地与患者打招呼、问候,并详细地向患者介绍我,希望能够理解并配合我的操作……患者在听到老师诚恳的解释后说:不让练习,什么时候才能熟悉?患者积极配合的态度使我深深感动,也让我感觉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2.4 期望带教老师良好的综合素质 访谈中,所有受访者都期望带教老师有过硬的综合素质,包括精湛的护理技能、关心尊重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教学技巧等。N9:“带教老师的素质是决定我们能够得到多少动手操作机会的重要因素,一些资历较深的老师会比较放手,也比较能够说服患者,例如,有一次我去为患者打针,患者看到我就说叫你老师来打吧,我说是赵老师叫我来的,她马上就过来的,患者立即说‘赵老师带的学生一定行的,你打你打'。”N5:“太喜欢X老师了,老师精湛的护理技能、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服务态度,做事细腻又面面俱到,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我如何为人处事,被患者拒绝时应及时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满足患者的需求”。
目前国内男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认同感普遍较低,且在实习过程中遭拒绝后大多数男护生容易感到职业压力,使他们变得敏感又困惑,对实习结束后的职业前景定位迷茫,对其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刘云等[9]发现,许多男护生不愿意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而且大部分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岗位难以长久工作,较多人脱离了护理岗位。因此,男护生在操作遭拒绝后带教老师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情绪及学习热情。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男护生临床实习中遭拒绝后对带教老师的期望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建议。
3.1 教师方面 学校和医院应重视护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正式进入临床为患者服务前,要加大技术操作的培训力度,强化护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减少护生操作失败的概率。访谈发现,大部分患者拒绝男护生操作是因不信任引起,担心其技术不熟练导致操作失败,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0]。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使男护生能尽快掌握操作技能,一旦护生操作遭拒绝时带教老师应及时援助,并适当安慰和鼓励护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带教老师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研究发现,男护生期望带教老师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技能、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希望带教老师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关心尊重学生,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到男护生能够得到多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此外,也有研究表明,心理关怀能提高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感及改善男护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对实习中遭拒绝后有不良情绪的男护生给予心理关怀及支持,更能促进其实习的顺利完成[11]。
3.2 护生方面 护生是护理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其积极主动地参加操作培训,才能有效地提高操作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护患信任关系的必要条件。有研究表明,对于服务态度好的护生,即便对其操作技术不是特别满意,患者也愿意积极配合[7]。因此,男护生应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认识沟通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和运用多种沟通技巧,做到操作前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并进行恰当的解释和指导,用学过的知识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从容自信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拒绝操作时,应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我会让护生操作吗?我为什么会遭到患者拒绝,而有的同学就容易被患者接受呢?当护生能融入患者、理解患者时,患者就会愿意接受护生[12]。有研究表明,在拒绝实习护生操作的患者中,有51.5%经动员和劝说后表示,可以接受与自己熟悉、关系融洽的护生为其静脉输液[10]。
3.3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因素的总体,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研究表明,部分男护生在临床实习中会面临医院陌生环境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以及自我认同降低的问题[13]。此时,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肯定和鼓励常常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访谈结果显示,男护生在遭患者拒绝后,老师的鼓励让其感动。此外,护理管理者与其他人员也是教学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医院应为男护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遭到患者拒绝后,帮助护生调整心态,使其在遭拒绝后能释然;并从点到面,把自我遭拒绝转变的经历成为全体护生实习的财富,提高男护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代玲,曹学华,闵丽华,等.男护士在妇产科实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3):1-3.
[2]蒋文华,蒋维连.我国男护士的从业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全科护理,2012,10(2):362-364.
[3]徐文琪,李静.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男护士需求的调查分析[J].上海护理,2012,12(1):40-42.
[4]贺莉,杨柳娟.护生在临床实习中遭拒绝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12,27(1):91-93.
[5]蒋维连.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504-506.
[6]张燕.肿瘤患者与家属放射治疗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4,14(6):17-19.
[7]蒋维连,李月玲,文国英.乳腺癌患者诊疗过程心理体验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18-20,48.
[8]张佳佳,王丽英,黄喆.负性情绪的晚期肿瘤患者综合社会支持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13,13(6):31-35.
[9]刘云,曹小兰,李晓婷,等.本科护生临床操作受挫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37-839.
[10]梁丽云,周望梅.门诊静脉输液患者配合实习护生操作意愿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4B):32-35.
[11]李丹,连海峰,刘成霞,等.基于ABC理论的心理关怀对男护生专业认同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69-71.
[12]刘燕,梁丽萍,冯曲丽.实习护生临床操作遭拒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9(25):2335-2336.
[13]刘俊卿,陈蕾,张平,等.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对男护士的需求及认知状况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24-426.
R47
A
1009-8399(2016)05-0038-03
2015-06-19
田荣辉(1976—),男,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